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喜欢你就像喜欢春天的熊(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喜欢你)
本文原创作者「葫芦肥」,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
01 备受争议的“迷人情话”
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描写了一段“名场面”,它既因为纯真甜美的风格而大受粉丝青睐,又由于晦涩难懂的语义而饱受读者质疑,原文是这样的——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与小林绿子结识时,正是主人公渡边的至暗时刻——
直子进了精神疗养院,两人的情感也因为木月的死一直无法达成真正的融合,渡边那个等待的承诺,与其说是在宽慰直子,倒不如说是他害怕失去直子而为自己所造的救生圈。
绿子的出现,仿佛在渡边这间空荡荡的阴暗课室中,投入了一抹初春的阳光。
回顾整部《挪威的森林》,几乎每一个字都在展现着主角之间情感能量的传递与流逝。
木月之死,击破了直子的情感,形成一个黑洞,这个黑洞缓慢而不断地汲取着渡边的生命力,而绿子却仿佛是个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大大减缓了渡边内心的枯萎。
正是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作为告白,渡边向绿子说出了上面那段话。
简直美得让人目眩。
宣传海报
作品问世多年来,许多读者都被这段清新而纯美的文字所打动,也有一些读者觉得太过文艺而提出质疑,总的来说,有以下5种代表性的观点:
- 这段文字很美,充满了童真一般的纯洁,又饱含着满满的深情和眷恋,仿若甜美的童话,仅从气质上就能表达那种“非常喜欢”的心意;
- 这就是一种奇特想象力的比喻罢了,与之相似的还有村上春树对绿子的形容:“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无非是村上春树的写作风格罢了;
- 这种答非所问的跳跃性思维,正好体现了渡边在绿子面前卸下心防的轻松感,可见渡边真的非常喜欢对方;
- 村上春树就是犯了文青病,满嘴跑火车,什么浪漫就挑什么说,不能以常理思考的,说不定下次就会写像秋天的菠菜什么的。
- 日本人在情感上比较内向,这种婉转含蓄的说话方式正是日本人的典型特征,就像日语中表达“我爱你”时字面上意思其实是“我喜欢关于你的事情”一样的道理。
正如“盲人摸象”这个成语,上述的5种观点,多少都切中了一部分意思,但却也都没有谈到核心。
事实上,村上春树描写的这段情话,本质上是一种高级文法。
02 并非炫技,而是基于叙事需要
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多年以前,国内很流行一首歌,名字叫《老鼠爱大米》。
一句“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歌词,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人人都耳熟能详的流行歌。
在这句歌词中,“我爱你”的表达是极其直接的,就用了一个简单的比喻修辞:
《老鼠爱大米》的比喻非常直接
在很多作品中,包括咱们日常生活中,大多也都是这样处理的,毕竟,“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采用简单的文法,大家都比较好懂。
然而,正如前面所解释的,在《挪威的森林》中,渡边和绿子的感情,是萌发、生长在相对复杂的情感背景下的。
而在持续的情感拉锯中,渡边对绿子的爱,已经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绝对不可能用一两句话就能细致、清晰、适当地完满表达出这种心情来。
渡边也不可能这样对绿子直言:“是啊,是绿子你将破碎的我粘合了起来,在悬崖的边缘死死拉住了我,我好喜欢你,谢谢你始终没有放手呢。”——绿子要的不是这种谢礼一般的爱。
对于如此复杂的情感,纵使才华如村上春树,也无法采用简单的修辞或文法来进行叙事,他必须使用高级文法。
所以,村上春树选择了——象征。
03 见过使用象征的,但像村上春树这样用的,挺少
象征在文学作品中其实是很常见的,比如:
高尔基在《海燕》中,就用与狂浪搏斗的海燕,象征战斗着的无产阶级;
在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梁祝》中,就用化蝶,来象征两位主角至死不渝、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
在茅盾的《白杨礼赞》中就更明显了,连中学生都能很快弄明白,不折不挠的白杨树,正是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的象征。
有朋友可能会感到疑惑: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呀,但这些象征手法都很好懂,为什么放到《挪威的森林》中,就变得那么难懂了呢?村上春树真的是使用了象征手法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是不是使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用具体的情境表示抽象的感情
在表白中,渡边向绿子描绘了一个情境:在春天的山坡上走来一只超级可爱的熊(像玩具熊一般),熊向绿子发出邀请,两人拥抱着、无拘无束地玩耍一整天。
渡边用这样的情境,来形容他对绿子的爱意。
用具体的情境,来表示抽象的意念或思想感情,这就是象征的作用,所以,村上春树这段情话,用的确实是象征手法。
那为什么它长得和常见的“象征手法”不太一样,那么难懂呢?
这是因为村上春树将象征手法又融入了对话当中。
在我们前面列举的《海燕》、《梁祝》等作品中,象征手法要么是“作者对读者”表达的,要么是通过“剧情直接”表达的,所以非常好懂。
《海燕》的发表背景,就是俄国革命前夕,所以作者即便全文没有提到无产阶级斗争,但这篇作品作为“言志诗”的属性已经十分明确了。
《梁祝》的剧情则表达得更为清晰:两人死后,坟头出现了缠绵翩跹的两只蝴蝶,这样的情节演绎,也是再明显不过了。
而《挪威的森林》既不是作者直接向读者表达意思,也不是通过情节剪辑来直接展现,而是通过角色与角色的对话来呈现的,因此在意义的传达上,与读者又多隔了一层距离。
本来,我们的语言,就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分。
书面语比口语稍难理解,而村上春树的手法,相当于不但采用了书面语,还在书面语中使用了象征手法。
这样做,最大程度地确保了情感叙事的需求,同时能产生巨大的艺术美,不过,也就带来了艺术隔离感,所以,才使得读者不太容易理解。
综上所述,这段经典情话的设计,固然有着大家提到的林林总总的动机,但从本质上来说,村上春树作为技艺精湛的名作家,一定会优先考虑叙事的艺术需要,从而采用技术层面的最优方案。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敬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挪威的森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