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实践)
新课标、新教学的背景下,什么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核心素养为本,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教学?真实的新教学课堂是什么样的?优质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戴文斌老师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 地理教学指南(必修一)》第二单元《河流地貌与文化遗存——以长江流域为例》这一任务开展的课堂教学解析,由新课程观察整理,供一线教师实践新教学借鉴参考。
一、学会用地理的语言来发现和表达
与物理化学有些不同,地理不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是一门实践科学。它跟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就特别需要学生们懂得在实践认知中观察、分析和思考。
在高中新课标视野下,地理教学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当中感悟或提炼地理知识。譬如学生从地理学科视角去观察一座山峰。在中国的传统国画与诗词文化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赋予了文化人很多艺术启迪或精神洗礼,地理学科则赋予其新的学术视角。较之文学与艺术,地理学是以一种更科学的态度展现其学科独有的系统研究方法,并由此带领学生领略地理视角下科学语言的魅力。
漂流于上游,有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叹,此为横剖面的描述;泛舟于中游,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赞美,此为地形地势的描述;行走于下游,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言之“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为沙洲的描述。地理学与文学在教学中对于“大美山河”的联袂演绎,使人地协调观的落实存在切实的可能性。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理语言的学习,即用科学的语言去描述和表达表面的地理事象,这是我们在地貌教学中设计情境和任务时,需要抓住的核心。
戴文斌老师讲座PPT
二、要考虑课程知识的量
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时,不应为了面面俱到而“灌输”太多知识。需要确立教学典型以将知识言透。如何确立典型呢?对此,教材将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比如课程标准要求掌握三到四种地貌,我们实际在这一单元中给出了八种地貌作为样例。有老师问为什么要选这么多,我们的考虑主要是基于基层的现状,给一线教学提供更多地教与学选择。
目前,各地基层教学的开发能力还比较弱,让他们单独开发课程很难,但是给他们一些课程资源,让他们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做减法则是很容易的。如果只需学习八种地貌,教材能够提供12种,基层教师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样就减少了教师施教过程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在地貌教学这一单元中,老师们可以参考人教版、湘教版等其他版本。虽然耗时,但资源足够丰富,能更好地启发教学。未来的一些课程资源,老师们也可以参考使用。
三、大情境教学设计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个具体的实施路径就是大情境的教学设计。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就设计了“重走徐霞客路”游学考察这一学习情境。
徐霞客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他最出色的特点就是地理的实践力。他用他的地理实践切身了解中国地理特色,让学生“重走徐霞客路”,不仅在强化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也涉及到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古代地理学家的游踪,从而对祖国山河及伟大地理学家的精神产生敬畏。
四、巧借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
在教学“重走徐霞客路”的游历时,我们没有满足于单纯的讲述,或者仅仅是对徐霞客游记进行具体介绍。而是借机让学生掌握一个学习方法,即当今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学习法。这一方面可以更形象、更直观让学习掌握地貌知识,同时也在培养的学生的结构化思维。
下面我以《河流地貌与文化遗址——以长江流域为例》这堂课为例,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单元新教学是如何开展的。
1、先用诗词介绍地貌
上课开始,按照新教学的设计想法,我们从人类的语言开始,也就是从诗词开始介绍地貌,让学生从事实中感受地理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不同。然后再让学生注意到科学语言与图形语言的表达差异。
2、教学中贯穿情境
在用不同语言感受地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的是大情境。将教学评的方法与认知过程融合在一起,与历史及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同学们感知这样的地貌地形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从景观到概括,在抽象中升华学生的认知。
3、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教育与科技紧密结合是我们新教学实践的一大特点。教学时,我们选择的这些图像不是普通的图像,而是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精心制作出来,学生可以以上帝般的视角俯视地貌地形的特点,然后从中概括出每一种地貌的模式。
信息技术的采用,能很好地学习赋能。它创造了独特的时空视角,让学生有俯视整个区域的机会。这种视角如若不用新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即便让学生坐在云端欣赏也有局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才能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
4、知行合一的地理实践
学习后,学生是不是都懂呢?学生真的懂了就要自己会做,老师需要高度重视表现性评价。这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的一大要求。
课后整个单元的习题,让学生自己用各种日常生活中的废置材料来做。有的学生用废纸做出了河口三角洲,用口香糖创造了山峰,还有些学生用黏土勾勒出河道。这些做作品既有趣,也反映了学生们制作的水平高低。老师在此嵌入学业质量评价,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层次及学习程度。
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这种评价方法综合了地理实践中的三大能力:实验的能力、制作的能力和模拟的能力。
5、顺势升华
充分实践后,最后我们可以再升华拔高,让学生从人类地貌与灾害的关系,知道什么是人地协调观,什么是防灾减灾,……把国家政策要求也融化到我们的课堂之中,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感受独特的地理情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