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三线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

国营9619厂是一个国家地图上完全没有的地址标识,实际坐标东经108.1016北纬24.6830,但系统内显示电挂 2639 ,信箱5403,电话3451全都是一组组数字代替。厂子虽然不被常人所知道,但却不是一个小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国营9619厂全厂定员330人,厂区有四个车间53座建筑物; 四个生活区有50座建筑物(含单身宿舍),同时还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所(医院)、灯光球场,澡堂、冰室、菜市、露天电影院等若干配套设施。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

地方军工中心工具厂(三型)平面图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2)

地方军工中心工具厂鸟瞰图

建国初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要准备打仗”、“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向祖国的西部转移大城市军工和重要的基础工业,就近隐蔽、扎大营,进山洞建设的规划,由中央各部直属的大型军工企业对口支援,在各省市建立起一批地方军工配套中小企业,形成各省市的小三线和国家的大三线建设同时和配合进行。国营9619厂在这种形式在中国西南山区小城市河池市孕育而生。它在90年代初的短短几年之间却消失了。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3)

地方军工中心工具厂选址入口

国营9619厂是国家的小三线厂,第二厂名“广西东江工具模具厂”,一九七一年九月经广西区国防工委批准,对内9619厂,对外名称改为“广西东江机械厂”,厂址位于金城江边上4.2公里的东江乡百旺村,一条沥青公路从厂旁边经过,说是经过,实际上公路根本年不见厂区,还需要走约800米的弯曲水泥路。突然有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畏山峦遮望眼,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感觉。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4)

地方军工中心工具厂大门口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5)

地方军工中心工具厂大门口特写

1980年之后,广西东江机械厂,逐步“军转民”试制 成套块规、直角尺、风铲、试制C6132车床,X50铣床。

1981-1984生产过自动车三速涨闸、该产品成为东江机械厂的主打产品,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产品奖,虽然产品质量可靠,但是普通自行车厂的订单非常少。

之后的几年陆陆续续厂里还金龙牌衣车铸造底板、充电器,摩托车零配件,转向总置总成,曲轴连杆组合,皮带轮,启动离合器,装载机内环凸轮等等,由于老厂包袱沉重,生产成本高,市场没有竞争力

随后国营9619兵工厂生产的产品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工厂从“军转民”过渡到“正式关闭”。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6)

地方军工中心工具厂上空图

是什么因素让工厂形成熟人社会呢?有四点原因

一、人员不流动造成熟人社会形成

在兵工厂这个“小社会”里,按部就班地在厂办卫生所出生,送去厂办幼儿园托管,读小学、中学、高中、技校,工作也可以在国营兵工9619厂里面当一名技术小工,然后是结婚、生娃、再年复一年努力工作……窝在小小的山旮旯本份活着就是兵工二代的全部。

厂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可能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三厂联中”和“技工学校”,大家不一定知道。小三线企业居然设立了这两所院校。

什么叫“三厂联中”,是三家国营兵工厂(9619东江厂、9696人民厂、9647龙江厂)联合一起办学的中学,包括了初中部和高中部,但只有一幢三层楼的教学楼,初中高中在一起上课,同时还腾出几间教室留给职工技校上课。二楼三楼两头的房间都是老师的办公室,楼层之间有两个步行楼梯,中间一梯,边上一梯。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7)

地方军工中心工具厂三厂联合中学

因为军工厂情况比较特殊,河池市政府决定不再接收军工系统、兵工系统高中生就读。后由区国防工办拨款筹建三厂联合中学,校址选定在9619东江厂生活区,老师队伍按军工企业标准定向招募,教学经费由三厂共同分摊,9619东江厂代为管理。

因此只有三层楼的学校,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个课室都 上着不同的课。听课的生源也很复杂,有初中生、高中生、技校生,有时还有脱产学习班和在岗夜校的职工生。初中生分为本厂子弟和周边村民的子弟,高中生分为东江厂、人民厂、龙江厂子弟和周边村民的子弟,技校生分为计划内招生和代培生。技校生还分为车工、铸造、钳工三个专业。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8)

