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方言词(在天津说相声难度大)

侯宝林从1940年6月,和郭启儒来津演出,一呆五年,到今年正好是80年。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方言词(在天津说相声难度大)(1)

侯大师后来回忆说:

“天津这五年,是我艺术上逐渐成长的过程。在北京,我只是个普通演员,来到天津,我才有了名气。”“我这个演员,就是在天津崭露头角的。”

那一年的6月16日,侯宝林,郭启儒在燕乐杂耍园登台(建国前,曲艺与杂技以及二黄清唱等一起演出,统称杂耍)。这是他们在天津的第一场演出,“打炮戏”日场是《空城计》,晚场是《改行》,一炮打红,在天津站住了脚。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方言词(在天津说相声难度大)(2)

相声是天津人的魂,茶馆相声是爱好者的根,天津人对侯大师这样努力的艺人是力捧。

所以到了1947年,天津有家报纸举办相声首席、副席的活动。结果,他荣膺首席,副席为郭荣起、小蘑菇夺得。

在这之前的1944年7月31日,侯宝林在大观园挑大梁,攒底。攒底就是全场最后一个节目,犹如戏曲的大轴,通常由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演员担任。1910年代以来,攒底的一般都是京韵大鼓演员。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方言词(在天津说相声难度大)(3)

以前,相声演员只有李德扬,就是著名的相声大王万人迷。1940年10月1日,曲艺评论家娱园老人说:“昔年相声艺人李德锡曾挑大梁,论相声在杂耍中,犹之乎舞台上之丑角,能挑大梁者,乃其身份太够之故。”“李德锡之挑大梁,直同于金少山挑大轴,从来打龙袍等戏,没有在倒第一唱过者,如今可以者,金之身份够者也”。戴少甫1940年3月8日至6月3日,在燕乐(也是一流杂耍园)攒底。后期演出效果不理想,被著名梅花大鼓艺人花四宝代替。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方言词(在天津说相声难度大)(4)

天津南市

侯宝林、郭启儒攒底的效果十分好。有的评论说:侯宝林“擅长捆羊功夫,虽于攒底使活,亦十分压点从无抽签者”。

“捆羊”、“压点”、“抽签”全是江湖春点。所谓江湖春点,就是江湖艺人使用的黑话、行话及术语。在这儿,捆羊是吸引观众,叫座;压点是镇得住台,压得住场;抽签指观众一个接一个退场,从无抽签者是说观众从来没有中途退场的。

侯宝林到此可谓名利双收,红到发紫。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常坐前排的天津普通观众,在台下抢了侯大师的话。

相声演员为什么在天津得加倍努力?因为你稍微一松懈,市民的水平就超过你了。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方言词(在天津说相声难度大)(5)

当时是1946年,侯大师攒底时,没唱一句就会带出口头语,后来怹回忆说:

我说相声有个口头语“是不是”,每说几句话,就问郭启儒:“”是不是?”我自己没有感觉,郭启儒也没有感觉,但是张学礼(观众)感觉出来了。

我每次演出,他老坐在第三排听,听着听着,就用胳膊肘捅捅旁边那人说:“你瞧,不又来了嘛?过两句还有哪!”你瞧怎么样,又来了嘛?后来,他索性接我的话茬,我说两句,他在台下就说:是不是啊?

这可能是天津观众对相声演员“刨活”的第一次记载了。

如今谁都知道,说相声的要火,必须得过天津这一关,这里的观众爱相声、懂相声、更捧相声。但是绝不能让人糊弄。

侯大师听到观众的批评后,“才感觉到我这口头语不好,就改了。”

侯宝林十大经典相声方言词(在天津说相声难度大)(6)

侯宝林大师感谢的是观众,这种欢迎“择毛儿”的精神,值得今天的每一位相声演员学习。

这件事,也说明了天津观众鉴赏水平不低,说明了他们对艺术认真负责。

如果细算一下,被天津观众“刁难”的大腕小腕真有不少。

远的有在天津说“报菜名”,被观众挑眼少背俩菜的;

近有德云社在天津演出的各种“意外”,曾有岳云鹏和孙越的一个相声视频,是在天津场的巡演,他们表演的节目是“树没叶”,很多喜欢相声的朋友可能也听过这个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岳云鹏会说到很多带花的词语,但是都是没有叶子的,比如说雪花、班花等等,这个时候作为捧哏就会配合逗哏,说这些都没有叶子,但是这次观众们都直接失控了,直接说有叶子,刚开始他们两个人也是为了响应和观众的互动,陪着他们一起调侃了一阵,但是眼看着观众越说越离谱,丝毫没有停下的趋势,逼的岳云鹏天津话都出来了,最后还是孙越抓住岳云鹏抛出来的梗,力挽狂澜给圆了回来。

在天津演出,没点真玩意儿是不行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