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

1949年,在建国前期的一片安宁喜悦的气氛中,沈从文选择了自杀。

此前,沈从文呓语不断,那些写在纸上断断续续的呓语,就像他的一份精神病例,无人理解。

在笔记中,沈从文提到了三个女性,丁玲,张兆和和翠翠。

丁玲曾是沈从文的至交好友,一起度过艰苦的日子,是学术思想上的知己。

张兆和是沈从文的爱人,是他一生中唯一娶过的女人。

只有翠翠,是一个无法接触的存在,是《边城》这部小说中虚拟的人物。

但是沈从文却对其“用情至深”,还曾在《从文家书》中深情呼唤:

“翠翠,你是在一零四的小房间中酣睡,还是在杜鹃声中想起我,在我死去以后还想起我?”

那么,翠翠存在吗?普普通通的船家少女翠翠对于沈从文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1)

为何写翠翠?

其实,那《边城》里自小长在淳朴自然的湘西世界的翠翠,是有创作原型的。

1917年,沈从文刚入伍不久,行军途径沪溪浦市古镇,在城南的小街上的一家绒线店铺遇见了15岁少女翠翠,

战友赵开明对翠翠一见钟情,还对沈从文说若有一日自己成了军官,一定回来娶翠翠。

没想到,时隔18年,沈从文念起这桩往事,重返浦市,竟见到酷似翠翠的女孩,那正是翠翠的女儿。

原来当初,赵开明退伍后当真回到浦市古镇求娶翠翠,与翠翠过起了一段恩爱日子,

只是后来意气风发的少年变了心思,沉迷赌博,翠翠不堪重负,几年前因病去世,独留下可怜的女儿。

少年翠翠的美丽纯真,中年翠翠的不幸悲苦,让沈从文难以释怀。

特别是一次崂山之行,一个如翠翠一样清纯明慧的乡村少女出现了,这崂山少女给沈从文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也正是这个契机,让沈从文笔下的翠翠鲜活起来:

在风日长大,皮肤晒成健康的黑色,在青山绿水间玩耍,眼眸亦是清亮,自然也赋予她活泼可爱的性子,如乖巧的林间小鹿,“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2)

这样如同自然精灵的翠翠,有一种纯粹的美,可以说这世间谁也比不上。

但是有一个女子,却不得不说,她就是张兆和,那样单纯美丽的翠翠身上就有着张兆和的影子。

一生难爱一人

张兆和皮肤黝黑,相貌清秀,而这,正是翠翠的外貌特征。

但她与翠翠不同,是沈从文现实可触的存在。

张兆和,出身于富贵之家,天生丽质,是公认的校花。

难得的是,张兆和才貌双全,与家中姐妹四人,一起出版了诗集,被小说《秋海棠》作者秦瘦鹃称为:“张氏四兰,名闻兰苑”。

这样的张兆和,难怪沈从文一见倾心,苦苦追寻四年才抱得美人归。

其实一开始,张兆和对沈从文并没有好感,喜欢她的人数不胜数,那么多追求者,沈从文只能算是“癞蛤蟆第十三号”。

也确实,只是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就算自学成才,执掌教鞭,在富贵张家面前也只能算是个穷小子。

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3)

但是沈从文会写情书,一封又一封,一句又一句,绵绵情意化作柔肠,难有女子不动心。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不得不说,这样情真意切的情话,这样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就算是高傲如张兆和,也不由动心了。

但是风花雪月,花前月下,终不似婚后的平淡,沈从文出轨了。

真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痴情的男人也会出轨,难道情话不仅骗人,也会骗自己吗?

沈从文的出轨对象是高青子,一个对他崇拜至极的女人,一个在文学上能跟他畅谈的女人。

众所周知,沈从文是个浪漫至极的男人,就算没钱他也要浪漫。

但是张兆和却不一样,虽是富家小姐,但嫁给沈从文后却能由奢入俭,每天算计柴米油盐。

婚前,沈从文给张兆和写情书,婚后,他依旧写情书。

张兆和却不满沈从文“废话”连篇,让沈从文不要再写了。

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4)

于是,沈从文就婚内出轨了。

但是心性淳厚的沈从文不想一直这样,向张兆和坦白了,张兆和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沈从文便又开始重新写信,求和。

我其实觉得,于沈从文而言,张兆和一直是挚爱。

沈从文向张兆和坦白出轨事实后,也是心怀愧疚,跟出轨对象高青子断了联系。

后来,张兆和还是回到了沈从文身边,两人相伴走到晚年垂垂老矣。

但是张兆和一直无法对沈从文出轨之事释怀,便是相伴在一起,依旧心有隔阂。

沈从文岂会不知,人之将死,意识模糊,身体脆弱,他依旧紧紧握住张兆和的手,留下他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三姐,我对不起你!”

有情无情从来不是说说的。

沈从文直到晚年缠绵病榻,都念念不忘跟张兆和道歉,可见他是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了,有悔过之心,对张兆和有情。

只是现实与理想终有差别。

当时沈从文写《边城》时,正是他娇妻满怀,事业顺利之时,这样志得意满下,沈从文写的翠翠依旧落得孤人一身,苦苦等待的下场,未尝不是美满下的残缺?

