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调吴从印近况(尽心竭力传承大平调)

大平调吴从印近况(尽心竭力传承大平调)(1)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 腾

大平调,又名平调、大油梆。因唱腔与山东梆子相近,但调门略低,故名,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大平调传统剧目能说出剧名的有700余个,经常上演的传统剧目有《收姜维》《百花亭》等180余个。其内容大多取材于《东周列国志》《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演义小说。

大平调吴从印近况(尽心竭力传承大平调)(2)

在菏泽市东明县,有这样一位大平调名家,他师从大平调著名表演艺术家郭盛高(艺名“小黑牛”),跟随师傅学戏十余年,得到了真传,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平调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从印。

大平调吴从印近况(尽心竭力传承大平调)(3)

大平调吴从印近况(尽心竭力传承大平调)(4)

文艺骨干,与戏结缘

12月26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菏泽市东明县,在东明县大平调非遗保护传承中心见到了正在整理演出服装的吴从印。“昨天我刚刚从河南演出回来,今天在剧团里整理下演出服装,过几天还要再出去演出。”吴从印边整理戏曲服装,边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介绍这些服装是演出哪些角色所穿。

1966年,吴从印出生于东明县陆圈镇。由于从小嗓子很好,上小学时,吴从印就被选拔出来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为了学校的文艺骨干。

1978年。东明县大平调剧团面向全县招收大平调学员,吴从印报名参加并顺利被录取。“那时候年龄小,对大平调也不是很了解,就是喜欢唱戏,所以就报考了剧团。等我到了剧团真正接触大平调之后,才慢慢地迷上了这个剧种。大平调太好听了,它的唱腔高亢,唱词朴实无华,代表了咱们山东人爱憎分别的性格特点。”吴从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我在剧团学了四个月戏之后,就开始跟着剧团四处演出。那时候我们练功很苦,早上喊嗓子,上午练功,下午练功,到了晚上老师就让我们自己练功。我的事业心很重,一心想着就是怎么能把戏唱好,所以每天晚上我还会再偷偷地练会功,争取在同批的学员中不落人后。”吴从印说。

大平调吴从印近况(尽心竭力传承大平调)(5)

跟随师傅14年,得到真传

1980年,在跟随剧团里的老师学了两年戏之后,吴从印开始在剧团里担任主演。“我唱的第一出大戏是《大登殿》,戏演完之后,我师傅对观众说这是我的学生,观众对我很认可。从进团之后,师傅一直对我寄予厚望,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唱腔传授给我。师傅不会写字,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过去的老艺人基本都没上过学,所以有的戏词,师傅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他咋学的就咋教,有时候教给我的戏没学会,师傅就再教一遍。”吴从印说。

吴从印说道:“只要是我师傅唱戏,我就在舞台一边跟着他学,有时候上台给师傅配戏。从我1978年进团,到1992年师傅退休,我一直跟随师傅学戏。师傅演出《收姜维》,我就在他后面饰演推车的小兵,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学习以及师傅口传心授的教戏,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一次师傅跟我开玩笑,说我把他的真本事都学走了。”

大平调吴从印近况(尽心竭力传承大平调)(6)

为大平调奉献近40年

中华自古多智者,军事奇才,治国志士层出不穷。三国乱世,卧龙先生诸葛亮以全力为蜀国博得三足鼎立之势,他熟知天文地理,草船借箭,巧借东风至今仍是备受推崇的案例。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为诸葛亮附加各种各样的人物标签,千人千面,莫衷一是。

“众位将军,不必莽迫,且听山人,传令……”配之四大扇、尖子号,顿时气势宏大,广为传唱,影响了几代人。四十年间不同风貌的诸葛亮被吴从印用大平调的艺术呈现形式树立在舞台上,让人们意识到大平调承载起的一份大气沧桑的历史内涵。

《收姜维》作为大平调极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也是传唱较广的一部戏。吴从印演绎的晚年诸葛亮,表演上老成持重,唱腔上浑厚大气,诸葛亮的求贤若渴、鞠躬尽瘁被吴从印一招一式演绎的出神入化。

“华容道曹操不会死,二君侯胸有仁义心肠,曹贼死魏国亡,三国鼎立无依傍……”《华容长歌》中,吴从印饰演的诸葛亮运筹帷幄却也痛惜英雄,一段“长江水烈焰腾风吹浪涌”奔放流畅,演绎了诸葛亮决胜千里的豪迈潇洒,面对关于讲述个人私义与家国大义的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人沉迷。

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定理,诸葛亮毕生守护弱小的蜀汉,吴从印为地方剧种奉献近乎四十年,顽强地挑起大平调的风风雨雨,使得这个剧种经典剧目广为传唱,生生不息。

人民是根,舞台是生命。一个演戏的“拼命三郎”,一位本真的鲁西南汉子。有一种纯粹的力量,叫做“矢志不渝”,有一种撩人的魔力,叫做“人戏合一”。《反徐州》中的徐达、《收姜维》中的诸葛亮、《大登殿》中的薛平贵、《阴阳扇》中的张健、《百花亭》中的李太白、《白玉杯》中的海瑞……舞台上的吴从印,动作咸宜,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舞台下的吴丛印,勤勉地耕耘在大平调的土壤中,朴实稳健、真实坚韧。

大平调吴从印近况(尽心竭力传承大平调)(7)

竭尽全力传承大平调

在吴从印近40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剧目近百部,成功塑造了《收姜维》、《华容长歌》中的诸葛亮、《反徐州》中的徐达、《阴阳扇》中的张健、《收岑彭》、《收邳彤》中的邓禹、《大登殿》中的薛平贵、《白玉杯》中的海瑞,以及现代戏《好人二叔》中的二叔、《大西瓜 小西瓜》中的牛皮筋等舞台人物形象。他的音域宽广,嗓音洪亮,吐字清晰,行腔流畅,继承和发扬了其师傅郭盛高的诸多特点。他多数时候与诸葛亮深交于舞台,举手投足,一怔一笑,仿若与千年前那个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合二为一。

2005年9月,吴从印参加菏泽市首届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暨“十大名演”评选,获菏泽首届戏曲“十大名演”称号。2018年5月17日,吴从印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平调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92年,我收了四个徒弟。2017年,我又收了河南内黄的一名演员做徒弟。不管是菏泽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大平调爱好者,只要想学大平调来找我,我都教。”吴从印说,“2014年,我在菏泽艺校带了一批大平调的学员,明年他们就要进入剧团实习。这20余个学员中,有不少好苗子,我会继续尽全力培养好他们。”

“除了培养专业的大平调学员,从去年开始,每年的暑假我都会招收二三十个学生,免费教授给他们大平调的唱腔和表演。作为大平调传承人,我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希望通过艺校、剧团和自己的努力,为大平调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让大平调这个剧种更好地传承下去。”吴从印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