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1)

有一部剧堪称谍战剧的标杆,那就是《潜伏》。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2)

首播是2009年,虽然已经播出10年了,但很多人还记得当时看这部剧时激动的心情。

每天晚上守着电视机更新,第二天上班间隙还要和同事讨论剧情,猜测剧情发展。

《潜伏》主要讲述1945年初,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弃暗投明成为潜伏在军统处地下党的故事。

剧中,余则成和翠平的“假夫妻”闹出了不少尴尬和笑话。

余则成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喜欢那种有知识的女性。而翠平是一位没有读过书的农村女游击队长。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3)

组织上本来是让翠平的妹妹秋平,来与余则成假扮夫妻的。遗憾的是,秋平在路上意外去世。

余则成和翠平从互相看不顺眼,到生活不经意间,不断发现对方的优点,产生了依恋的情愫。

两人配合越来越默契,几次险些暴露,最后都化险为夷。

在《潜伏》中扮演余则成的孙红雷,扮演翠平的姚晨都大火。

连配角一个个都火了。

比如,疯狂敛财、老奸巨猾、善于控制下属争斗而隔岸观火的站长吴敬中。由冯恩鹤扮演。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4)

余则成何以获得站长信任?

剧中,戴笠来军统天津站,一抓贪污腐败,二抓官员纳妾。这让站长紧张不已。因为这两件事都与他有关联。他贪占了穆连成(剧中晚秋的叔父)一大笔钱;为了让手下的人无话可说,又劝说余则成娶晚秋为二房。

正当站长坐立不安时,余则成来了。明说:“我会把这两件事说圆,我知道怎么说对您有利。只是马队长和陆处长那儿,您还得多做做工作。”

站长大喜,竟直呼余则成“兄弟”。余则成说:“这不敢当,您是我的老师,不能称呼兄弟。”

站长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略显尴尬,但很快掩饰过去。

像这样的细节很多。

姚晨在拍完《潜伏》之后,四年没有接电视剧。她说,因为有一个标杆立在那儿了,不敢随便接戏。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5)

有一次,在一个体育场与观众见面,当孙红雷和姚晨走进体育场的时候,全场观众鼓掌,最后还站起来了,这对姚晨的震撼很大。

她说:“那是一个很大的体育场,这得多高的礼遇才能这样。我想,这不是姚晨的功劳,或者哪一两个演员的功劳,这是整部戏的功劳。”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6)

豆瓣评分9.3

《潜伏》小说原著作者是龙一。

除了《潜伏》之外,龙一写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谍战小说,《借枪》《接头》《深谋》《暗火》《代号》《暗探》等,还出了一本科幻小说《地球省》。

他是现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专业作家。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7)

本周,龙一就在武汉三镇进行文学采风。这次来武汉,是受到武汉市文联、香港商报主办的“荆风楚韵——中国著名作家首届武汉行”邀请,10位著名作家采风大武汉,龙一是其中之一。

龙一在武汉蔡甸参观中法生态城展示馆后,写下书联“忠诚在方寸,情怀偶不卑”。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8)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9)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10)

楚天都市报记者随行采访,与作家龙一聊起《潜伏》,他非常谦虚地说,“都是姜伟导演导得好。是姜伟把小说做成了这样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我只是开一个头而已,人物和戏剧性是我的,我只写了1万4千字,被导演姜伟做成了20集,他的功劳最大。”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11)

《潜伏》的出炉还有一段特别的故事。

2005年11月,龙一在河北吴桥采风的时候,同行的有《人民文学》的编辑徐则臣,徐则臣就跟他说,如果有稿子请给他。龙一说,自己还没有在《人民文学》发表过小说,碰上了编辑,真的太好了。于是回家,他就开始写《潜伏》的故事。

给人物取名的时候,感觉哪个名字都不好使,得像地下党的名字,而且像那个年代的名字,最后他灵机一动,把编辑徐则臣的名字,拆开变了一下,变成了“余则成”,“则成”还有种潜伏成功的寓意。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12)

当时故事的名字也不叫《潜伏》,大概是四个字还是五个字的名字,小说写出来给了《人民文学》的编辑徐则臣,当时徐则臣说改个名字,叫《潜伏》。龙一说,他一听,这个名字改得太好了。

那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火了10年)(13)

龙一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潜伏”这两个字好像是意味着自己命运的转折,在那之前虽然也写小说,偶尔有人看见,但是没人在意,《潜伏》200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几乎各种选刊都在转载,2008年开始拍摄电视剧,2009年播出火遍中国,“从此之后好像就有人知道我这个作家了。”

龙一说,“我的文学之路,一回想起来,经常是遇到贵人、遇到君子,每一个人都是无私地来帮助你”。

来源:楚天都市报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