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九州划分方式及主要范围(禹贡中的九州概念)
《尚书·禹贡》这篇文章,从标题来看,是“大禹时期的贡赋”的意思,实际上,该文所涉及到的地理范围,早就超越了夏商时期的地理认知范围,而是战国时期后期的地理。传说大禹在治水后,把中国化为九州,“茫茫禹迹,画为九州”。而这个九州具体在什么范围并不为人所知,而后来的九州也是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大而变化。《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和禹贡里面的大致相同,只是禹贡中没有“并州”,“幽州”而多了“徐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中把九州和各国位置地理结合一起:“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战国版图
一,冀州位于黄河以西,以北,相当于今天的山西和京津冀一带,属于当时的晋国,燕国。
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这里的从壶口(山西和陕西交界) 经过梁(吕梁山)及其支脉,到太原(古代山西一带),岳阳(岳山之南,指的山西南部),覃怀(今天焦作一带,是漳河发源地带),最后是华北平原,海河流域的衡水河漳水,在碣石(并非今天的碣石)入黄河。《吕氏春秋》:“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这里的两河指的就是黄河和济水,而恒,卫是漳水支流。这里的土壤质量属于上上,而田这是中中等级。
而其他版本把燕国一带(京津冀地区)单独划出来,作为幽州,因此古代北京又叫做“幽燕”。《吕氏春秋》:“北方为幽州,燕也。”。《周礼》:“东北曰幽州。”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化为十三州,幽州属于其中之一,管理范围包含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等郡,就是燕国的范围和朝鲜半岛。唐朝置幽州节度使防卫契丹,唐玄宗时期,安禄山以此为基地反叛。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为南京。宋朝统一后,为了收复幽蓟十六州和契丹发生了几次重要的战争,但是均失败。金灭灭辽后,以燕作为首都,称“燕京”。后元明清直到现在,这里都是首都。在《周礼》 中,有“并州”概念。“正北曰并州”。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宋朝为“并州路”。
二,兖州在济水(今黄河)和古黄河(今运河)的中间地带。其主要国家是卫国。《吕氏春秋》: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禹贡》提到这里的支流有灉、沮,湖泊有雷、夏。这里出产桑蚕,漆器。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时开始的。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辖瑕丘、橐县等)、东郡、陈留、济阴、泰山、东平六郡国。东汉建武十一年(35)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昌邑镇),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治所在菏泽市巨野县城区)、济阴、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曹操领冀州牧后,为扩大势力范围,缩小其他州并入冀州,但兖州辖区未动,仍辖八个郡国。仅将汉时陈留改为陈留国,任城国改为任城郡。隋初沿袭前制,隋文帝开皇三年(583),“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瑕丘之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唐朝恢复兖州,兖州升为大都督府。元明清后,兖州范围不断缩小,已经隶属于济宁,新中国后,兖州沦为县。
三,青州大致是山东半岛,古代属于齐国。《吕氏春秋》:“东方为青州,齐也。”这里的说青州位于“海岱之间”,海是大海,而岱指的泰山。杜甫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是古代东部祭祀的神山,也是齐国和鲁国的界山。古代山东半岛上居住的是东夷族,马曰:嵎,海嵎也;夷,莱夷也。”莱就是山东半岛东部,古代有东莱国,被齐国所灭。潍、淄,是两条河流,是今天“潍坊”,“淄博”的来源。通过汶水,可以到达济水(古黄河)。这里生产盐,丝织品,矿产。所以齐国有鱼盐之力,工商业发达,是泱泱大国。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菜夷作牧。厥篚□丝。浮于汶,达于济。
青州最开始设置区划是西汉,设立青州刺史,为十三州刺史之一。历代沿袭。唐代设置青州总管府,管理青州,淄州,齐州,密州,莱州,登州。宋朝,青州管辖范围开始缩小,下辖:益都县,临淄县,寿光县,千乘县,临朐县,博兴县,隶属于京东东路。清朝改名为济南府,而原青州范围继续缩小。新中国设立青州市(县级)
四,徐州古代的徐州指的是泗水流域,为泰山以南的鲁国地区。 《吕氏春秋》:“泗上为徐州,鲁也。”《禹贡》:“海、岱及 淮惟徐州”,界定了徐州的范围是从泰山到淮河,就是如今的鲁南,苏北。主要是淮河水系,泗水,沂水是其支流。蒙山和羽山一带可以播种。生产海产品和纺织品。
海、岱及 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古九州地图
徐州者。《释名》曰:徐,舒也,土气舒缓也。其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周朝灭殷商,监于二代而损益之,定官分职。徐州被合并入青州内。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为节度使驻地。这里的徐州实际上已经只是一座城市,而并非一个地区。古代的徐州范围远远大过今天徐州市的范围。
五,扬州《吕氏春秋》:“东南为扬州,越也。”。说明扬州主要是东南地区,当时为越国,就是今天的苏浙一带。《禹贡》:“淮海惟扬州”,只的扬州范围是淮河到大海。其中提到几个地名,彭蠡(古代的彭蠡,不是鄱阳湖,而是安庆北部的大湖泊),三江(具体在何处未知,可能指长江、汉江,赣江,均汇入了彭蠡),震泽(太湖)。这里出产动物的齿、革、羽、毛等。这里居住着东夷,以鸟作为图腾,“鸟夷卉服”,还出产桔柚,有锡矿(无锡实际上是有锡矿的)。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鸟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扬州正式设置行政区也是开始于汉武帝设置十三州,扬州管理淮河以南的庐江郡,九江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六安国。隋唐时期,扬州的范围不断缩小。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广陵郡复改扬州。
