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

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1)

张 垣 印 记

编者按

2012年5月12—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两天的行程中,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等陪同下,刘云山深入涿鹿县、蔚县、阳原县和市区的一些社区、村镇、宣传文化单位进行考察调研,了解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对河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天向大家介绍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欢迎大家在文章后与我们留言互动。

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2)

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

千古文明开涿鹿。5月12日上午,刘云山首先来到涿鹿县。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涿鹿现存黄帝时期人文古迹23处,近年来,这里围绕黄帝、炎帝、蚩尤— “中华三祖文化”进行文化产业开发,全力打造“中华三祖文化”品牌。在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黄帝城遗址,刘云山认真聆听在场的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的讲解,并向他询问黄帝城遗址的考古年代、历史价值等情况。

“‘三祖文化’以各民族同根共祖为核心价值观,弘扬‘合符文化’和谐、团结、统一的基本理念,不但具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听完李学勤的介绍,刘云山指出,近几年我们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像黄帝城这样的遗址,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气势恢弘的中华合符坛就建在中华三祖堂对面,坛上就是全国最大的龙文化单体雕塑—“九龙腾飞”,竖立的9条龙柱均高达45米,共托一珠,如九龙捧日、升腾在天,象征中华民族的复兴。“九龙腾飞”周围竖立了56个高达9.9米的民族图腾柱,象征“中华民族是一家”。听了讲解人员的生动介绍后,刘云山十分高兴,连连称赞:“这样的文化创意非常好。”

“我们现在正在搞一个精品文化旅游线,把黄帝城文化旅游与北京故宫、十三陵、长城等景区串联起来,进一步扩大这里的影响。”涿鹿县的负责同志介绍。

“北京距离这里只有120公里,但人们第一没来过,第二也不算很了解,所以要好好宣传介绍一下这里。”刘云山一边发出深深的感慨,一边嘱托随行的有关负责同志。

“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支持和促进。”陪同调研的张庆黎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为动力,把各项工作做好,特别是在文化建设上进一步突出燕赵特色,不断提升河北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3)

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

12日下午,刘云山来到全国第一个剪纸集散地、位于蔚县县城的中国剪纸第一街考察。从一张普通的白纸到年产值4亿多元、从业人员3万多人的产业,蔚县剪纸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

刘云山接连走进好几家商铺,与剪纸名家、艺人亲切交流,了解剪纸业发展情况。如今的剪纸内容摆脱了传统的“福禄寿禧”等主题的图案字样,变得让人耳目一新,人们既能欣赏到热情洋溢的牡丹富贵图、龙凤呈祥图,又能领略到栩栩如生的伟人名人肖像,此外,还有难得一见的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兰亭序、金陵十二钗等古典艺术剪纸。既有好的社会效益,又有好的经济效益。

刘云山看后十分欣慰,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发展中保护,发展的最后结果是保护,而且在保护的基础上要有创新,要走向市场,要有技艺创新,还要突出主题、内容的创新,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如果没人看,何谈保护,最后只能放到博物馆里。

焦氏剪纸有限公司是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来到这里,刘云山饶有兴趣地向总经理焦新德了解制作剪纸的工艺流程,起稿、熏样、订纸、闷压、雕刻、点染、包装、装裱,每一个环节刘云山都看得很仔细,并向焦新德询问如何解决剪纸褪色等问题。焦新德还向刘云山介绍,这几年,“焦氏剪纸”走的是艺术创新与研发创新相结合的路子,通过精品创作赋予蔚县剪纸独特的魅力,先后开发出剪纸册页、画轴镜框、民俗风情等六大类3800多个剪纸品种,丰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刘云山听后,点头赞许。随后,在焦新德的邀请下,刘云山还拿起画笔为一幅刚刚完成的剪纸作品《中华大团圆》上的一条龙点上龙睛,表达对剪纸业发展的美好祝愿。

文化建设的根在基层,本在群众。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始终牵动着刘云山的心。在蔚州州衙暨中国蔚县剪纸博物馆参观时,看到馆内的古戏台上有演员正在排练晋剧,刘云山径直走过去,在台下驻足观看,台上两位女演员高亢的唱腔,引来大家阵阵掌声。

