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汽车印度(一辆上海车的印度之旅)

“你如果坐在底特律,就无法了解印度市场,现在上汽的人来了孟买。”五年前上汽接棒通用汽车进入印度市场,改装、本土化、用好当地人、融入当地文化,小有成果的同时,也有未知的不确定

长途汽车印度(一辆上海车的印度之旅)(1)

文 / 《财经》记者 郭宇

编辑 / 李皙寅

6月16日上午,十几个集装箱的汽车零件在海上漂了20天后,终于从中国深圳港到达了印度孟买港。

这批汽车零件的归宿,是距离孟买港300多公里的古吉拉特邦巴罗达市的 Halol工厂。这是上汽集团(600104.SH)旗下名爵(下称MG)印度公司的汽车生产基地。而上汽是首个在印度设厂的中国车企。

长途汽车印度(一辆上海车的印度之旅)(2)

▲ 图源:IC

在这里,漂洋过海来的零件和印度当地生产的零件一起,生产出一辆中印结合的MG。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件,车型不同所需零件也不同,有的零件可以在印度当地生产,有的需要进口。

此次从中国深圳港运来的零件,将被装到这款被叫做MG Hector的SUV上。这是MG在印度推出的第一款车型,也是现有四款车型中的热销款。目前,一辆MG Hector上所需的零件有50%左右可以实现本土化。如果是柴油版本,本土化可以达到70%以上,因为柴油机可以在印度当地采购。

中印结合的MG既体现着印度作为汽车消费大国的吸引力,也有印度整车进口关税一直居高不下的无奈。

2021年印度全年汽车销量达到308.3万辆,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不过,业内通常把欧洲国家看作一个市场主体,这样计算起来,印度就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根据印度现行政策,进口汽车关税在60%至100%之间。

过去三年里,中印结合的不仅是MG的汽车零件,还有一系列的本土化,比如车型的改造、当地员工和工厂的管理,对印度宗教文化的理解等等。

过去一年里,MG在印度卖出了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已经成为印度乘用车消费市场中的第九名。

这一成绩并不容易,需要洞悉市场需求,打造出本土化的产品:更鲜明的颜色、更大的屏幕,听得懂带有本地口音的英语;更需要包容本土文化:修葺厂内原有的宗教设施,准许员工因家庭宗教事务告假;努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建成了印度当地女性员工比例最高的工厂,收获了所在社区的认可,与员工努力工作所带来的回报。

一辆中国车的印度之旅,讲述着上汽带着关键技术、整套生产经营理念,在海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历程;中国汽车工业开始逐渐成熟,加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接棒巨头通用汽车,这个中国工厂的车开始热销

2019年4月27日,印度古尔冈市,上汽集团印度公司总部办公室里,标注着“Countdown to SORP”(下线倒计时)的电子计时板正在跳动。再过1天15时44分12秒,计时就会归零。归零意味着上汽在印度的首款产品MG Hector下线。

下线地点,是在古尔冈市1000公里外的Halol工厂。这座占地70万平方米、规划年产5.6万辆的工厂,是上汽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基地以外的第三个海外整车制造基地。

Halol工厂并不是上汽从零开始自建的,而是收购得来。“我们在印度调研过很多地方,最后得出结论,选这个工厂最快。”上汽名爵印度公司副总经理唐稳生说,考虑到时间和金钱成本,他们放弃了建一家全新的工厂。

最终,上汽集团决定收购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巴罗达市的印度通用汽车有限公司Halol工厂。2017年初,上汽集团宣布投资32.75亿元人民币,收购并改造Halol工厂,设立整车制造基地及配套供应商园区,并在印度投放上汽自主品牌MG。

长途汽车印度(一辆上海车的印度之旅)(3)

▲ 上汽名爵印度公司总部 图源:上汽名爵印度公司

同样是在2017年,通用汽车宣布退出印度的汽车销售市场,而它在印度当地生产的汽车转为出口。

通用和上汽在印度的结缘来自十几年前。双方曾在印度组建合资公司,但因市场和盈利未达预期,上汽向通用出让了合资公司股权,退出印度市场。

如今再战印度汽车市场,上汽显得更从容。“因为上汽和通用之前在印度合作过,所以我们对印度市场的经营有一定的经验,对运营好上汽在印度的基地和工厂是有信心的。”唐稳生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通用的英文名是GM,名爵的英文名是MG,将GM的工厂改成MG的工厂,一个退出印度,一个进入印度,意味着一种接力。

印度汽车市场的吸引力摆在那里,总有人前赴后继。

长途汽车印度(一辆上海车的印度之旅)(4)

