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趋势如何(量化的大趋势)
今年上海是个暖冬,最近市场环境也跟上海的冬天一样,不再那么冷了,成交量近期上了万亿大关,即便最近普跌,也依然维持9000亿左右。
于是很多小伙伴都在憧憬着接下来一两年的吃肉行情,聊多了发现,有不少认识的朋友,原来在主观私募任职的,都投奔了量化私募,大的小的公司都有,甚至有些主观机构,在投资上也有些融合量化的变化。
不可否认,即便经历过去这两年市场整体调整,量化的市场份额占比依然在逐渐提升,而且从成熟市场看,这可能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大趋势。
因为大家都能看到,相较于一些偏粗犷的主观投资,量化投资是一种颗粒度更细、更加科学的投资方法。
从策略构建,到交易执行,风控约束,不管是对海量数据进行训练处理,去获得更加有效的alpha,还是会使用算法交易,提高交易执行效率,减少交易成本,还是使用风险模型,管理组合风险暴露,量化确实让投资这件事变的更加科学,更加精细。
反观很多主观机构,在交易和风控上面,做法依然原始,粗犷,很多主观还都是人工下单,人工风控,甚至大部分风控都是摆设,更不要说投资策略有多精细。
虽然主观在策略上看起来更好理解,但是经过这两年淘汰,目前各大渠道还愿意卖的主观管理人,已经寥寥无几,无非就晓峰,仁桥,丘栋荣这些(老私基过去没捧几个,没想到命中率都还挺高)。
而反观各大量化大厂,即便有些管理人做的不够好,也不至于差到像有些主观一样,动不动长期没超额,甚至一年跑输市场20%多。这里面曾经老私基diss的很多主观管理人,大都赫然在列。
过去这么多年,让客户伤筋动骨的产品,几乎都是主观,所以原来有些渠道比较重度押宝主观的,现在也开始慢慢往量化倾斜。
所以老私基觉得,随着大家对量化认知度的不断提升,量化的市场份额会渐进增加。
而这个份额渐进式的改变,并非完全由渠道推动,或许更多是由管理人自我迭代和客户选择观的变化所带来。
因为量化能处理海量数据,在信息处理,交易优化,风控管理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主观投资在深度研究上,完全可以借力量化。
优秀管理人不会给自己在投资上设限,会取长补短,自我迭代,所以主观完全可以借助量化投资优化投资流程,比如使用算法交易、风控模型等等,而且目前看已有主观管理人在做这样的事情。
当然,自我优化,甚至说自我革命太难了,因为这样做,意味着你要彻底走出过去熟悉的舒适区,去拥抱你所未知的甚至和自己现有投资理念相悖的事物。
我看到的大部分主观能接受的革命尺度,就是使用算法交易和风控模型,投资策略上,还没有看到真的敢彻底革命的。
毕竟变投资策略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
原来投资理念是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看好一个公司能持有三五年,你现在重头开始改做量化,还都是价量策略,赚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钱。
这样做意味着过去业绩没有参考意义,意味着重新开始。
而对于公司而言,增加投资策略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推一个新基金经理就行,所以我们发现大部分大体量公司,基本都是平台型私募,都是多基金经理,很少一个策略单打独斗。
但是对于主观基金经理个人而言,很难自我革命,大家都是一路自信过来的,敢否定自己策略的太难了,所以几乎都是一路走到黑,即使刀山火海,他也笃定。
毕竟就是通过过去方法论赚到钱的,都有路径依赖。而且转型,往往也都是九死一生,何况这转型门槛非常高,所以老私基以前说大量多头终将死去并非唬人。
主观投资现在就是产能过剩,一定会有一批批没有战胜市场能力的机构倒掉,即便规模很大,依然要承受毒打。
至于客户的选择观现在也在改变,经过一轮轮美好幻想破灭毒打,买多头的成熟客户会更倾向买实实在在的确定性超额,而不是再花钱听故事。
老私基前段时间跟一个客户聊,客户就说,我就问你,你有信心接下来维持15%超额不?如果有信心就行,我其他不用了解。
你看,成熟客户的投资观,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简单粗暴。
所以总的来说,对于各家管理人,特别是做主观的,一定要居安思危,不断精进,严格控制风险,优化投资策略和投资流程,把战胜市场实实在在地做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虽然量化是大趋势,虽然已经有部分主观在使用算法交易和风控模型优化投资组合,但是也不要相信一个做主观的基金经理,能马上转型成功并做好量化策略,所有的一切需要时间验证,至少目前是没有看到非常成功的案例。
而对于选基,方法论很简单,但执行很难,起码客官们不要再追求那种动不动业绩严重异于同业的妖精产品,反常就躲远点,能躺赢,干嘛站起来瞎折腾亏钱?
你说是不?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