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5)

张兆和在沈从文坦白出轨事实后,一直未原谅沈从文,甚至在晚年说自己一直不明白当初丈夫在想什么?

我想这正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的区别。

张兆和是现实的,她因沈从文的情书感动,也不全为沈从文的情书所打动,朋友的撮合,父母的认可,也是一方面。

但是沈从文不,他普普通通,看到美,也不退缩,敢于追求美丽,这也是他诗情画意的情怀的寄托,那他要创造纯粹美丽的翠翠也是必然了。

超现实存在

可惜,美容易被破坏。

那美好的湘西世界,人美,心美,却依旧无法抵挡悲剧的发生。

掌水码头顺顺家有两兄弟,大哥叫天保,二弟叫傩送。

但是这两兄弟同时爱上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翠翠,相约用当地习俗唱山歌的本事来赢得翠翠的心。

傩送歌声缠绵,清脆动听,天保自知不是对手,也不想继续留下来看着心爱翠翠嫁给亲爱弟弟,便要远门,却意外身死。

傩送的爱情因为哥哥的死蒙上尘埃,便心灰意冷地离开。

风雨夜中,一直守护翠翠的爷爷也油尽灯枯,撒手人寰。

那眼眸清明如水晶的翠翠只剩自家老黄狗相伴。

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6)

这就是长大后的翠翠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儿女情长,生离死别,像是复盘书中翠翠母亲的命运。

翠翠母亲跟一个军人互生爱慕,私定终身,但军人的荣誉感与爱情的守护感让军人两难,竟选择自杀解脱。

翠翠母亲生下翠翠后,自杀殉情。

这是一对苦命鸳鸯,明明没有任何人的阻拦,却依旧不得善终。

那依山傍水的茶峒,有娟娟山泉水,山路十八弯,有两岸高山,苍郁翠竹,有深潭溪流,往来游鱼。

美好得不真实,如桃花源梦境,一去成空。

这般美好,必有代价,所以揭开“桃源”的面纱,要面临的是残酷事实。

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7)

翠翠本也跟傩送两情相悦,那日端午佳节,河边抓鸭子的爽朗少年,到底让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可惜,事不遂人愿,爷爷太想给翠翠结一份好亲事了,以至于好心办错事,

让傩送以为爷爷是在耍他们兄弟二人,又加上哥哥天保一条人命,傩送只能选择不爱翠翠,只能选择远远离开。

但是翠翠知道什么?翠翠什么都不知道。

她是被保护的精灵,也是被蒙蔽的傻瓜,天真亦是愚蠢。

可怜的翠翠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让她萌生情愫的傩送,等一个不归人。

名字下的哀伤和寄托

其实从翠翠这个名字就隐约看出翠翠的命运。

在《边城》中,爷爷见山间篁竹翠色逼人,便为外孙女取名为“翠翠”。

这样朗朗上口,读起来又清净的名字我想并非是随意取的,沈从文别有用意。

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8)

翠字,从羽,卒声,本义为翠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翡翠鸟却因羽色之美而被残杀。

那美丽的“边城”,沈从文的家乡湘西茶峒,因为战乱而毁尽。

沈从文曾这样描述那时见闻:“开拔日微雨,约四里始过渡,闻杜鹃极悲哀。是日翻上棉花坡,约高上二十五里,半路见路劫致死者数人。”

翠鸟,形似杜鹃,可寓意杜鹃,而杜鹃啼血,啼血深怨。

美丽的翠翠,好听的翠翠,其实都蕴藏着巨大的悲伤,与所诉的美好形成极大的反差。

在那个纯净透明的世界,翠翠干净纯真,与自然相融,不沾染是非,是沈从文心中理想的化身。

但他又明白世上哪能有纯洁无瑕的白?

不完美才是完美,留有遗憾才是成全。

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9)

沈从文的妙笔就在这里,他本就赋予了翠翠太多美好。

十六岁如花的年纪,天真活泼的性情,干净秀美的容貌,世外桃源的住所,合适年龄人的倾慕。

若是没有悲剧,就无法变得崇高。

若是翠翠真的跟傩送在一起了,爷爷也没有死,溪边白塔也没有坍塌,那这只能算是童话,给孩子看的童话。

而且故事难免失真,缺少感动人的力量。

所以沈从文破坏了翠翠的美好,是为了让其永远美好,等待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但是我想傩送可能永远不会回来,翠翠可能永远等待。

因为《边城》中写到: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一切好似重来,白塔重修,终不似原来模样。

沈从文边城在文坛的地位(自杀前呓语仍呼喊翠翠)(10)

可翠翠依旧愿意等,这份执着,不仅是爱,也是信念。

就如当初沈从文给张兆和写的情书上说:“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其实说沈从文是个理想主义者,还不完全,毕竟最后他成了出轨的渣男。

但翠翠是沈从文的理想化身,他的浪漫女神,他未尝不后悔背叛自己的爱情,也正是后悔,使他无法忘怀翠翠。

我想让人难以忘怀的,正是遥远的寄托,太过美好的不真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