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仓央嘉措的忧伤

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1)

说辛弃疾是继苏轼后最伟大的豪放派词人,是没有人有疑义的,他在词坛的地位,不知让后世多少文人望尘莫及。

但你若对着辛弃疾夸这一点,辛弃疾恐怕会狂笑几声,笑里是掩不住的凄凉,然后对你说“老子想要的不是这个!”

开禧三年,也就是公元1207年,九月初十,一生渴望戎马疆场、收复失地的辛弃疾在高呼 “杀贼!杀贼!”后,与世长辞,享年68岁。

这一年,南宋朝廷组织的开禧北伐刚刚开始不久,比起之前的惨败,似微有好转的迹象。

这一年,辛弃疾盼了许久的朝廷诏令终于到来,却因重病,不得已请辞。

这一年,是希望重燃的一年,也是希望破碎的一年,然而辛弃疾什么都没看到。这一年,一切都将结束,成为定局。

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如果说北宋,统治者尚有檀渊之盟、熙宁变法等事件来彰显他们的气脉血骨,那么,自靖康之难后,宋统治者就只剩下朱门歌舞,纵酒宴乐了。

收复失地,恢复统一,对南宋皇室而言只是空语一句,无甚真心。

但皇室的想法,那些一心报国的南宋臣民尚且不知,生在金长在金的辛弃疾又怎会知道?

辛弃疾出生在已经沦陷的北方济南,那是1140年的5月。

1140年,韩世忠顶住了金右翼军的南下,岳飞北上又被迫奉诏退兵,朝中秦桧把持朝政,宋高宗一心求和。

这一年中这些事似乎已经提前告知了辛弃疾辗转难求的一生。

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2)

1141年,也就是辛弃疾出生的第二年,绍兴和议签订,又一年,岳飞被害身亡。

这又似乎是预见了辛弃疾辗转一生的结局,莫过于“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满腔不平之气也只能带离尘世。

可这一切都是后话,是预见,此时的辛弃疾还只是个孩童,尚未长大。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在宋室南渡时,因为拖家带口未能离去,被迫在金国担任了开封知府等职位,但任职的是身,随着宋室漂流而去的,是心。

辛赞魂牵梦绕于宋室故人山河,满腔仇恨于金国侵略者,渴望王师北定,恢复中原。

他常带着年幼的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诉说着他的愤恨与期望,为辛弃疾的壮怀激烈种下了最开始的因。

当辛弃疾一次次的看着汉人被金人蹂躏,强烈的悲悯情怀和民族气节使他于忠君爱国之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想武器,从而立下了他的壮志——恢复中原、一雪国耻。

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3)

就在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试图直接解决那软弱无能的南宋政权,但前线战争打得热火朝天,后方却开始不稳。

与辛弃疾同地的耿京趁着金后方兵力空虚,聚集了数十万人反抗金的暴政。一心渴望恢复中原的辛弃疾得知后,就明白他等了那么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辛弃疾立马聚集了两千人去投奔了耿京,时年22岁。

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亦大矣。

——《宋辛稼轩先生墓记》

2

耿京早就听说过辛弃疾的才名,所以给了辛弃疾一个掌书记的文职。可这和辛弃疾原本的打算完全不同,辛弃疾十分惆怅。

不过,好在机会这种事是最为玄妙的,来了的时候只要你能抓住,那就任凭谁也挡不住。辛弃疾深谙此道。

当时和辛弃疾一起投奔耿京的还有一个叫义端的花和尚。义端有感于耿京起义定会失败,再加上受不了义军的艰苦生活,思来想去后竟偷了帅印,拿去谄媚金军。

可是这义端是个不长眼的家伙,有贼心却没贼本事。帅印是由辛弃疾保管的,他偷到了辛弃疾的头上。

辛弃疾是何等暴脾气。他得知义端偷了帅印后,羞怒相交,立马向耿京立了军令状,前去追回帅印。

都说手拿青龙偃月刀,身骑千里追风马的关云长是英豪中的英豪,而此刻的辛弃疾正如关云长在世,一身的勇猛无畏、正气凛然。

或者说,辛弃疾从来都是勇猛无畏、正气凛然的,只是此刻,他才明确的向世人明确的表露了这一点,并坚持了一生。

当晚,辛弃疾带领一小队人马前去埋伏,天蒙蒙亮时,义端骑马出现了。辛弃疾对着义端一共只砍了两刀,第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吓得义端跪地求饶,第二刀冷哼一声,将义端斩杀。

耿京是个明白人,他一看辛弃疾何等的英雄气节,便知道此人不容小觑,之后,就对辛弃疾颇为器重。

都说耿京队伍是抗金义军,那义军的结点该是哪里?

