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

分享经典音乐,笔耕原创评论

喜欢音乐的你,请加个关注吧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1)

广东歌坛作为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肇始发端,是华语乐坛的一段灿烂乐章。改革开放至今,广东歌坛浮沉40载,走过了一段过山车式的兴衰历程。流行音乐在广东的崛起,与广东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当中独领风骚是一致的,这里被称为内地流行音乐的延安。

这里诞生出第一支内地流行乐队,成立第一家非官办唱片公司,录制第一张个人专辑,举办第一场个人演唱会,拍摄第一支音乐mv,率先将艺人签约制引入内地歌坛,最早兴起“包装”明星的概念,对于内地原创流行音乐的推广,广东歌坛更是居功至伟。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2)

众所周知,当年广东歌坛的创作军团阵容齐整素质过硬,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其中包括陈小奇、李海鹰、许建强、杨湘粤、陈洁明、王钢、浮克、捞仔、毕晓世、毕晓笛、郑秋枫、吴颂今等等,这些人至今活跃在幕后,仍是当下内地流行乐坛的中流砥柱。

广东的创作军团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音乐人,他们在80年代进入唱片行业,搭上了广东歌坛这趟滚滚前行的东方快车。入行之初,他们服务于当时的翻唱歌手,从最基础的“扒带”开始,把港台流行歌曲的曲谱记录下来,再通过唱片公司召集歌手进行翻唱。这种模仿性的学习为广东音乐人夯实了创作基础。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3)

1985年,广州举办第一届“红棉杯”原创音乐比赛,倡导:告别“口水歌”,告别贴牌造星,写自己的歌、造自己的星,闯出新天地。陈小奇、李海鹰、陈洁明、许建强、解承强这一批优秀的年轻创作者以此为契机,开始展露头角。

当年唱片公司对原创歌曲的市场并没有太大信心,对于音乐人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片公司将其分散在翻唱港台流行歌曲的卡带中,一张卡带被允许有一两首的原创歌曲出现。1986年“太平洋”发行的新唱片《为我们骄傲》中,出现了多达7首的原创作品,被视为广东创作音乐人集体爆发的一个节点。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些在八九十年代爆发的,为内地原创流行音乐写下灿烂乐章的创作人。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4)

陈小奇

陈小奇被视为广东歌坛的一面旗帜和一代教父,华语乐坛的宗师巨匠黄霑曾在生前说过一句话:大陆有陈小奇,不必到香港。其中,不仅仅是对他在音乐创作上的认可,还包含了对他在推动内地流行音乐改革和发展的褒奖。

1992年,还在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任职的陈小奇,大胆、系统地把港台乐坛的制作人制度和市场运作模式引进到“中唱广州”,在他的主导下试水了第一位签约歌手甘萍,并且牵头成立了内地唱片公司中的第一个企划部,尝试着有计划有步骤的“包装”签约歌手。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5)

1992年11月,陈小奇为甘萍量身打造的首张专辑《大哥你好吗》一炮而红,唱片公司纷纷模仿陈小奇的新举措,至此,广东歌坛掀起了风起云涌的造星运动。

陈小奇填词作曲的《涛声依旧》,世人皆谓毛宁原唱,其实这首歌的首唱者是甘萍,就收录在她的第一张专辑《大哥你好吗》中,只不过后来被毛宁在93年的春晚上唱到深入人心,被误认为他是原唱。

除了《大哥你好吗》《涛声依旧》之外,陈小奇的代表作还有杨钰莹《我不想说》、那英《山沟沟》、陈少华《九九女儿红》、程琳《秋千》、甘萍《三个和尚》、刘欢毛阿敏《又见彩虹》等等。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6)

