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南高级中学邵爱国(家庭是教育的根)
作者 |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校长 邵爱国,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湖北鄂南高级中学邵爱国?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鄂南高级中学邵爱国
全文长5800 字,阅读大约需要8 分钟作者 |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校长 邵爱国
从某种意义上,教育跟中医有着本质上的类通。中医是系统医学,治病溯根重平衡和谐,教育更是系统科学,多方协同重培根铸魂。那教育的根在哪里呢?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做是一棵树,家庭教育、家长教育就是树根,根系不牢必将倾覆,根系稳固势必茁壮。2014年,人民日报撰文《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为家庭教育提供法律遵循。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独特性、持续性、连续性、坚持性的特点,加之独生子女现状和放开二胎三胎的政策叠加,家庭教育仍然是大多数家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一
寻根问诊:
家庭教育困境分析
笔者近40年的教育经历中,接触过大量的学生及家长,分析家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大抵存在以下十个方面的困境:
(一)溺爱的种子结出骄横的苦果。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的情感流向是向下的,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爱超越孩子对父母的爱。不少父母把对孩子的付出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无形中形成了纵容的家庭氛围,甚至是过度的溺爱。世间万物,过犹不及,爱也是一样。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变得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强烈的自我主义、偏激个性也会慢慢滋生。同时,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把一切所得当作理所当然,感恩的情感也逐渐泯灭。
(二)过度的呵护催生粗心的行为。呵护孩子是必须的,但过度呵护,或者说什么事情都越俎代庖,往往会让孩子的行为变得粗心、粗糙。每年新生入学后,年级长在一段时间内会对学生行为进行数据分析,不难发现,有不少孩子学习比较粗心,进一步归因,这类孩子基本上是被父母过度呵护的产物,尤其是有个细致入微的“好妈妈”。有学生讲,自小妈妈给他讲得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其他的都不要你管,天塌下来了有人(妈妈)撑着”。妈妈的包办和替代,让孩子失去体验生活、动手实践、出错纠错的机会,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变得粗放,不精细。
(三)强苛的要求酿成胆小的个性。见过一些男生,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缺乏阳刚之气,眼神迷离、目光呆滞,属于典型的胆小型男生。男生的刚性缺失,非一日所致,跟家庭中自小的严格要求分不开。强势的妈妈喜欢打着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管理和限制。让孩子从小这不让做,那不让做,这里有危险,哪里有危险,导致孩子谨小慎微,做任何事情不敢越雷池半步。或者孩子某个时候犯了错,做妈妈的一顿批评,一顿数落,吓得孩子不敢试错,自然就形成了胆小、胆战兢兢的个性。以前一个学生告诉我,他小时候在老家爬过一次树,被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写了检讨,从那以后不说爬树见到大树就恐惧。你看,童年中常见的活动反倒成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四)不休的唠叨养成拖拉的习性。优秀的父母应该懂得什么时候在孩子面前闭嘴或少说,但现实恰恰相反。学校心理老师对高一学生以“你最反感父母的哪种行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排在第一位,占比59.6%。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而且社会经验缺乏,所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行为总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主观去干扰。看似关心的语言,其实成了孩子成长的累赘,现在的孩子个性独立、思想独立、眼界宽阔、阅读广泛,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辨别和见解,如果父母经常喋喋不休的唠叨,一是会让亲子之间无话可聊,最终“无聊”;二是会让孩子故意跟父母对着干,“你越唠叨我越不干”,可能拖拖拉拉的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一个作家家长告诉我,孩子读小学时,她经常唠叨,尤其是在写作文上,一到放假,无论孩子干什么,她总是说“先去写作文”“作文写好了没”,本来很聪明的孩子跟她对着干,有一次她守着儿子写作文,四个小时才写了28个字。这件事后,作家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对自己的行为纠偏,也才成就了孩子后来的优秀。
(五)虚高的期望挫伤信心的树立。每个孩子在父母面前都是可爱的,甚至是聪明的,在父母看来,孩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总是那么聪慧,所以父母一般都笃定孩子将来会大有出息。也有一些成功的家长,以为父辈出色优秀,也就相当认同“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观念。当然,也有一些父母自己成长时期因为某些客观或主观原因,没能实现心中的理想,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把父辈的希冀强加给孩子。如此种种,都是父母不了解孩子所致,盲目地期望,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有个朋友的小孩,五岁之前便在一个国学馆学习,会背诵《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经典,朋友觉得倍有面子。但到了小学阶段,孩子这也不行,哪也不行,成了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差生”“问题学生”,导致孩子的自信没了,家长变得十分焦虑。