对于满心要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而言,自然是南宋朝廷了。于是,辛弃疾劝耿京寻求南宋的支持。

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前往南宋。而与之同时,金国自己内部矛盾爆发,金主完颜亮竟在前线被其部下所杀,金兵被迫撤回北方。

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4)

在辛弃疾任务得以完成归来时,耿京大营又出了事。耿京被降金叛徒张安国所杀。

辛弃疾获知后气血俱动,大怒,立即率领了50名骑兵直奔济州,奇袭有5万之众的敌营,将叛徒活捉,连夜狂奔送至了建康,将其处死。

宋高宗有感于辛弃疾的英勇果敢,和那爱国的热忱,任命他为江阴签判。此时辛弃疾仅二十五岁。

对当时的辛弃疾而言,他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宋室山河,他年纪轻轻已是战绩斐然,他的未来一片光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志向,正闪烁着点点星光,呼唤着他,等待着他。

可是,生活永远是那么的猝不及防。辛弃疾怎么也想不到,入宋之前的橫戈杀敌,驰骋沙场竟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成了他最为怀念的生活。

日后,他只能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摩挲抚剑,悲歌弹铗,回想往昔,空叹现实,“却道天凉好个秋”。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少年的战场是辛弃疾生平最美的梦,是他离曹刘这些英雄最近的时候。他彼时豪情激扬,痛快肆意,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哪里会知未来年华老去,却还是报国无门。

3

辛弃疾任职后向南宋朝廷提出了不少抗金的建议,著名的《美芹十论》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陛下您是何等的英明神武有远见,连光武帝、唐宪宗都不如您。一个小小的金国,让您这么累真是不该啊。现在正是全天下有志之士效忠您的时候啊。”

“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臣子,又没什么才干,实在微不足道,但我的忠心告诉我为了大宋必须向前冲。所以我趁着金那边出事,呕心沥血写了十篇抵御敌人的策文,名字叫美芹。希望您可以看看。”

文章字字戳心,渴望统一的心情溢于言表,可惜的是,这是南宋,宋高宗赵构对北伐很是冷淡。

不过这些建议中所体现的实际才干倒是引起了赵构的兴趣,再加上朝中主和派占据主流,于是宋高宗考量再三,把辛弃疾从马革裹尸的梦中拉回了现实,任命其为江阴签判。

这又是个文官,不上战场不打仗,主要负责整顿治安。其实整顿治安没什么不好,这也是在为国为民。可问题是,这不是辛弃疾。

辛弃疾该是在沙场上“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的豪气英雄,而不是地方上治理荒政的文雅儒士。所幸,英雄总是乐观积极的,辛弃疾在江阴签判的职位上做的还是很是不错的。

可是命运,总是喜欢和辛弃疾开玩笑,它一步一步的把辛弃疾从豪气英雄引向了失意文人。

那个软弱的南宋朝廷虽然看重辛弃疾的才干,但因为他“归正人”的身份,始终不能相信他的忠心。

而他坚定北伐的热情以及豪爽激昂的性格,又使他在朝堂上显得极其突兀,难以立足,总是被主和派攻击。

辛弃疾29岁到42岁,短短13年间竟频繁调换14任官职。人一生中最可有所作为的时光就这样徒然的浪费了。

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5)

