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践者刘鹤(改革实践者刘鹤)

文:徐燕燕 来源:一财网

3月19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刘鹤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角色的转变让他正式从政策的设计制定者成为政策的实施监督者。

改革实践者刘鹤(改革实践者刘鹤)(1)

在此之前,坚定的改革派刘鹤,作为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智囊、多项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政治智慧,并且对实体经济和金融运行均有深刻理解,被认为将在中国经济改革中发挥更大更核心的作用。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刘鹤带队赴美,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积极主动引导中美关系发展。

改革实践者刘鹤(改革实践者刘鹤)(2)

刘鹤在达沃斯论坛上作特别致辞

而在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刘鹤就“中国的经济政策”作特别致辞,40分钟的演讲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改革的强音,“中国今年将推出新的改革开放举措,有些措施或超出国际预期。”这一句表述,更是令国际社会“超出预期”。

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金融改革也进入攻关区,未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蓄势待发。

高挑的个子,标志性的白发,步履稳健,精神矍铄,自此,刘鹤将以崭新的身份开始新的征程。

坚定的改革实践者

今年66岁的刘鹤,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刘鹤是一位坚定的改革派经济学者。

公开资料显示,刘鹤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1992年到1993年,在美国西东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习;1994年到199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习并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同时兼任梅森项目研究员。

刘鹤一直敦促执行市场化改革,重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强调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注重新经济、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他发表的很多论文都在有预见性地提出和分析热点的问题。

2006年,他发表《拉美经济的主要挑战和经验教训》一文,认为拉美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大量原农牧业劳动者未能被现代经济部门吸纳,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并建议中国稳步推进城市化,发展服务业和非国有经济,避免拉美化

他的另外一篇名为《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获得了第十六届(201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该报告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对比观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提出了诸多思考与建议。报告做了这样的总结: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之策,我们要借鉴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切实集中力量、重点突出,扎扎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事。

改革实践者刘鹤(改革实践者刘鹤)(3)

“顶层设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等收入陷阱”等都是刘鹤多次提到的关键词。刘鹤也被认为“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个改革派无疑”。

更广为人知的是,他曾一手创立当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经济智库之一——中国经济50人论坛。吴敬琏、易纲、林毅夫、周小川、楼继伟等国内知名的改革派经济学家均在其中。

改革实践者刘鹤(改革实践者刘鹤)(4)

该论坛旨在为国家经济政策献策献力,对于论坛成立的初衷,刘鹤曾表示:“记得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我感到,需要在经济学者之间对经济形势进行严肃讨论和深入交流,希望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讨论平台,在相同的研究层面上交流学术思想。”

该论坛经常举办学术会议,研讨重大经济问题,成为国内最顶尖的财经智库。

据知情人士称,论坛得出的结论常上报中央财经办,每年论坛的年会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大势,常被视作中国重大经济政策的“沙盘推演”。

低调的核心智囊

从2003年担任中财办副主任开始,刘鹤已在中财办工作十年有余。

中财办是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下的常设机构,除了负责起草重要的经济政策文件外,还担负为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提供政策建议的功能。这一机构从设立开始便在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外界眼中,刘鹤和他掌舵的中财办一样,神秘而低调。但是,2014年以来,中财办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

2014年10月,地方媒体报道了中财办主任刘鹤带队到江苏调研的消息,此后中财办开始了赴各地的密集调研。

接近中财办的人士称,这可以理解为党对经济工作的加强,或与改革进入深水区直接相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新的宏伟蓝图,其中涉及300多项改革内容,几乎涵盖了国企、金融、财税、政府职能、城镇化、司法、人大制度、反腐、对外开放等所有领域。知情人士称,承担经济领域改革的就是中财办,由它来具体负责各项经济改革任务的推进和落实。

事实上,在被任命为中财办主任之前,刘鹤作为经济政策核心智囊的角色已经开始凸显。

刘鹤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前身)工作。在此期间,刘鹤曾主持制定过10多部国家产业政策,其中5部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他还参与过“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以及“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同时还是多次中央全会文件的执笔人之一。

2011年3月,刘鹤被任命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同时,他仍然继续担任中财办副主任。国研中心是国务院宏观财经政策的核心制定部门,中财办是为中共最高领导层提供经济方案。刘鹤一人同时担任国内两大顶级智囊机构的领导职务,作为核心经济智囊的角色开始逐渐清晰。

