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邵飘萍的书籍(觉醒年代邵飘萍)
《觉醒年代》最新一集。民国著名报人邵飘萍出场。
提起邵飘萍,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熟悉。
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
在昨晚播出的剧集中,展现的就是青年毛泽东与邵飘萍在北大相识、相知的那段经历。
当时,李大钊替图书管理员身份的毛泽东,申请了参加邵飘萍新闻学报告会的听课证。
在报告会上,毛泽东提出做好新闻记者,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立场和职业操守,得到邵的高度赞许。
于是,邵飘萍邀请毛泽东到他的《京报》编辑部交流思想。
在邵飘萍的办公室的墙上,赫然挂着四个大字:铁肩辣手。
这四个字是邵飘萍自己书写的。
那是《京报》刚刚创刊时候,邵飘萍写下了这四个字,挂在编辑室正面的墙上,以自勉和激励同事。
“铁肩辣手”取自明朝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邵飘萍特意将“妙手”改为“辣手”,以此表达他胸怀真理、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和办报宗旨。
邵飘萍,浙江东阳人,生于1886年。
与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同岁,比蒋介石大一岁,比毛主席大7岁。
“飘萍”是他的笔名,寓意“人生如断梗飘萍”。谁知竟一语成谶,邵飘萍后来的结局也大致如此。
1899年,14岁的邵飘萍考取秀才。
1906年,他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萌发“新闻救国”的思想。
1912年,创办《汉民日报》,开始职业报人生涯。
1918年10月,已名闻天下,令政客军阀闻之色变的邵飘萍,创办《京报》。
《京报》主张言论自由,成为民众发表意见的媒介,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与此同时,北大成立新闻研究会。会长蔡元培任聘请邵飘萍为导师,中国新闻教育由此发轫。
当时《京报》创立伊始,邵飘萍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仍坚持每周按时授课。
在北大听课的学生中,有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陈公博等。
正是在新闻学研究会的学习,促使毛泽东在回到湖南后,创办了《湘江评论》。
1919年5月3日晚,北大学生召开大会。邵飘萍第一个发言,介绍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遇挫折的情况。
他说:现在民众存亡系于一发,如果我们再缄默等待,民族就无从挽救,只有沦亡了。
北大是全国最高等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
第二天,著名的“五四”运动拉开了序幕。
1919年8月,《京报》被查封,邵飘萍遭到全国通缉,被迫流亡日本。
同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赴北京,还曾专程去拜会他。
因邵飘萍人在日本,所以二人未能见面。
1925年春,经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借助记者的特殊身份,为党组织获取大量重要信息,《京报》也成为党的舆论宣传阵地。
冯玉祥将军曾由衷地赞叹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
1925年12月,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夹攻下,兵败被杀。
《京报》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世人,引起了北方民众的反日、反张运动。
1926年4月,邵飘萍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
4月26日凌晨,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
临刑前,他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
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仰天大笑,从容就义。
这一年,他年仅40岁。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邵飘萍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是他作为媒体人的良知和操守。
他一直认为作为新闻记者,应该以品性为第一要素。
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此新闻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者。
邵飘萍就是这样一个有品性,有操守,有良知的媒体人。
他勇敢地站在时代大潮的潮头上,成为历史的瞭望者和记录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