1180年,辛弃疾已经41岁了,当年那个少年英雄也只能在梦中重逢。

他的壮志豪情虽从不敢忘记,但这么多年来也只能记在心里。

南宋再也没有给过他拿剑的机会,他只有“笔作剑锋长”,以笔代剑,用词开辟新的战场。

这一年,辛弃疾再任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一职。

次年春,万物生新。一派勃勃生机中辛弃疾亲自设计了他的家,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将庄园取名为“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不被朝廷所容,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同年十一月,辛弃疾被小人弹劾罢官,闲居上饶。

此后,他只有在52岁时当了3年的官,在64岁时韩侂胄主张北伐,出山了2年,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闲居。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惜春伤春怨春之情自古皆有,这首词表面看起来也是。但仔细读读,谁家惜春会写《长门赋》?谁家伤春会借《离骚》?谁家怨春会用玉环飞燕?这哪里是写春色,这明明着的是群奸小人对他的陷害和嫉妒啊!这里面满满的都是辛弃疾的愤慨与痛恨。

4

幸在,人生何其艰难,尚有知己作伴。软弱的南宋终归还是有一部分人铁骨铮铮,英雄豪气的。这些人虽只有“二三子”,却胜在真。

1188年的秋天,辛弃疾的好友陈亮写信给他,约他和朱熹共赴铅山紫溪,商讨恢复中原的大事。

到了约定时期到来之际已是冬天,寒冷透骨。辛弃疾染病卧床,等待着陈亮。他很焦急,害怕陈亮失约,毕竟朱熹已经因故不来了。

傍晚时分,雪后初晴,夕阳的余辉映在白茫茫的大地上,一片红装素裹,陈亮骑着一匹枣红色的大马来了。辛弃疾很是激动,那大马上骑的不只是陈亮,更是友谊和理想。

两个被朝廷摧残的有志之士、爱国青年久别重逢,千言万语最终化为了一句为收复失地、统一中原而奋斗到死。

后来人将辛陈的这次会面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

辛弃疾在与陈亮分别后写了一首《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来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互为知己的两人在这个软弱黑暗的时代坚定地反抗着,互相给予支撑,这种友谊多么令人向往,这个时代多么令人痛恨。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时至今日,依旧散发着磅礴的生命力。

可问题是,统一不是辛弃疾他们说了就算的,无作为的是南宋政府,所以,无论辛弃疾怎么努力都只能是“试弹幽愤泪空垂”。

他能做的只是写词、写词、再写词。

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6)

辛弃疾把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的不满全部写在词中来发泄。

抒发豪情,他写“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回忆年少,他写“少年横朔,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

怀念沙场,他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他激愤难平,“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他自负难消,“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他失望难掩,“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

1207年秋,距离他上次出山已经过了4年的时间。上次他出山时信心满满,可换来的还是小人的攻击,除了那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外,他什么也没留下。

可这次,辛弃疾相信不一样了,韩侂胄真的要北伐了。南宋朝廷起用了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下令要他速到临安府去赴任。

辛弃疾得知很是高兴,但高兴之后又是大悲。他已经68岁了,他老了。他现在不只是个手不离杯的村叟,是个“头白齿牙缺”的衰翁,他更是病重到床都起不来。

他无论再怎么想要上战场,他都做不到了,他只能上奏请辞。不过,辛弃疾相信他虽然上不了战场,但这次北伐一定可以成功,他会等到胜利的消息。

可惜的是,他什么都没等到,不久后,辛弃疾抱恨而终。也幸好,他什么都没等到。北伐失败了,韩侂胄也被杀了。

1208年,“嘉定和议”签订,辛弃疾的壮志破碎了。

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7)

于辛弃疾而言,他“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但历史偏偏就是那么让人痛恨,他有心的,只能想,他无意的,又成就斐然。

他写了一辈子词,那渴望收复失地的壮怀激烈也就在词中贯穿了一辈子。那是辛弃疾人生的意义,流动在他的血液中,只要他不死,就不会消失,即便他离世,也会在他的词中不朽。

【版权声明】本文为诗词世界作者原创投稿,转载请注明出处。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授权请加诗词世界小编微信H1834394409,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8)

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9)

辛弃疾的诗如何体现他是武将(辛弃疾文臣老子想要做武将)(10)

· 亿课精品课程推荐 ·

《唐宋名家的诗词人生》

收听更多好课,请点击阅读原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