2012年,刘鹤在中共十八大上当选中央委员,随后不久,他便以中财办副主任身份与时任中财办主任朱之鑫一起,陪同到广东第一次视察,这是出任之后的第一次地方调研。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经济新蓝图”,刘鹤是这一方案主要的起草者。实际上,就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两周之前,2013年10月27日,刘鹤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发布了该机构为全会撰写的改革方案总报告。在这份简称为“383”方案的报告中,勾勒了一幅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这份公开发布的报告显示,负责方案制定的国研中心课题组,由该中心主任李伟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担纲领衔写作。

据境外媒体报道,2013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曾向来访的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介绍身边一位“身材高大、有着学者风度的助手”:“这是刘鹤,他对我非常重要。”

不过,对于来自外界的高度定位,刘鹤向来低调应对,他在回复媒体提问时曾表示,外界对他在中国经济政策制定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有许多误读,实际上中国的经济政策是集体决策体系制定的,任何个人发挥的作用都相当有限。

前瞻性思想

梳理刘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著作,他对于市场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经济增长、金融监管和通货膨胀这三个领域。现在来看,他的很多思想是具有前瞻性的,和今天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防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些目标不谋而合。

刘鹤认为,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产业高度化是增长的重要源泉。

在他的多篇著作中,对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也有深刻的认知。

刘鹤反对金融业的无序扩张,认为这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金融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实体经济服务。在他看来,金融监管必须是逆周期,不受重视时最有价值,金融监管要“长牙齿”。

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中,刘鹤指出,两次大危机中一个共同的原因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超过了微观层面的风险监管能力和宏观层面的监管能力。同时,他分析危机形成的过程,认为是监管放松、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各国监管机构为了追求本国的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而降低监管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管必须是内生反周期性的,特别是在繁荣时期,金融监管在不受重视时最有价值”。

刘鹤在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之《21世纪金融监管》所作的序言中强调,前瞻性是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的生命所在。金融监管者需要对金融风险保有一颗敬畏之心,提高风险警觉性,不能只在出现问题后才采取行动,要有预判、有预案。

不仅如此,他认为,监管者不能只靠风险提示或者道义劝说实施监管,金融监管还应“长牙齿”。除此之外,刘鹤同样信奉市场的力量,“要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

当下,防风险成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防范和化解金融业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业强监管的基调正与刘鹤的思想不谋而合。

在货币政策方面,刘鹤一直秉持的观点是,通货膨胀不是简单的货币现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同样带来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当时,主流观点建议抑制货币的投放。但刘鹤却认为,不该收缩投资,反而要加大对基础产业投资。他认为,通胀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倾斜引起的结构矛盾”。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刘鹤先后撰写多篇文章,探讨危机后全球性的通胀问题,与主流观点不同,他并没有将全球通胀归结为货币因素。他认为美元贬值、初级产品供给垄断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结构性扩张,是全球通胀的原因所在。

崭新身份开始新征程

今年以来,刘鹤的身影越来越密集的出现在台前,在多个重要的外交场合代表中国发出声音。

1月24日,刘鹤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由于刘鹤在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的这次演讲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刘鹤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将在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新的改革开放措施。他称:“我们要继续推动全面对外开放,加强和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他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共十九大和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政策。刘鹤表示,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以主席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2050年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政策方向。

他并称,中国未来几年经济政策的顶层设计,是围绕上述目标而制定的,关键就是要实施好“一个总要求”、“一条主线”和“三大攻坚战”。

“一个总要求”,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围绕这个总要求展开;“一条主线”,就是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三大攻坚战”,就是中国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一个多月之后,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应美国最高层邀请,刘鹤以中美全面经济对话(CED)中方牵头人的身份访美,双方就双边经贸关系中最主要的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在这次会谈中,中方明确了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双方交换了彼此的诉求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且同意近期在北京就有关问题继续深入沟通,为两国下一步达成共识创造了坚实条件。

而在国内,刘鹤也从幕后的重大政策制定者,逐渐走向台前成为权威的解读者。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当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刘鹤的题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的署名文章,从更高的层面来解读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必要性,自觉加以贯彻落实。”文章中指出。

文章称,充分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准确把握这场深刻变革的鲜明特征,切实保障机构改革的有效推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当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须充分发挥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这项重大改革。”刘鹤在文章中提到。

如今,刘鹤将以崭新的身份,引领中国继续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助推中国实现下一个跨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