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书笔记1到10节(第951期梁上君子)

《乡村精短文学》孙延宜(山东)专栏:


汉代陈寔的家里,夜间来了一个窃贼,躲在屋梁上,陈寔把他叫做“梁上君子”,并因势利导,促其转化,走上了正道。

据《后汉书·陈寔传》记载, 汉桓帝时,陈寔曾在太丘任太丘长。他出身低微,很能体谅劳动人民的疾苦。他平时经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他为人正直,居心公正,无论做什么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乡里人的表率和榜样。因此,人们都尊称他为“陈太丘”。

当时年成不好,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乡里有些人由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铤而走险,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来。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钻进了陈寔的家里,躲在梁上,以便相机行事。陈寔偶然间发现了梁上的小偷,但他不动声色,起床把儿子、孙子都叫了起来,严肃地教训他们道:“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勉励自己,才能有出息。”半夜三更的,陈寔突然训起话来,儿孙们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只听他心情非常沉重地继续说,“有一些做坏事的人,他们的本质并不坏,只因为染上了坏习惯,而自己又不知道克服,努力改过,只一味地任其发展,养成了做坏事的习惯,最终成为坏人。”陈寔顿了顿,抬手向梁上指去,有些激动地说,“你们抬起头来,看看这位梁上君子吧,他就是这样的人。”

梁上的小偷听后,感到非常惭愧,连忙跳了下来,向陈寔叩头认罪,陈寔对他说道:“我看你模样并不像一个坏人,你要记住我刚才所说的话,从此学好,别再当小偷了。不然的话,你会愈来愈穷困的,而且还会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名声。”

陈寔说完拿来两匹绢送给小偷,并安排家人把他送回了家。这件事传出去后,乡里人更加敬佩陈寔了。一些做坏事的人,在陈寔的感召下,也纷纷改过自新了,一时间太丘的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

陈寔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失时机地做好后进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净化了社会“空气”,真是难能可贵啊!


城建档案工作拾趣二则

眼下已开始实施数字城建档案了,但此前却都是纸质档案,而且随着城乡建设的日益加快,城建档案“水涨船高”,工作十分繁忙。身为城建档案人,苦中有乐,有例为证。

天天过年

每一卷城建档案大都有200多页,过去的页码都是用笔一页一页地来书写的,速度慢不说,还容易写错。发现写错的,要涂改,也影响了档案的质量。后来,开始使用上了打码机,大大提高了编码速度,避免了书写差错,提高了档案的美观度。

不过,打码机较重,打页码既是个技术活(熟练地翻页,准确的页码位置),也是个力气活。连续打上几卷页码后,手腕儿就会酸痛起来。更值得一说的是,用打码机打码时撞击桌面的声音,既使自己常年生活在噪音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邻。邻居或常来档案馆办事的人时常这样“调侃”我们道:“真羡慕你们啊,你们是天天在过年啊(说我们打页码像过年时剁饺子馅一样嘣嘣地响个不停)!”每每这时,我们都会大笑不止,胳膊的酸痛也随之减轻了许多。

“圈”档案

选民、评委、老师、领导等常画圈儿,做城建档案接收工作的我,竟也不知不觉地画起“圈儿”来了,且与馆长和档案员们达成了一种默契。

我对照《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编制目录》,一页一页地翻看档案员报送来的资料,对资料填写真实完整的,直接写上页数;对资料填写不真实不完整的,则在“备注”栏里画个圈儿;对漏报的项目,则从写页数的位置起先画一横线,再紧接着画个圈儿。然后,据此打印下发“整改通知”。档案员在接到“整改通知”后来馆进行整改。对补报的资料先写上页数,再划掉圈儿;对其他整改合格的,直接将圈儿划掉。待全部整改合格后,将《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编制目录》交给馆长审查,馆长看后再视情抽查档案资料,确保每个建筑单体城建档案真实完整。

那一本本画过圈儿的《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编制目录》,也是我们城建档案人共同辛勤劳动汗水的结晶啊!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1到10节(第951期梁上君子)(1)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