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下一个君王(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互为其奏乐)

众所周知,战国就应该是金戈铁马的大争之世。赵国胡服骑射之后,实力不容小觑,而秦国自商鞅变法、连横以来,列国都很忌惮。赵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一国之君互为其奏乐,在什么时候两国关系可以这么好了,上演铁血背后的柔情,高山流水否?其实这是暗自交锋,危险程度丝毫不亚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赵国是如何逆风翻盘的吧。

赵惠文王下一个君王(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互为其奏乐)(1)

渑池之会

各国没有永远的结盟,只有永远的利益。一直主张东出的秦国,想要让赵国也屈服。于是两国边境摩擦是家常事,不过赵国有点被动。公元前279年,此时秦昭襄王在位28年,而赵惠文王在位20年,秦王借交好为由约赵王于渑池一会。起先赵王因害怕被秦国扣押就不敢去,但在廉颇、蔺相如的劝说下,硬着头皮不向秦示弱。毫无疑问,这是鸿门宴。

赵惠文王下一个君王(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互为其奏乐)(2)

“高山流水”

宴会当日,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般无二。不过这正是暗自较量的前兆罢了。正当勉强尽兴之时,神清气爽的秦昭襄王要求赵惠文王给大伙儿弹瑟凑个热闹。然而赵惠文王却鬼使神差的同意了。这可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啊。秦昭襄王在心里嘲笑道:小伙子,你还是太年轻,就等着如何遗臭万年吧。

赵惠文王下一个君王(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互为其奏乐)(3)

〔秦昭襄王·剧照〕

当秦国史官把此事记录下来并当场大声朗读之时,赵王那冲天的不是牛气而是火气啊。赵王心里无奈道:姜还是老的辣。好在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此次是陪同赵王来的。关键时刻蔺相如又挺身而出挽救了赵国的面子。当赵国史官记下秦王为赵王击缶载入历史之时,赵王沉重的心才放了下来。

赵惠文王下一个君王(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互为其奏乐)(4)

〔赵惠文王·剧照〕

那么,在高山流水假象的背后,蔺相如是如何逆风翻盘的呢?正当大家哄堂大笑,蔺相如拿了一个缶健步如飞地跑到秦昭襄王面前跪下,要求秦昭襄王为赵国击缶。如若不然,五步之内,蔺相如必定把己血溅到秦昭襄王身上去。意思是大不了同归于尽。所以,最后秦昭襄王极不情愿的击缶。

赵惠文王下一个君王(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互为其奏乐)(5)

〔蔺相如·剧照〕

口舌之战

秦国伤赵国面子在前,赵国伤秦国面子在后,然秦国的大臣却不服气了,“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结果这句话被蔺相如用“请秦王割让咸阳城给赵王上寿”怼回去了。最后秦昭襄王当起了和事佬,这演的哪出?原来秦昭襄王探知赵国早已派大军驻扎在附近。真的闹翻天了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赵惠文王下一个君王(赵惠文王与秦昭襄王互为其奏乐)(6)

结语

赵国之所以能够逆风翻盘,不仅仅是因为蔺相如非常擅长打逆风局,最重要的原因是除了大将李牧带五千精锐护送赵王之外,渑池附近还驻扎着相国平原君率领前来接应赵王的几万人。秦国白忙活一场,这次交锋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其实在战国时期,哪有什么两君王或者两国之间的高山流水,不过是因为利益暗自交锋罢了。虽然不如战场上流血千里,但激烈程度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啊!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历史冷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