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山东方言(为什么山东方言把)

怎么学山东方言(为什么山东方言把)(1)

(七十一)为什么山东方言把“生锈”叫成“招生疏”?

作者 赵元珉

怎么学山东方言(为什么山东方言把)(2)

锈,是铜铁等金属表面由于氧化所生成的物质;生锈,是指钢铁等金属的表面发生氧化现象。例如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各人扛着一枝已经生锈的洋枪,迎面走来。”而在山东很多地方,人们却把“生锈”叫成“招生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上面解释了“生锈”,现在再看看“招生疏”。

招,在《汉语大字典》中解释为“招致、引来”的意思。如《尚书·虞书·大禹谟》中有一句话,叫做“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还有人们经常说的“招蛆”、“招白醭”等,其中的“招”是“招致”、“产生”的意思,这和“招生疏”的“招”词义相同。

生疏,《汉语大词典》释义共有四条:①感情疏远,不亲近;②粗鲁,粗疏;③荒疏,不熟练;④不熟悉,不熟悉的。看来,“生疏”二字里没有“锈”或“生锈”这方面的义项。

从字面意义上看,“招”是“生”的意思;但“锈”和“生疏”两句话之间不能直接解释。那么,它们之间是不是还有一种间接联系呢?

怎么学山东方言(为什么山东方言把)(3)

想到一个字叫“涩”,普通话读音为(sè),但山东土话多读[shě]或[shǐ],与“疏(shū)”近音。“生疏”是不是源自“生涩”呢?

先看“涩”字。《说文·止部》解释,“涩,不滑也。”《汉字源流字典》解释,“本义为不光滑、不滑润”;“引申指舌头感觉麻木,味道不爽滑”,如杜甫《病橘》,“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xī)为?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又引申指生锈”,如唐·刘长卿《古剑》诗,“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

再看“生涩”。《汉语大词典》解释的本义和单个的“涩”字基本相同,是“指麻木干燥的感觉”和“不润滑、不流畅、不纯熟”的意思。引申义有二:

一是“谓生锈”。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顽羊角靶尽尘缄,生涩了雪刃霜尖。”再如元·郝经《冤鐍(jué)叹》诗,“铁簧生涩深金苔,沴(lì)气缠结埋阴霾。”

二是“犹生疏”。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书呵!相别日久,且是生涩。欲待不看,焉得一举成名。”

到这里就解释得很清楚了,“生涩”有“生锈”之义,还有如同“生疏”的意思。还可以说,“生疏”(或“招生疏”),是从“生涩”一词由音的异化、义的演化而来的。

怎么学山东方言(为什么山东方言把)(4)

一家之言 欢迎讨论


声明

本文是作者授权本号发布的原创作品

享有著作权

任何人不得抄袭、剽窃

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