▲ 2016印度汽车博览会 图源:IC

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印度目前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在30辆左右。作为对比,中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为200辆。更何况,目前占据印度汽车市场主流的多为2万美元以下的低端车,随着未来消费升级,其他价位区间很具有想象空间。

2019年6月27日,MG Hector公开露面。这是印度首款互联网汽车,搭载了上汽自主开发的i-Smart智能行车系统。上市三个月后,Halol工厂收到了3.1万张订单,其中7000辆新车已交付。时至今日,MG Hector依然是MG在印度最热销的产品。

另一款热销车型是MG Astor,这是一款小型SUV。2021年10月,MG Astor在印度正式开启预售,20分钟内5000个预售名额被抢购一空;两小时内,订单累计1.1万余张。

在社交媒体instagram(照片墙)上,有1000多条动态带上了“StoriesMG”的标签,这多是购买了MG的印度车主的故事。

来自布巴内斯瓦尔(Bhubaneshwar)的潘卡·布尔(Pankaj Bhure)在驾驶MG Hector八个月后表示,无论是外观、驾驶体验还是智能化功能,这款汽车都和竞品有很大的区别,此外,汽车的零部件很耐用,MG的i-smart系统更新很及时。

时至今日,上汽名爵已经在印度推出了四款车。除了上述两款热销车型,还有一款纯电动汽车MG ZS EV,两年累计卖出4000多辆。MG Glostor则是MG在印度市场第一次配备了ADAS系统。

刚刚过去的5月,MG在印度卖出了4008辆,同比增长295%。此刻的Halol工厂,正在按照相同的进度进行生产。此刻的孟买港,一天能接收十几个来自中国满载汽车零件的集装箱。

中国车得改出印度味

本土化改造很重要。变的不只是功能,更涉及品牌、车型、定价等多方面的适配。

就拿印度的首款车MG Hector来说,它的原型车是上汽通用五菱打造的宝骏530。但这款原型车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名字:在印度叫 MG Hector,在印尼叫五菱Almaz,在南美洲和泰国叫雪佛兰Captiva。

长途汽车印度(一辆上海车的印度之旅)(5)

▲ MG Hector 图源:上汽名爵印度公司

MG在印度有一定的认可度。“在印度一些收藏家和老人比较多的地方,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两台1952年或者1953年的MG老爷车,所以还是能够部分唤起印度消费者对于这个英国品牌的一些美好回忆。”上汽名爵印度公司首席商务官高拉夫·古普塔(Gaurav Gupta)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MG是MorrisGarages的缩写,中文意为莫里斯车厂,1924年诞生于英国,以生产MG系列敞篷跑车闻名。2007年4月被上汽集团全面收购,成为上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后来,MG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名爵。

选择宝骏530这款SUV,则是源自上汽对印度汽车消费市场的洞见。印度70%的汽车市场份额被日系A0级小车占据,且售价多为10万元以下。相应的,更大空间的汽车和更贵的价格尚处蓝海。

咨询机构埃信华迈(IHS Markit)印度汽车市场副总监普尼特·古普塔(Puneet Gupta)认为,从汽车市场结构来看,印度以小型车闻名。消费者过去信奉“小即是美”的概念,不过SUV和大型轿车的需求正在逐渐增长。“伴随购买力的提升以及更多SUV新品上市,将推动市场向SUV和大型轿车转变。”

此外,宝骏530具有大空间和良好的成本控制的特点,对于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的印度市场来说,完全研发一辆新车并不划算,在符合印度市场特点,本土化改造成本又较低的导向下,宝骏530成了最合适的车型。

不过,MG选择投放印度市场的原型车,并没有延续五菱系列。在后来引进的几款原型车中,既有MG ZS,又有上汽大通D90,“本质还是看印度市场适合什么”。

有了原型车也不意味着100%复制就好,不同地区人们的需求不同。对上汽印度团队来说,最具有本土化的需求,非汽车内的语音识别莫属。当你操着一口标准的伦敦腔,对着一台产自印度的MG发出语音指令时,它大概率毫无反应。这不是故障,而是工程师调教的结果——只认印度口音的英语。

高拉夫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MG的语音识别系统最初只能识别标准英语,一碰到“印度式英语”就卡壳,而MG在印度的主要受众恰恰是这群说“印度式英语”的人。最后,上汽与语音识别公司合作,根据印度消费者的口音反复学习,如今再面对一口“印度式英语”,MG的语音识别率已经达到96%以上。具有印度英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对话能力,令MG Hector在当时拥有了独特卖点。