李海鹰

李海鹰是创作军团里第一个开个人作品音乐会的人,1994年他在北京首体的音乐会座无虚席,刘蓓和王志文做主持,广东歌坛几乎所有的一线红星都不计酬劳的来给他捧场。2008年他又带着刘欢、韩磊、孙楠、韩红这些内地实力派回广州开音乐会,称得上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李海鹰行伍出身,80年代初投身广东歌坛,从唱片公司最基础的配乐做起,摸爬滚打成了内地著名音乐创作人。他的创作风格不拘一格,既有大手笔也有小情调,既有抒情的《弯弯的月亮》,又有豪迈的《走四方》,既有《我不想说》这样的小家碧玉,也有《七子之歌》这样的大时代格局。

李海鹰历任广州电视台、央视及春晚的音乐总监,是一位紧握时代脉搏的音乐人。此外,他还为影视剧《鬼子来了》《黑冰》《亮剑》等经典创作音乐。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7)

许建强

许建强是广东乐坛上唯美写意派的代表人物,他注重把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融为一体写进歌里,一首《晚秋》不仅红遍大江南北,还“内销”至港台乐坛,被黄凯芹和巫启贤翻唱。

许建强打入港台市场的歌曲并非《晚秋》一首,还有刘天王的《如果天有情》、黎天王的《请你留在我身边》、以及天后彭羚的《吻我》等等,许建强还是一位创作广告歌的高手,包括喜之郎、奥克斯空调、方太橱柜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歌,都是他的手笔。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8)

陈洁明

陈洁明是一位填词见长的创作人。他与陈小奇、李海鹰等人同时期进入广东唱片公司,起初与李海鹰搭档合作,1985年“红棉杯”原创音乐比赛中,两人合作的作品成为入围原创歌曲,从此跻身专业创作人之列。

他为陈明创作《野玫瑰》、光头李进《这里的冬天不下雪》,与李海鹰合作的《我的爱对你说》被当时的香港天后叶倩文选中演唱,成为早期内地与香港乐坛的合作案例。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9)

李汉颖/杨湘粤

李汉颖和杨湘粤是广东歌坛的一组经典词曲创作搭档,两人合写过周冰倩演唱的《真的好想你》、高林生《牵挂你的人是我》、还有刘小钰演唱的《真心真意谢谢你》等作品。

李汉颖是广东歌坛为数不多的女性创作人代表,她的曲风细腻温婉,不经意间就会透露出女性的柔情特质,配合她填词的杨湘粤词作中也蕴含着悲伤浪漫的情绪,堪称完美搭档。《真的好想你》这首歌,起初是因为李汉颖思念在上海的女儿而作,如今大多数人都把它当成了一首苦情歌。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10)

王钢/捞仔

王钢和捞仔是广东歌坛的两位编曲配器高手,是为数不多吃技术饭的创作人。90年代广东迸发出来的有影响力的流行歌曲,背后的编曲两人几乎各自垄断半壁江山。

王钢发迹于广东歌坛,曾经制作的歌曲有陈明《夜玫瑰》《寂寞让我如此美丽》、李春波《小芳》、林依轮《爱情鸟》《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等作品,广东歌坛跌落后成功打入香港市场,与林夕搭档为郑秀文、许志安等人制作歌曲。

捞仔最初是流浪歌手走到广东,然后驻扎下来。如今电视的音乐综艺节目上仍能看到他的名字,大多数时候以“音乐总监”的身份出现,包括为韩红、齐豫等人掌舵演唱会。

90年代末歌坛巨星有哪些(回顾广东歌坛幕后音乐人的奋斗)(11)

新空气三剑客

“新空气”是80年代广东歌坛崛起的一支乐队组合,我们这里说的新空气三剑客指的是这支乐队背后的三位创作人毕晓世、解承强、张全复。

毕晓世是国内第一支轻乐队“紫罗兰”的组建者,80年代在广东轻音乐团担任乐队指挥,他与负责编曲及弹贝斯的解承强和张全复结为创作联盟,组建起新空气乐队。

他们创作的《新空气的声音》《世界只有一个地球》《音乐人说》等作品,是内地乐坛最初对于多样化音乐形式的尝试和体验,并且带动了整个乐坛的原创风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