技校已经是当地的高等学府了,除了设置通用课程外,还开设机械学基础、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系统工程、企业管理、微机应用等等公共课目,为兵工厂培养合格的高级技术工人,每届招收的学生30人,还必须通过政审调整。毕业之后包分配,一般也是分配回兵工厂。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9)

初中、高中、技校三所学校共用一个足球场、三个篮球场,并且都是标准球场的。当然平时是学生使用,职工在下班之后或者是周日,也可以使用。

人员不流动造成熟人社会形成。

二、物质不流动造成熟人社会形成

兵工厂职工最常出没的地方是粮所,所谓粮所,顾名思义,就是卖粮食的场所。但在粮所这里,也不是所有人员 都是能买到粮食的,这里仅对有粮食关系的人员售卖粮食。

职工人员每人一个购粮本,凭这个小本本,每月到粮所买粮。按照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定量,按照定量粗细粮相应搭配,面粉、大米、食油等都是供给制,价格相对市场(当时市场也不允许随便买卖粮食)便宜一些。当年违反“计划生育”出生的小孩,是没有小本本的,只能吃当地人所说的高价米。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0)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1)

粮所的原则是“划片定点,凭证购粮”,职工购买粮店固定,数量固定。这种社会关系叫“粮油关系”,粮油关系是农民进城的基本门槛,9619厂有限“农转非”渠道,务必凭相关证明到国家粮站办理粮油供应转移证明,重建粮油关系,才算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

凭票购买商品是计划经济的一大特色。在9619厂内流通的商品,除了要花钱,还必须有票。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70年代城市家族,日常生活居民使用各式粮票,每人平均二十八斤左右,一般小学十八斤,中学二十四斤,干部二十五斤,工人二十八斤,特殊工种三十二斤,最高三十八斤(补贴工种粮票)。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2)

除了米在粮店购买,其他的商品必要在厂办商店购买。伴随着商品各种形形色色的票据孕育而生。

油票,一般每人每月三至四两,南方主要是供应花生油,而北方主要是供应大豆油。肉票,时有时无。有的时候,每人每月一斤。春节、中秋,可能会物资供两斤。但每次供应的都是冻肉,有肥有瘦。布票,最少时,每人,每年,发过5 尺的。后来稳定到15尺。能做一套衣服(短样式)。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3)

为了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在市场经济开放前,开办了商店,每年平均卖给职工肉类7~10万斤,水果6~7万斤,木柴20万斤。一九八三年创办了煤场,生产蜂窝煤,解决了烧煤难的问题,当然这些物品是需要凭票供应的,包括了粮票、布票和煤票。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4)

此外,奢侈一点的,那就五花八门了,不过,不是人人有份:糖票、酒票、烟票、洗衣粉; 离休干部好像还有冻鱼票、牛奶票。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5)

当时食用油供应每人每月只有三两,根本不够用,所以每家都要用肥猪肉炼猪油做菜用。加上肥肉吃起来解馋,炖菜熬汤菜更香,买肉都挑肥的买。膘厚的就是一等肉,瘦小的就是三等肉。那时候商店里的肉并不是天天有卖的,为了吃上肥肉,每当一等肉(冻肉)到来时,柜台前就要排起长队。买肉一定要挑肥不择瘦,肥肉可以炼猪油,剩下来的猪油渣用来拌饭是一等一的美味。猪油渣佐酒,那叫一个香脆。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6)

走到深山到县城,县城里还有手表票、电视机票和自行车票,自行车票还分为永久牌自行车票和飞鸽牌自行车票。

以前是凭票供应的商店,可是一个好单位,现在已经改变了,不再凭票销售了,商品也多了起来,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已经的铅笔、毛笔,橡皮擦了,还有糖果、饼干、麦乳精了。