(六)盲目的攀比衍生心理的逆反。有人总结,中国父母最大的短板是喜欢跟人家比小孩。平时看自己的孩子哪里哪里都好,但跟院子里的小朋友一比较,跟同学一比较,如果有差距,那幸福感马上就消失了,进而会想方设法去追赶。“你如果像某某一样,每次考试都拿满分,妈妈就高兴啦”“你看那个某某某,比你强多了”,这些话经常挂在嘴边,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榜样当然很重要,但要切合实际,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以身边的、同辈的、可企及的优秀孩子做榜样示范,当然不一定要进行比较,可以是树立标杆,否则物极必反。尤其是,做父母的要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行为上的表扬,而不是对结果上的称赞,要看到孩子的付出和努力,不要仅仅盯着结果。
(七)空洞的说教促成敷衍的态度。很多家长是纯理论专家,喜欢对孩子进行空洞的说教。现在的孩子又不笨,道理谁不懂?但为何家长的讲道理,特别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说教不管用呢?原因是这些理论不能引起思想和行为上的刺激或触动,孩子都懂得,但就是不去行动,不去改变,只会敷衍一下。比如,你叮嘱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这个本身没问题吧,但某些孩子为何上课就不能认真听讲呢?究其原因,还是说教的作用不大。不妨讲讲故事,尤其是父辈认真学习的故事,或者,在孩子放学回来后聊聊班上、课上发生的事情,或者,有空抽看孩子的作业,这些方法,比起“上课要认真听讲”的效果强太多。
(八)粗放的监管致使规范的淡漠。受片面的所谓“快乐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家长依仗自身的优渥资源,奉行“我只要孩子快乐就行了”的观点,进而对孩子的教育处于放养状态,在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必要规范和约束。结果是,学习不主动、不认真,行为放肆、语言失范,责任意识淡薄、规范意识削弱。前些年出现的类似“我爸是李刚”事件,便是最好的佐证。
(九)情绪的随性影响威信的示范。优秀的父母都是优秀的情绪管理者,反之亦然。很多家长角色意识淡薄,往往把社会角色、工作角色带回家中去,殊不知,在家中你就是父母而非其他。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加修饰太多的负面情绪的表露,对生活工作中一些事情不客观、不负责任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自身威信和孩子的处事方式。这种现象,在教师群体中更加常见。
(十)价值的功利导致敬畏感缺失。功利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在社会各个层面存在,很多家长也不例外。家长过于物质和现实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事物判断的紊乱、功利,久而久之,对主流的价值观缺乏敬畏感,甚至影响到成年之后的世界观。
二
循根溯源:
家庭教育困境的原因
上述十种家庭教育困境,是在表象或形式上的举证。家庭教育的失败或缺憾,我们有必要从本质上对此进行归因。
(一)内卷催生畸形成才观。教育的内卷从教育出发,但又超越教育系统,与社会的每个神经末梢紧紧相连。“教育是最好的避孕药”,有些人甚至如此悲观,几乎把所有的不幸福都归结到孩子的教育上来。即便如此,还是家长成才观发生偏差所致。希望接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机会,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孩子成绩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就是最大的人生价值,等等思想的左右,让家长把所有的付出都倾注在孩子的教育上,势必疏忽或削弱其他的方面,所以一切以奋斗为名的内卷开始了恶性循环。让孩子做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地生长,让孩子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幸福等常识,亟需广大家长理解和悦纳。
(二)家长学习缺失是绊脚石。家长是个门槛最低的行业,几乎不需要任何岗前培训,就可以无证从业,但,不会做家长又是客观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家长的育儿经验一部分来自父辈的影响,一部分来自自我的经验,一部分也来自书籍,不能说这些都不管用,问题是,如何让家长认识自己的孩子,读懂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培根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法培养今天的孩子,那是对未来的掠夺!”不同时代孩子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等,都需要家长通盘考量。只有加强学习,提升自我,方能教育好孩子。
(三)家风传统需急切重塑。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价值准则,是经过长期的沉淀和创新,代代相传让一代代人立身社会、终身受益。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只要有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才能有人生和事业的成功。一方面,完整家庭的孩子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能找到幸福和快乐,和谐的家庭关系更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成长路上父亲和母亲都不能缺席;一方面,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每个问题孩子的任何行为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父母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导师。
三
培根固本:
家庭教育的策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不尽相同,因此,家庭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万用模式,也没有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到问题的症结,采取有效的手段和策略,才不会让家庭教育走偏。
