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诸葛亮岐山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交锋)

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

陇上妆神是小说《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情节。讲述的是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巧妙抢割陇上小麦以资军粮的故事。故事中,诸葛亮兵分两路,小部队通过特殊妆容假扮“鬼神”、施展“分身”(实际为魏延、姜维、马岱分饰),成功迷惑并吸引魏军的注意。大部队则趁魏军惊疑之际,迅速收割陇上小麦。陇上妆神的故事情节虽然体现了诸葛亮熟谙对手心理的过人之处,但多少有些怪力乱神。那么,小说中陇上妆神的故事是否有相应的历史记载?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此次交锋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

历史上,蜀汉方面一共发起了五次北伐(公元228年春、冬各一次,公元229年一次,公元231年一次,公元234年春一次),这与小说中描述的六出祁山有所不同。而涉及蜀汉军队与曹魏军队争夺陇上小麦的情节则发生在公元231年的蜀汉方面第四次北伐时。

司马懿和诸葛亮岐山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交锋)(1)

据《三国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1]的记载,公元231年,诸葛亮率领蜀汉军队第四次北伐曹魏,曹魏方面原负责统帅御蜀大军的曹真病重,曹魏朝廷便让司马懿接替曹真统帅御蜀大军。此处与小说所描述的有所不同,第一,历史上曹真于公元231年三月因病逝世[2],小说则把曹真逝世的时间提前,并为曹真设计了一个在与司马懿赌赛输后,又因诸葛亮书信讥讽气闷而亡的不光彩结局。第二,历史上司马懿直至公元231年(诸葛亮率领蜀汉军队第四次北伐)始才接替曹真统帅御蜀大军,在与蜀汉作战中完全是一个新手。而小说则不同,司马懿很早就开始与蜀汉作战并成为诸葛亮的强劲对手。

司马懿和诸葛亮岐山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交锋)(2)

历史上,作为新手的司马懿在应对蜀汉军队时未采纳对蜀作战经验丰富的张郃主张的“分兵驻雍、郿”以防备蜀汉军队从南侧翼出击以及出奇兵袭击蜀汉军队后方的建议,而是采取了被动应战的做法,结果不仅初战失利,上邽周围的小麦也被蜀汉军队抢割。在笔者看来,此处的历史记载大抵即陇上妆神故事的历史原型,只不过历史上记载的仅是蜀汉军队趁势收割了上邽小麦,而没有描述蜀汉军队为收割小麦有过“妆神”的行为。

对于上邽小麦的最终归属,历史也有不同的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及《资治通鉴》都记载小麦最终被蜀汉军队抢割。但《三国志 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3]则记载最终小麦未被蜀汉抢割,而是曹魏方面派遣了援军支援司马懿,并成功守护了上邽周围的小麦。事后司马懿统帅的曹魏军队还以此为军粮,因此与蜀汉军队相持日久。当然,后世有人都对《魏书》的记载提出质疑[4],认为这是为曹魏的失败和司马懿的指挥失误掩饰。在笔者看来,历史上蜀汉军队在第四次北伐初战告捷同时收割上邽小麦以为军资应属无疑。事实上,司马懿在初战失利后更加蹑手蹑脚,一度尾随蜀汉军队却有不敢有所动作,曹魏军队如此被蜀汉军队牵着鼻子走的情形倒与陇上妆神故事中曹魏军队被蜀汉军队假扮的“鬼神”迷惑而不敢轻举妄动的情节有些相似。

司马懿和诸葛亮岐山之战(诸葛亮和司马懿交锋)(3)

当然,历史上蜀汉军队在此次北伐中还有比抢割上邽小麦更加亮眼的战果。《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在诸将的催促和暗讽下,改变了一向龟缩保守的态势,自己率军进攻诸葛亮,派遣张郃进攻王平,结果曹魏军队大败,蜀汉军队“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而这份战果在小说中却并未体现。

综上,陇上妆神故事中关于抢割小麦以资军粮的情节有其历史依据,但收割小麦只是历史上蜀汉军队第四次北伐取得的战利之一,小说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妆神”的情节,在笔者看来是意在突显诸葛亮的智慧和魅力。但历史上,蜀汉军队在诸葛亮的率领下,于第四次北伐斩获的诸多战果并不逊色于所谓陇上妆神,反倒更能表现诸葛亮治军用兵的过人才能。


[1]汉晋春秋曰: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于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余众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宣王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2]《三国志 明帝纪》:“五年春正月,帝耕于籍田。三月,大司马曹真薨。”

[3]魏书曰:初,亮出,议者以为亮军无辎重,粮必不继,不击自破,无为劳兵;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麦以夺贼食,帝皆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宣王与亮相持,赖得此麦以为军粮。

[4]如林国赞认为:《魏书》此文非也。是役李平谲称粮尽,召亮还,懿强遣张郃追之,郃遂被杀。《汉晋春秋》言武侯前后两破魏军,魏既失一大将,复尽丧军资,上邽麦亦适为蜀有。《魏书》云云,其虚妄更不待辨。但《魏书》自宜为魏讳,陈《志》亦云尔者,其事涉司马懿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