厂里的职工子弟却没有这么多生活的负担,往往是买一个两分钱的玉米饼,一分钱的硬糖,或者是偷偷买一两支拆包散买的香烟。

也有工厂子弟很调皮的,掏出零花钱,学起大人模样,用荷叶包上一块豆腐乳,用黄纸包上一块饼,瓶子里打上二两酒,坐在小凳子上,能逍遥的看上一场露天电影,悠哉悠哉。物质匮乏 的年代,也算是苦中作乐吧。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7)

生产的产品(军工)市场不能售卖,要买的东西只能凭票供应,物质不流动造成熟人社会形成。

三、计划经济造成熟人社会形成

1964年6月6日,《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会议上说:“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8)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19)

于是“全国小三线建设”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的整体布局,在“以省为单位各自为战”的备战原则,纷纷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广西的深山老林中建立起来的小三线企业。从1965年筹建到1991年搬迁,工厂走过了风风雨雨,为西部工业建设和国防军工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天兵工厂已完成了历史托付使命,要从深山中撤出,实现“军转民”的企业改造,搬迁到大城市里去,投身到市场竞争的洪流中。

计划经济下调控下,生产产品专而精,主要有:军工专用工装、军工专用刀量具、40火箭弹工装、五六式7.62枪弹弹夹、援巴P711项目模具、援越7001项目杂件,援越7154项目量付具和万能工具磨等等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20)

历年工业产值

中南局计委、国防工办呈报广西东江工具模具厂设计书要求工人定员254人,其中基本生产工人231人,辅助工人23人,建筑面积6597.8平方米,设备250台,其中金属要削设备94台。

区外调进技工21人(主要是上海),从区内民用厂调进技术员33人,从9664厂、9696厂调进7人,共计调进技工61人

人员职业单一,分别是车工、铸造、钳工,机构加工类的技术工种,并且人员有编制,不能多也不能少。生产依靠国家下达计划的军工产品,

计划经济调配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实际上是封闭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卫生交通通讯,间接促成熟人社会就形成了。

四、农耕文化对熟人社会的影响

国营9619厂是一个国家地图上完全没有的地址标识,现实是在西南边陲广西河池市金城江镇百旺村附近。厂区设在山隘内,三面群山环绕,一面出口。厂区周边都是农田,附近村庄的村民与职工比较融合,小孩子在厂办的学校上学,生病了到厂办卫生院看病。村民经常用鸡蛋和职工换粮票,或者职工也可以用现金买红薯和甘蔗,然后大家熟络起来。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21)

农耕文明本质上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它不需要培养侵略和掠夺的劣性,而是需要掌握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它无需培养尔虞我诈的商战技巧,而是企盼风调雨顺,营造人和的环境。尽管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也不都是田园牧歌,也有争斗和战乱,但较之于游牧文明,具有本质的不同。

有些人像田螺,生在哪就长在哪,悠然自得,畅快人生;有些人像蝴蝶鱼,游到哪就活到哪,轻松自在,无拘无束;有些人像三文鱼,每天都在奋斗,逆流而上,只是每年都回到一次生我养我的地方,

问熟人社会多少人是奋斗中的三文鱼呢?

问陌生人社会多少人是想寻求安静中的三文鱼呢?

再问如果家没了,三文鱼又将流到何处?

四、结语

仅仅从9619东江厂这个三线三线兵工厂的消亡,引出熟人社会崩塌的这个话题是不够的。在广西辖区内,河池市境内有9696龙江厂生产7.62半自动步枪,9647人民厂生产7.62步枪子弹。柳州市境内有广西永红机器厂9706厂生产12.7毫米高射机枪,801厂生产肩扛式导弹。百色市境内836厂(建华厂)生产炸药,9664厂(大华厂)生产雷管。桂林市境内611厂和722厂,均是生产冲锋舟和雷达。上述厂都经历了历史洪流的充满变迁,文化思想潮流的冲击,慢慢引起整个熟人社会崩塌。

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从一家三线兵工厂的消亡看到整个熟人社会的崩塌)(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