刘云山走上戏台与大家一一握手,关切地询问现在剧团有多少人、发展怎么样、改制了没有、平时都在什么地方演出。演员们回答,以前叫县晋剧团,改制后叫县秧歌剧演艺有限公司,平时经常下乡演出,一般是农历正月、二月、三月,还有秋收以后下去,一年大概要演300多场。

“当地老百姓喜欢看晋剧?”刘云山问。

“喜欢,蔚县人一半爱看晋剧,一半爱看秧歌剧。”大家笑着回答。

“县级剧团就是为老百姓服务、为农民服务的,还是要靠改革,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刘云山言之切切。

亲眼看见的画面,亲耳听到的情况,亲身体验的场景,最具说服力。

调研期间,刘云山专程来到蔚县蔚州镇六街村,走进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听取基层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六街村文化活动室里传出嘹亮的歌声。正在这里练习合唱的李学琴、赵秀莲等二十几位村民看到刘云山走进来,纷纷簇拥到刘云山身旁。一阵寒暄之后,刘云山问大家:“你们对现在的农村文化生活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农家书屋里养殖类的书再多给点。”

“多支持我们的文化娱乐活动。”

只有胆子大、敢说话的两位村民回答。

见大家没有充分发表意见,刘云山又问:“你们现在对电视节目有什么意见?最喜欢看什么节目?”

“《乡村爱情故事》《刘老根》。”话音未落,大伙开始争先恐后抢答起来。

“还有体现我们老年人生活的。”

“我们也喜欢看一些法制节目。”

“新闻节目每天我们都看。”

“还有《梨园春》《走进大戏台》,还有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像由农民自己演的节目《村里这点事》”听到这儿,刘云山说:“你们河北农民频道办得很好,就是为农村老百姓服务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刘云山不时点头、插话。眼前是一张张真诚朴实的面庞,耳畔是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感受到大家对文化如此渴求,对生活如此热爱,刘云山也十分感动,他满怀深情地说:“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的就是如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明确了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的目的是为老百姓服务,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满意度。现在老讲幸福指数,光吃的好、穿的好不行,没有文化生活就不会感觉到幸福,所以文化生活的提升,对于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很重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有责任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大家有什么意见、要求,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包括写信、打电话、发邮件,都可以。”

听着这一番温暖人心的话语,大家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随后,在刘云山的提议下,李学琴、赵秀莲一起为大家表演了一段精彩的晋剧,欢乐的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小小的文化活动室沸腾了。

“希望河北省在文化建设方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一路上,问询细致入微,叮咛满怀期许。在蔚县,刘云山到暖泉镇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大好河山张家口•火树金花》,与“打树花”这个节目的四位表演者王德、王富、宗吉武和王春林亲切交流,鼓励他们把“打树花”这一绝技传承好、发扬好。

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4)

刘云山到张家口调研纪实

13日上午,刘云山赴阳原调查,深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和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泥河湾小长梁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今后对泥河湾遗址的保护开发及其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泥河湾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刘云山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文物标本以及通过绘画、雕塑及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全景展现200万年前至1万年前泥河湾古人类狩猎、采集、用火、进食和制造工具的生产生活场面表示赞同。

在13日下午举行的汇报会上,张庆黎汇报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汇报了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情况。市委书记王晓东、张北县委书记白龙、高新区老鸦庄镇党委书记张伟、尚义县锦峰文化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峰在座谈会上发言。刘云山边听边记、不时插话。最后,刘云山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希望河北省在文化建设方面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河北要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抓住难得的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

“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良好思想道德风尚方面创造经验走在前列”;

“要在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方面创造经验走在前列”;

“要在培育人才队伍、创作文化精品方面创造经验走在前列”;

“要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保障改善文化民生方面创造经验走在前列”。

字字充满深情,句句语重心长。这是鼓励,更是鞭策。 正如张庆黎在汇报会上所说,当前,全省干部群众人心思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势头良好,我们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刘云山同志在我省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为动力,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切实把河北的事情办好,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要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以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工作作风、一个好的工作业绩,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各项工作新局面。”张庆伟在主持汇报会时说。

打一枝树花、尽一份力量。刘云山对我省文化建设工作和各项工作满怀深情的期望,必将汇聚成一股股热流,激励燕赵儿女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创造河北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年鉴》《深情厚望寄燕赵--刘云山在河北调研基层文化建设纪实》,如有转摘,请联系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