如今,MG的语音识别开始了英语 印度当地话的“Hinglish”新一轮进化。此外,MG也在尝试覆盖英语之外的更多语言,毕竟印度的官方语言就有31种。

“基本上车内的所有功能都能通过语音指令实现,这让你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名人的待遇。”来自瓦拉纳西(Varanasi)的MG车主斯瓦蒂·夏尔马(Swati Sharma)表示。

在目前的四款车型中,像这样的本土化改造还有很多。面对印度不平整的道路,工程师们调高了MG的离地间隙;考虑到拥挤道路上的行车安全,ADAS驾驶辅助功能的部分功能暂未开放。而更好的空调制冷性能能够应对印度的高温天气。车身更大胆的配色、车内更大的屏幕也在迎合印度消费者的喜好。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斯奈迪普·波哈拉(Snehdeep Bohra)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随着印度智能手机拥有量增长和国内移动互联网流量价格便宜,消费者对车内互联、导航和信息娱乐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车联网的其他方面,例如远程信息处理、车辆与基础设施连接或与其他车辆互联的进展仍然有限。

产品定价方面,则主要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虽然从中国进口汽车零件会因关税因素造成成本上涨,但产品定位,瞄定的竞争对手价格是更重要的因素。“我们基本上以韩国现代为标杆。因为现代在印度做得非常成功,它的产品跟我们也非常相似。我们要想在印度市场获得竞争力,必须要跟现代对标。”唐稳生说道。

虽然省油和强大的服务网络在过去很长时间是推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因素,但市场正逐渐转向更重视新时代汽车特色的汽车升级客户和高收入客户。波哈拉认为,过去几年,像韩国起亚和上汽集团旗下的名爵这些新进入品牌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就证明了这一点。

人是最大的难关

销售的产品是结果,背后的人是主因。

“我是一名非华裔总裁,这本身就体现了上汽管理层的全球心态和思维。”上汽名爵印度公司总裁拉吉夫·查巴(Rajeev Chaba)通过视频电话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不同于上汽,同属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在印度当地成立公司时,很少启用印度当地的管理团队,更多是以外派为主。

拉吉夫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印度人,也是一位辗转于不同国家的“国际汽车人”。在加入上汽前,他曾在通用印度、通用埃及、通用日本等担任过不同职务。因此,也一直见证着汽车业的发展。

在2017年加入上汽名爵印度公司后,拉吉夫找到了一批本地化营销人才。动力总成、全景天窗、i-Smart系统、印度五星安全标准等等,这些对产品的改进建议都来自拉吉夫和他的营销团队。

“当你坐在底特律,就无法做出对印度市场最正确的判断。所有人都问我,为什么通用在印度无法像铃木一样成功?我的回答是,在这片土地上,通用在20年里换了14位CEO(首席执行官),而铃木在25年里换了5位。”曾在上汽名爵印度公司任职的高管表示。

这样的本土合作,还体现在MG开发者计划和资助项目中。在该项目中,这些初创公司将会获得资金支持,得到专家指导,并有机会和上汽名爵印度公司合作。该项目于2017年启动,迄今已有60多家初创企业获得支持。

来自上汽总部的合作支持同样重要。上文中提到的印度英语语音识别的开发,就离不开一支专门研发针对海外市场的车联网系统的团队——上汽海外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为了让i-Smart系统“精通”印度式英语,上汽海外出行团队多次奔赴印度采集各个地区的语音样本,不断强化训练声学模型,让i-Smart系统能够听懂印度各地的英语口音。

为了更好地满足海外市场的“本土化”需求,上汽海外出行建立了一个“货架”。

“货架”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表格。在上汽海外出行名为“悉尼”的会议室墙面上,横轴写着多模交互、手机互联、出行服务等功能需求,纵轴写着泰国、印度、澳新等国家和地区的名字,横纵对应的坐标上,则标注着要研发所需时间。I表示6个月、M表示9个月、N表示12个月。

上汽海外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武东海表示:“有了货架以后,我们把标准化的功能像拼积木一样搭建起来,就能打造出一个个新的、适应本土化需求的智能网联系统了,不但开发时间大为缩短,开发成本也降低不少。”

对在印度工作了六年的唐稳生来说,自己对用人与合作的经验之谈,第一条是尊重。“在印度,你可以找到800年以前的东西,也可以找得到很先进的东西,这意味着它的社会维度很宽。”