(一)培根为先,塑造良好的品格。2035年,当下的高中生已经到了黄金时期,现在这个阶段正是确立人生目标的关键时刻,也是他们思考和追问生活的意义、学习的意义、人生的意义的关键时刻。作为父母,应该站在孩子长远发展、契合社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高度来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在树立使命感、价值观上给予正向引导,让他们明确目标,追求为个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存在价值,同时需要对世界、对事物、对人性的有着正确的感受和看法。现在社会上有着一些阴暗面,但国家、社会总体上是好的,要孩子向光而生,作出正确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坚定信心,面对未知、面对挑战、面对苦难、面对不确定性等表现出当代高中生所拥有的定力。
(二)正面引领,涵养积极的性格。“好性格成就幸福人生”,这个毋庸置疑。在培养孩子性格上,一方面要重视阅读,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接受文明和文化的熏陶;一方面,培养丰富的兴趣,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尤其是在艺体素养方面,遵从孩子的个性需求,而不是把大人的喜好强加在孩子身上;一方面,正确的方式对待失败和胜利,不但要有赢得起的能力,更要有输得起的胸襟,理性对待失败,也是抗挫折能力培养的表现;一方面,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在交友中提高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分享,建立团队意识。
(三)理智温和,做好情绪的管理。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从学生的情绪状态看,可以追溯到父母的情绪状况。深圳有权威机构用MHT(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标准量表)对1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问卷测试及110名访谈,结果表明有17.31%的学生在个别心理项目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5.54%的学生在总体上(较严重)有心理问题,这个可以看出,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这个阶段的孩子,因大脑前额没有发育成熟,毫无理由的表现出烦躁、易怒、封闭、无趣、甚至是绝望,有的不愿表达、不善表达、不求帮助等。作为父母,要做到理智温和,做好情绪管理,尤其是负面情绪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传递出来,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困难时,要包容理解,要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们,而不是打击和埋怨。当然,可以和孩子相处中,培植各种兴趣,比如运动、阅读、音乐、画画、旅行、聊天(虚拟现实)等,让这些兴趣冲淡孩子的郁闷。
(四)着眼于细,培养良好的习惯。把一件事坚持做下来,就成了习惯,持之以恒地专注地在某一个领域做一件事,就有可能会取得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功。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好的习惯来源于生活细节。如果说孩子的智商无法改变,但习惯却可以从小培养。做父母的,从小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特别是在孩子可塑性强的年龄,一定要善于从小的习惯着眼,比如好好吃饭,爱干净,遵守时间,认真完成作业等,这些小习惯短时间看对人的影响不大,但到最后让孩子失败的却是良好习惯的缺失。到高中阶段,再来谈改正习惯,那是为时已晚。不少学生天资聪颖,但遇到重大考试或者是大事情面前,鲜有好的表现,这不是努力不够,不是智商不够,也不是机遇不好,往往是习惯使然。作为高中生的家长,孩子在这个阶段,要继续强化习惯培养,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培养做事有目标、有计划、有主次、有热情、有定力(专注最难)的态度,遇到困难有修正的能力。
(五)智慧呵护,构建和谐的关系。“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同理,“好的关系,才是好的亲情”。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亲子关系的好坏是家庭教育成败的标志,也是人是否幸福的决定因素。作为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是不错的,但“您会爱您的孩子吗”“您的孩子感受到您的爱了吗”,这才是技术活。首先,亲子中要构建平等的关系,高中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要学会尊重孩子,平和对待,古时候的“三纲五常”也要与时俱进,如果能跟孩子相处成朋友,关系势必差不了;其次,父母要学会示弱,现在的孩子个性强,有主见,眼界开阔,做父母在一些事情面前,不要争个你强我弱,要适时适当地向孩子低头,尊重孩子的主见;最后,要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在某些事情上与孩子意见相左或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善于充分发扬民主,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决定,也要善于经常召开家庭生活会,敢于自我剖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六)赋能成长,激发学习的潜能。高中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这责无旁贷。但,学习是一件有难度的事,肯定需要付出,不一定是快乐的。而且,作为家长也要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高度自觉的,是可以放任不管的,因此,家长的监督和陪伴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在学业上,不是每个家长都能辅导孩子,或者不可能辅导孩子所有的科目,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估,遇到挫折可以鼓励,取得进步应该点赞,要让孩子始终感觉到父母一直与他同在。同时,父母也要通过自己在工作上的勤奋和努力,给予孩子以榜样,衍生无穷的向上力量。
总之,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首任导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这是教育的根,我们只有牢牢抓住这个根,进行智慧而又平和地培植,孩子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