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幽默故事(马克吐温这位)

一位女士前去拜访钱钟书先生,钱先生婉拒道:“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言外之意,关注他的作品就好了,了解作家本身则没有太大必要。

但是对于许多读者来说,看了某位作家的作品之后,还是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想去了解这位作家的生平。有些作家会写亲自写传记,记录自己的人生故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是其中之一。

马克吐温幽默故事(马克吐温这位)(1)

图片来自网络

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被文学评论家威廉·艾森豪威尔赞誉为“美国文学界的林肯”。他的代表作包括《哈利·贝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百万英镑》等,语言风趣幽默,又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无情嘲讽,因此坊间也流传着不同版本的“马克·吐温体毒舌语录”,我们摘录几条感受一下:

当真相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

每当你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你就应该停下来反思一下。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

“经典之作”是人人称赞却不愿去读的书。

……

果然是既毒舌,又犀利,还有一针见血的幽默感。试想一下,要是马克·吐温生活在今天,他的“毒舌”绝对体质吸粉能力一流,火速成为自媒体大V估计也是分分钟的事儿。

《马克·吐温自传》作为马克·吐温晚年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嬉笑怒骂之间不乏温情,琐碎的生活细节中闪耀着睿智的光芒。

马克吐温幽默故事(马克吐温这位)(2)

那么,在作品之外,真实生活中的马克·吐温,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透过他的传记,我们看到这位著名作家的人生,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坦诚、幽默和温情。


一、坦诚:剖析自己和他人,同样深刻

自省,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自省并不是一件让人感觉舒适的事情,因为它常常意味必须沉浸到窘迫、糟糕的回忆和感受之中。鲁迅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而像马克·吐温这样勇敢剖析自己“黑历史”的人,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勇士。

马克吐温幽默故事(马克吐温这位)(3)

图片来自网络

马克·吐温在他的自传中,始终秉承坦诚的态度,他分享了自己童年的糗事、在投资上的频频失策,也把曾经骗过他或者贬损他的人骂个狗血淋头。

14岁时,他和黑人小男孩桑迪在舞台的帘幕后边玩耍,等待着上台扮演一只熊。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他们听到帘幕外有女孩的笑声,一紧张,身体把破旧的帘幕带了下来,一丝不挂的他暴露在两个女孩子面前。这件事情囧到了极点,虽然他和桑迪约定要保密,但直到几十年后,还依然念念不忘,因为实在是太糗太糗了。

在马克·吐温生活的年代,催眠术是一种街头“表演”的形式,小马克·吐温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好玩,就踊跃报名做表演者。他假装自己已经被催眠,然后揣摩催眠师的意图,配合地进行表演,甚至被铁钉扎进身体时都一动不动。于是他被指定为催眠舞台上唯一的被催眠者,成了“英雄”和最受瞩目的人。这件事情中充满了谎言和欺骗,使他很快便厌倦了,但直到成年之后,才鼓起勇气向母亲坦露这段往事。

成年之后的马克·吐温,做过印刷工人、记者、演说家、作者、出版商,手头渐渐有了不少的积蓄。但他打理财富的能力,简直是一塌糊涂。他花15000美金买了一个专利,最后却亏损了42000美元。

听信小道消息杠杆买进黑尔和诺克斯公司股票,疯狂上涨之后又一路下跌,又是血本无归。后来一个年轻小伙子以低廉的价格推销股票,他断然拒绝,而之后的事实证明,错过的这支贝尔电话公司股票绝对是棵摇钱树。另外,他还开过旅游意外险公司、自己做出版商,都以“破产”和“失败”告终。

对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马克·吐温嘲讽起他们来也是不遗余力,不留一丝情面。比如对于曾经欺骗过他的哈特,他是这么说的:

“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没有祖国的人,不,他算不上是个人---“人”这个城后他根本配不上,他只是一个没有祖国的无脊椎动物。他对祖国没有任何感情,就如同牡蛎对河床没有任何感情一样,实际上,他还不及牡蛎,我得为拿他跟牡蛎对比而道歉。”

