四季皆风雅山水有雅趣(恬静淡泊寄情山水)
在古代,人们常常寄托情感于山水之间
寄情山水,时刻和自然融合在一起,
立于天地之间,养浩然之正气,
这大概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了吧。
今天就让折颜君分享下山水间的乐趣吧
寄情山水 | 潺潺流水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大山不是很高,但有神仙也能被供为“神山”
湖畔不是很深,只要里面有龙这种神兽
也会被称为“灵湖”。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古代人们是多么敬仰神
仙,喜欢山水之间的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
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登山而上
仅有一条宽两米左右的小小石径,
紧贴山壁,
十步三转,蜿蜒直上峰巅如一线通天。
小径两旁,绿草野花,古木参天。旁边的小溪终年不息,不溢不竭,饮之如玉液琼浆、沁人心脾。
站在山巅,回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壮观。
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就像一位帝王俯视众臣。
向下一探,一汪江水,清澈见底。水面漾起淡淡的波澜,映着阳光的颜色,发出耀眼的光芒。
河两岸长满了垂柳,在水中连成一片绿色,天映着水,水映着天,鱼儿在云中嬉戏。
寄情山水 | 智仁兼得
《论语》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用高尚的德行,
公正无私、包容一切、教化万民、永不停
歇。
仁者的快乐就像山一样,用坚韧的毅力,
厚德载物、坚守正道、岿然不动、保持气度。
说水,水是清澈的,自由的,滋润的,无形的,既能深入精微,又能波澜壮阔。
所以,有智慧之人,懂得思维上的灵活与变通,如同水中鱼儿,欢畅自在。
这里的水,带有疏通和轻快的意思在里面。 这就是“智”。
说山,虽有雄伟身躯,却静静伫立,给人一种沉稳和力量感,让人顿起敬畏之心。
虽高远,却并非不可攀登,虽静立,却并非不强大。
所以山自带崇高却不失亲和,如呆立却并非无志。
山,带有指引你方向的意思在里面。这就是“仁”。
寄情山水 | 恬静淡泊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
气特别凉爽怡人。
温柔的月光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
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写下的,
用山水衬托出自己内心的喜悦,对官场勾
心斗角的厌恶,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
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
田园生活。
寄情山水 | 怡然自得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说到归隐,自然要说说陶渊明,
陶渊明的诗词风格隐逸淡远,读他的诗会
有一种莫名的平静,但这种平静,其实也
是从多舛的命运中演变而来的。
十几年浮浮沉沉,早已让陶渊明对这个社
会失望,晚年的陶渊明看淡人生仕途,他
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化作对田园生活的向
往,内心品格无不显露于诗句之中。
东晋末年,陶渊明觉得只要心中所想远离
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
南山映入眼帘。
陶渊明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
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
陶渊明的隐居是真隐,他本人就是这样的性格。
苏轼说陶渊明是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
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就是无论当官还是隐居,都表现得很坦荡,就是不
让这些外在的东西扰乱自己内心的宁静。
寄情山水 | 借酒消愁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刚与百姓一起喝酒,
我可是单单为了喝酒,
而是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
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与民同乐,通过山水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我撑着一叶扁舟
徜徉在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之间.....
寄情于山水之间....
#情感点评大赏#
#山水如画 #自然风景#
#天天古诗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