“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传统是首位的。首先,在印度的中方人员会定期接受应知应会的培训。其次,印度员工要举办家族宗教仪式时准许请假;再次,上汽将印度工厂里曾经供奉神明的设施进行了修整。”唐稳生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名爵印度公司的女性员工比例是印度当地汽车行业中最高的,达到30%以上,有的部门可以达到35%左右。正如印度电影中呈现的那样,印度女性的地位并不高,上学和就业都会遭到歧视,而如今的印度,正在兴起一股印度版“新文化运动”。

长途汽车印度(一辆上海车的印度之旅)(6)

▲ 图源:IC

在提高女性员工比例,推动社会进步上,唐稳生和团队还充分“中体西用”,把以前在中国进行的巾帼标兵评选也在印度工厂推行起来。唐稳生说,在印度工厂,有一条车门分装线全是女性员工,“她们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好,效率也很高”。

在上汽所在的巴罗达市,除了整车基地,还兴起了一大批的零部件厂商。“就像是在上海的安亭,大量的当地员工在上汽印度公司工作,或者在为上汽配套的零部件厂工作。巴罗达当地人会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来自MG的故乡。”上汽印度公司员工希尔帕(Shilpa)说。

确定的和未知的

拉吉夫预测,到2030年左右,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年销量将在600万辆左右。前半句是确定的,后半句是不确定的。

拉吉夫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进一步解释道:“疫情前,印度已经有像滴滴、优步这样的出行共享平台崭露头角,它们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我不知道这些将对汽车销售带来怎样的影响。现在印度的疫情刚刚平静下来,很多估算也比较困难。”

在电动车方面,拉吉夫表示,虽然电动汽车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但它目前的销量仍然非常小。Vahan Dashboard数据显示,印度的电动汽车注册量从2021财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的13.48万辆增长到2022财年的48.70万辆,同期电动两轮车从4.10万辆增长到同期的22.98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路线上,目前印度政府的态度比较明确——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混合动力或者是其他技术路线,在印度政府推荐的减税方案以及其他的方案当中都没有提到。”拉吉夫补充道。

何时能够不再依靠进口,实现汽车零件在印度100%本土化,也是唐稳生希望看到的。目前,上汽在印度市场投放的四款车型,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本地化生产,零件本地化率在15%至70%之间。

“我们在印度的本土化程度,是印度的整个供应链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唐稳生向出行一客(ID:carcaijing)举例道,目前在印度销售的MG所需的电子模块越来越多,比如说大屏、控制器,软件模组等,但当地相应的工业能力还未形成,“所以我们必须得选择进口零件”。

印度本土汽车品牌塔塔汽车全球设计战略主管阿亚里·杰恩(Ajay Jain)也公开表示,印度市场与中国市场不同,其制造成本高且效率低下,印度本土供应商几乎没有技术上优势。

在上汽名爵印度公司副总经理周江看来,上汽目前在印度发展的大方向上符合实际情况,“唯一超出我们预期的就是汇率和海运费的变化。”

2020年下下半年开始,印度卢比开始持续贬值,卢比兑人民币的汇率从1∶10左右贬值到接近1∶12。这意味着依赖从中国进口的上汽名爵印度公司的生产成本直接上涨了20%。

海运费方面,以往中印之间单个集装箱的海运费在500美元左右,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及美国港口的世纪大拥堵,运费一度涨到八九千美元每箱。目前即使有所回落,也依旧维持在4000美元上下。

长途汽车印度(一辆上海车的印度之旅)(7)

▲ 图源:IC

目前,上汽名爵印度公司在销的四款车型的原型车分别产自广西柳州(宝骏530)、江苏无锡(上汽大通D90)、河南郑州(MG ZS),这也意味着,进口汽车零件需要从不同的地区进行集散,会有三种不同的路径。

未来随着印度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这样的集散会产生新的未知:物流集成困难是一方面,这几个产品如何融入同一套生产体系下面,是否采用统一的质量标准,也是上汽在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过能确定的是,对上汽而言,MG不仅是印度市场,更是整个海外市场的主力。2021年,上汽海外市场销售69.7万辆,三分之一销量在海外基地生产,三分之二是完全由中国出口。其中,MG品牌全球交付47万辆,在全球17个国家获得单一品牌销量前十名的成绩。

对于已经过半的2022年,上汽集团的海外目标要突破80万辆,其中MG争取在50万到60万辆,甚至更高。

“在远离文明千里之遥的地方,一个人的能力会获得一种和在家里完全不同的报偿。”

正如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所写的那样,伴随中国汽车工业的茁壮成长,已经足以跨洋出海开枝散叶,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角逐与收获。

(本文为《财经》杂志2022年6月20日封面文章组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