言语之间流露出的怒气和恨意,可不是一星半点。所以说,没事千万不要得罪“未来的大师”,他会把你的所作所为一笔一笔记在小本本上,然后写进自己的书里,而你毫无招架之力。

二、幽默:文学,源自于生活

马克·吐温的天性中就带着幽默的因子,这在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表现得尤为显著,而这些特质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马克吐温幽默故事(马克吐温这位)(4)

图片来自网络

小时候,他和好友吉姆·沃尔夫在房间里睡觉,但两只野猫在屋顶上嚎叫不已,于是马克·吐温就使用“激将法”,让吉姆去屋顶捉猫。结果猫没有捉到,失去平衡的吉姆跌进了正在举行宴会的屋子里,把一众青年男女吓得够呛。这件事情被他写进小说《吉姆·沃尔夫捉猫记》中,还赚到了25美元的稿费。

在矿井工作时,他帮助自己的好友希格比找工作,找工作的思路相当清奇:先声称自己就是想找点活干,一分钱都不要,一段时间之后,当他成了周边的奇人趣事,人们纷纷前来看热闹。当看到希格比一个人顶两个用的工作能力时,其他矿主就会来挖人,这时候就可以提出薪水要求了。靠着这个点子,希格比找到了薪水更高的工作,而“军师”马克·吐温则过上了一段被好友养着的悠哉生活。

马克·吐温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也常常会不动声色地进行批判。比如一位女演讲家奥利弗·罗根,她靠着做记者的丈夫在报纸上进行大肆炒作,一时在演讲界有了一定的名气。但由于她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很快就被观众所抛弃。马克·吐温评价说:“她是个不错的人,但是转瞬即逝的名声成了她人生的灾难。”

在任何领域、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作品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通行证,没有作品傍身,不过只是过眼云烟或是流星一瞬。

三、温情:家人,是最大的支撑和遗憾

马克·吐温的身上,有着非常温情的一面,他经常吐槽自己的家人,但更多的时候,是满满的爱意。

马克吐温幽默故事(马克吐温这位)(5)

图片来自网络

他的哥哥奥利安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实践能力却很一般,对于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缺乏正确认知。在办报社时,拼命压低广告报价,最后报社运营都难以为继。想做律师,就打出“免费替人打官司”的招牌,但在这个行业中,“免费”会被人们视为没有能力的代名词,带来的业务寥寥无几。

弟弟亨利是母亲眼里的“乖孩子”,还会在马克·吐温的背后打小报告,俩人在童年时经常争吵打架。成年后,马克·吐温帮亨利在“宾夕法尼亚”号上谋了一份差事,但不幸的是,仅仅三个月之后,因为一次失火事件,亨利被烧成重伤,很快撒手人寰。而在前一天晚上,马克·吐温做了一个和弟弟去世情形一模一样的梦。

对于妻子奥莉维亚,马克·吐温充满了爱和感激。奥莉维亚是一个热情、勤勉、纯真的美丽女孩,在他们三十多年的婚姻中,始终扮演着“贤内助”和“事业助理”的双重角色。

他们的三个女儿苏西、克拉拉、吉恩相继出生,一家人有过非常美妙的时光。苏西悄悄写了关于父亲的传记,文笔稚嫩,但真实生动,很有童趣。母女们一起看马克·吐温新鲜出炉的稿子,划出她们觉得最满意的文字,那是马克·吐温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

后来,女儿苏西、吉姆和妻子奥莉维亚相继去世,二女儿克拉拉远嫁,马克·吐温生活中的阳光一点点被灰暗和痛苦吞噬。家人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当她们一个个离去,他成了世界上最孤独的那个人。


《马克·吐温自传》展示了真实生活中的马克·吐温,他真诚、善良,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他有与生俱来的幽默天赋,也把它融入了人生和作品之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