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素质赛命题作文(少年应与理智信念结伴前行)

本文作者:梁郁强独家授权语文阅刊发布,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语文素质赛命题作文?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素质赛命题作文(少年应与理智信念结伴前行)

小学语文素质赛命题作文

本文作者:梁郁强

独家授权语文阅刊发布

茂名一模(2022届)作文导写及下水作文

高州市长坡中学 梁郁强

真题回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淮阴少年有侮信(韩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材料二:2021 年4 月 25日,清华大学 110周年校庆现场,平均年龄 75 岁的上海校友艺术团合唱《少年》,当这些银发老人们撩起袖子,劲头十足地唱出:“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台下听众纷纷起立,鼓掌,欢呼:“虽历经千帆,归来仍少年。”

关于“少年”,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学校团委拟举办“新时代·新少年”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相关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二、作文导写

我们在审题立意之前先要对两则材料进行解读。

材料一由文言文构成,虽说“胯下之辱”这个故事我们是熟悉的,但整段文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大意为,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能杀死我,就拿剑刺我;如果杀不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孰视之”“以为怯”,前者表现的是韩信的审时度势,理智做出选择;后者表现的是旁观者的感受。由材料一我们可以知道,做人要理智,不能够意气用事。

材料二说的是2021 年4 月 25日,清华大学 110周年校庆现场平均年龄 75 岁的上海校友艺术团合唱《少年》,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我们可以从歌词和观众的评价找到原因,“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虽历经千帆,归来仍少年”,感动人们的是老人们的“信念”“历经千帆”。

作文设定了一个情景:学校团委拟举办“新时代·新少年”主题征文活动。在征文活动中我们要谈及材料给自己的启示,平且要表达自己对材料的感悟和思考。

材料一强调的是“理智”,材料二强调的是“信念”,我们可以据此综合立意。

三、下水作文

少年应与理智、信念结伴前行

面对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韩信“孰视之”,选择了蒙受胯下之辱,世人“以为怯”,殊不知,这是韩信的理智战胜了意气,实在是明智之举。清华大学 110周年校庆现场,银发老人们合唱《少年》,观众为之鼓掌、欢呼,只因他们“虽历经千帆,归来仍少年”,心中信念丝毫未减。这些古今少年,赢得了人们的尊崇与敬佩。在他们的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少年应是与理智、信念结伴前行的!

少年往往意味着心高气傲、血气方刚、意气用事,这实在是成就伟业的大忌,而理智却能够使他们保持清醒、克制,甚至知耻而后勇。面对着屠夫的挑衅,恶少的羞辱,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理智告诉他勿冲动,他选择从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然后,外出拜师学艺,闯荡江湖,终成一代名将。是理智成就了韩信。试想,当初韩信若刺杀了屠夫,可能只会落得个殒命当场或收监侯斩的下场。历史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我们熟知的勾践,当年被夫差打败,他并没有选择鱼死网破,理智告诉他要“卧薪尝胆”,十年后,他终于打败了吴国。由此可见,理智是成就伟业的一个重要元素。

少年往往意味着随遇而安、得过且过、无所事事,这实在是成就人生的弊病,而信念却能够让他们充满激情、斗志,甚至不断超越自我。那些平均年龄 75 岁的上海校友艺术团的银发老人们之所以感动万千观众,并不单是因为他们的歌声,更因为他们的“历经千帆”、根植于心中的信念。作为清华大学学霸级的人物,他们当中有科学家,有共和国的将军,但无一例外,他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当中有“只想造新中国自己的飞机,一腔孤勇报考航空专业”的人,有“扎根核试验基地,隐姓埋名做惊天动地事”的人,有“历经跌宕笑看人生”的人……在艰苦的年代里,在险恶的环境中,是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去完成一个又一个创举。是的,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大到可以突破自我。在此,我想到了苏炳添,他一路跑下来,凭着精湛的技艺,强韧的信念,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了9秒83,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信念就是灯塔,它让我们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当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古语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韩信、上海校友艺术团银发老人们的身上,我们不难窥知少年该有的模样,那就是少年应与理智、信念结伴前行。我们拒绝“佛系”,我们拒绝“躺平”,我们拒绝“丧文化”……因为我们是新时代胸怀“中国梦”的新少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