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以意境为最高境界 楹联探析小桥初见

【前言】

朋友们好,对联的基础知识大多比较枯燥,这是因为基础知识都不是一些灵活的内容,从基本认识、平仄、节奏到词性等知识点,的确是需要各位沉下心来研究一下的。我呢,尽量用轻易懂的语言和大家聊这些内容,欢迎各位在留言区互动。

楹联以意境为最高境界 楹联探析小桥初见(1)

今天继续来聊一聊对联。

何为“对”?

即是“相对”。对称是对联的美学特征,源于相对的两句话。“对”作为名词,可以作对联的简称,也就是“对子”。同时“对”作为动词,可以“对”对联。结双成对叫“对”。

何为“联”?

即是“联合”。表明两句话形式、内容都是有联系的。联也表示呼应、相关、联合、协调的意思。联的含义还包括相辅相成,珠联璧合。总之,“有关联”才是对联的精髓所在。

“对”字在前,说明要先相对,

“联”字在后,说明要联意相关。

对,是基石,

联,是升华。

先把“对”做好,同时慢慢提升“联”。

何为“上下联”?

一副对联,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这点一定要记住。

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在对联创作中,可以一人单独完成上下联,也可以二人合作成上下联。

一般将先出的句子叫出句,后对的句子叫对句。

出句一般是上联。

出句的样式是:

岫侧行云沾湿好[小六]

前面是出句,后面为署名。

对句的样式是:

岫侧行云沾湿好[小六]

堤前白马踏香轻[梦尘]

大家看这个例句中246位置的平仄:

岫侧行云沾湿好[小六]

 仄 平 仄

堤前白马踏香轻[梦尘]

 平 仄 平

仄平仄

平仄平

单看上联平仄是交替的:仄平仄

上下联同一位置平仄是相反的:

那么,什么是汉字的平仄呢?

1.按照【普通话】来说,汉字发音是阴平或者阳平的为平,发音为上声或者去声为仄。简单的说,就是咱们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比如:

岫xiù 仄

侧cè 仄

行xíng 平

云yún 平

沾zhān 平

湿shī 平

好hǎo 仄

按照汉字普通话的发音标准规律编制成一本韵书,就是《中华新韵》

但是,目前在诗词界还有一本韵书,叫《平水韵》

这里简单说一说平水韵:《平水韵》本来叫做《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其书今佚)。作者刘渊,南宋平水人。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

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

那么《平水韵》中汉字是如何区分平仄的呢?

这个平水韵一下子讲太细,大家一定迷糊的,我们说过,我们现在和对联是“小桥初见”,咱们对于这个平水韵的相关知识点就用最简单和直接的说法来讲,力求大家觉得能有一些懂。

1.平水韵中读音为平的汉字分为上平、下平,这与我们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

2.平水韵中读音为仄的汉字分为上声、去声、入声。上声、去声与我们普通话中三声、四声差不多,但也有区别。

3.那么,入声呢?我们会发现,平水韵比新韵多出来一个“入声”。这个入声,是平水韵中的一个声部的集合,在新韵里是没有的。

那么,《平水韵》中的“入声”汉字,去了哪里了呢?

原来,原有的“入声”汉字,被分别塞入新韵的其他四个声部里啦。

兵分了三路:一路转读了平声(原仄变今平)、一路转读了上声(仍属仄声)、一路转读了去声(仍属仄声)。

转为平声的这路入声字,可“坏了大事”了!其由仄转平,害得今人在写格律诗词时,若按古韵确定平仄,却不用古音去读而用普通话今音去读时,就会读不出入声来。一遇到如今转读平声的那些入声字,会将实际平仄翻转过来而变得出律拗口!

比如说,刚刚例句里的“湿”今天读shī,新韵里是一声,属于平声字。

但是呢?这个“湿”字其实就是被塞入新韵的入声字。也就是说,这个字是一个“今平古仄”字。

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五个声部变为四个声部,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呢?

其实啊,在解放前,入声字都是保留着的,但是,建国以后,国务院就以北方话发音为主,重新编纂了新的发音标准(即《中华新韵》),把原来的入声字归入到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里了。

好吧,这下大家知道,原来是建国以后入声字才消失的啊!

今天的探析就到这里,明天,咱们来说说古汉语发音的演变过程,或者说,了解一下入声字为什么会消失吧。

楹联以意境为最高境界 楹联探析小桥初见(2)

【思考交流题:1.你认识哪些古仄字呢?2.方言里保留的古汉语发音的字有哪些?请在留言区交流。】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