六,荆州《吕氏春秋》:“南方为荆州,楚也。”楚国在古代也叫作荆国,荆楚,《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荆现名牡荆,古代又名楚,用来做刑仗,鞭打犯人。楚国发源于荆山(可能是盛产牡荆)。《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从荆山到衡山以南为荆州。实际上远古时代的衡山为河南伏牛山,而在战国时候,衡山已经是今天湖南的衡山了,可能是和苗蛮民族南迁有关。主要的河流有长江,汉江,沱江、潜江。有大湖泊云梦泽,在今天武汉一带,虽然已经消失,但是还残留许多,所以武汉是千湖之城。所出产和扬州差不多,但是有个著名的是“包匦菁茅”,是祭祀的一种植被,楚国向纣王进攻。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讨伐楚国的借口竟然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菌□、楛,三邦厎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楚国后期版图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管理南阳郡,长沙郡、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东汉时的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建安十四年,刘备领荆州牧,移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荆州”后,移治江陵。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南郡二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 、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仅指南郡)“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曹联合打败关羽,瓜分荆州。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这一时期,荆州面积不断缩小。到了隋唐时期,荆州范围局限到了今天湖北西部,被称为江陵,隶属于山南道。后来荆州范围相当于今天的荆州市。
七,豫州豫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吕氏春秋》:“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吕氏春秋》中说豫州就是黄河以南,汉江以北,主要国家是周国,实际上还有魏,韩等国。《禹贡》:“荆河惟豫州”,《禹贡》中豫州的范围更加明确,指荆山以北和黄河以南。大致是今天除了南阳和信阳的河南地区。主要河流有伊、洛、瀍、涧,均汇入黄河。有湖泊为菏泽(并非今天的菏泽),出产丝织品和漆器。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紵,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西汉时期,设置豫州刺史,为十三州刺史之一,辖颍川郡、汝南郡、沛郡,以及梁国。东汉豫州刺史的治所在谯(亳州)。三国的曹魏时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淮阳)。南北朝时期,豫州管辖面积缩小,到隋朝废除豫州刺史。今天豫成为河南简称。
八,梁州(益州)《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梁州位于华山(秦岭、终南山)之南,黑水(金沙江)之北。相当于今天的四川,重庆,汉中地区。主要河流发源于岷山地区。有岷江、沱江、潜江等河流,可以和江汉通航。矿产丰富,如铁、银。动物物产丰富。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在西汉,梁州的范围即益州的范围,益州是十三州刺史之一,其范围是管辖整个西南地区,包含了云贵川渝地区,益州的治所定为雒县(今四川广汉)。191年,益州牧刘焉徙治绵竹。194年,又将州治迁往成都,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别名之意。这一称谓几乎一直沿用至西晋末。但成都的城市名称却从未更改过。三国时期,刘备占据益州,建立了蜀汉。西晋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这里出现了两个州。隋开皇三年 (583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此时益州仅为一郡之地,范围大致和成都市范围相当。在唐朝,益州成为南方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与扬州并称“扬一益二”。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益州遂除。
九,雍州(凉州)《吕氏春秋》:“西方为雍州,秦也。”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禹贡》:“ 黑水、西河惟雍州。”。西河就是秦晋之间的黄河地区,说明雍州的范围是黄河以西,黑水以东。黑水,很难界定,但是总体范围是陕甘宁地区。主要河流有泾,渭均流入黄河,而弱水向西流。还提到重要的地理概念是三危山,应该是西北的大山,《尚书·舜典》载:“窜三苗于三危”。曾经流放三苗的俘虏到三危地区。以黄土地为主(黄土高原)。出产玉石,例如青海玉,厥贡惟球、琳、琅玕。主要的民族有西戎,就是如今的羌族,藏族等。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汉武帝设施雍州,为十三州刺史之一,但是改雍州为凉州,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市),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武帝置朔方别令刺史监之不在十三州之限。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西汉政府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东汉改名雍州,魏国又改回凉州。十六国时期,这一带建立了西凉,南凉,后凉等政权,直到唐朝,唐武德二年(619年)大凉国李轨被李渊所灭。唐朝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姑臧。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凉州属陇右道,凉州的管辖范围至此缩小。宋朝,凉州地区为西夏国版图。从以上九州的范围来看,《禹贡》九州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基本是秦,楚,齐,燕,晋,越,应该是春秋末年的地理状况,因为这时期晋国尚未分裂,越国已经灭了吴国。而这些国家之外的珠江流域,人们还没有多少认识。在秦汉,疆域扩大后,才逐渐发现和开发两广,东北,西域。
汉朝十三州刺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