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危言危行中危的意思是(成语疾言遽色中)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辵”部的一个汉字“遽”,遽虽不是常用汉字,但也算不上生僻字,我们该叫它“中频字”。与“遽”相关的有一个成语:疾言遽色,在这个成语中,遽是“仓猝”的意思。遽字的详情如下:
遽。有两个读音:
(一)jù。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遽,传也。一曰窘也。从辵,豦声。”形声字。字的本义《说文》给了两个解释,先说第一个:“传也。”声部“豦”,一半老虎,一半“豕”,会兽类互斗、相持不解之意,本字时会详解。遽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如图:
(《字源》里“遽”字的字形发展)
传就是驿车;驿马。《尔雅·释言》:“馹,遽,传也。”郭璞注称:“皆传车驿马之名。”《周礼·秋官·行夫》:“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郑玄注称:“若今时乘传骑驿而使者也。”
(中国古代的驿传)
中国的驿传制度由来以久,这个驿马传信的图案,现在中国邮政还时不时使用。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国,遇之……且使遽告于郑。”杜预注:“遽,传车。”孔颖达疏引孙炎曰:“传车,驿马也。”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成周做买卖,碰到秦军,……同时又派传车(驿传)紧急地向郑国报告。这一段故事很有名,就是“弦高犒师”。
(弦高像)
《说文解字》给遽的第二个解释是:“窘也。”就是窘迫。比如《世说新语·雅量》:“褚(褎)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褚(季野)便拱手回答道:“河南褚季野。”远近的人久仰褚季野的大名,县令于是大为窘迫,(于是)不敢起动他。这个用法现代汉语已基本不用。
两个本义之外,遽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疾速,这是本义的引申义。《玉篇·辵部》:“遽,疾也。”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五:“遽,《苍颉篇》:‘速也。’”《国语·晋语四》:“(头须)谓谒者曰:‘……国君而仇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遽见之。”竖头须(人名)对传达的人说:“身为国君而跟一个普通人为仇,那害怕的人就多了。”传达的人把这番话转告给文公,文公赶紧接见了他。
(2)匆忙;仓猝(这是进一步引申)。《玉篇·辵部》:“遽,卒也。”比如《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夫子何为遽?国家得无有故乎?”中学时读过一篇课文,是《促织》,出自《聊斋志异》,中间也有一段:“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空中。”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又比如《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疾言遽色后来发展为成语,“疾”指快,急速,与“遽”互文。指言语神色粗暴急躁。用以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连环画《促织》内页)
(3)恐惧,战栗。《广雅·释诂二》:“遽,惧也。”《广韵·御韵》:“遽,战慄也。”比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杜预注:“遽,畏惧也。”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不畏惧吗?
(4)竞争。《楚辞·大招》:“春气奋发,万物遽只。”春气萌动草木生发,万物生长竞春光。
(5)遂,就。清代刘淇《助字辨略》卷四:“遽,遂也。”《墨子·公孟》:“虽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即使你得不到福,我的话为何就不精确呢?而鬼神又为何就不明智呢?
(6)神话中的兽名。鹿头龙身。司马相如《上林赋》:“射游枭,栎蜚遽。”郭璞注引张揖曰:“飞遽,天上神兽也,鹿头而龙身。”
(7)古乡名。在现在的河北省元氏县附近。
(8)通“处”(处字的繁体“處”)。居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遽,假借为处。”
(9)通“剧”(繁体写作“劇”)。劳。俞樾《群经平议》:“遽读为剧,《说文·力部》‘劳,剧也。’然则剧亦劳也,剧于事,谓劳于事也。遽剧古通用。”
(二)qú。这个读音出自《集韵》,通“蘧”。瞿麦。《说文》:“蘧麦也。或作遽。”瞿麦是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60厘米,有时更高。样子如图:
(瞿麦)
遽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遽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84,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