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1)

抗日老英雄郝志全和妻子

我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在有生之年证明自己曾经是个兵。

这是多么催人泪下的一句话。2018年1月15日,山西榆社县桃阳村一位老人面对志愿者,说出了这句话。老人当时已经90岁高龄了,名字叫郝志全。

说这句话时老人眼里明显有了泪花,他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这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原来,郝志全当年的退伍证明、档案、军功章等一些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材料,都存放在县里的档案馆管理。

然而,令郝志全没有想到的是,特殊时期开始后他的所有材料在一场大火中烧毁了。类似这样的情况当时并不奇怪,当年很多老兵复员后深藏功与名,他们回到家乡后隐瞒自己的赫赫战功,有的直到逝世后才爆出真正的身份。

比如湖南老兵奉孝同,这位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又当了毛主席5年警卫,他复员后回到家乡务农,隐瞒身份半个多世纪,直到妻子、女儿生病无钱治疗才向政府求助。

那么,老兵郝志全身上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为何直到90岁时才向外界表示要证明自己的身份?故事要从抗战说起。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挥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2)

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山西是近代中国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这里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八路军在这里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山西自始至终都是日军进攻的重点地区。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这首《在太行山上》的抗战歌曲,曾在中华大地广为传唱,传递出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抗战中,山西各地超过60万热血青年踊跃参加八路军。以左权将军牺牲地辽县(后改名左权县)为例,当时有7万人参军。郝志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了抗日战场。

郝志全,1928年12月出生于山西榆社县云竹镇桃阳一个贫寒家庭。郝志全童年时期,家乡就不断有日军、伪军和汉奸等前来“扫荡”,乡亲们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杀害。这一切都被郝志全看在眼中,他对日军恨之入骨,一直渴望能参加八路军,这样就能保护乡亲们。

榆社县位于山西中部偏东的地区,这里作为古榆州国中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榆社县境内埋藏有大量古生物化石,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都是举世闻名的,被誉为“化石之乡”。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3)

八路军

当时晋察冀边区广泛号召全边区各个抗日党派、群众团体、父老兄弟、诸姑姐妹,动员千百万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在八路军的宣传下,无数人踊跃参加八路军。据资料,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期间,榆社县有4.5万人,先后有7200人参军,39556人(次)支前参战,1100名干部奔赴全国各地,2114人为国捐躯,1230人负伤。

另外,榆社县前后提供军粮1005万公斤,捐款7亿元(冀钞),做军鞋20余万双。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作战2300次,涌现出马定夫、张寿砚、曹更修、郝三成、李雨化、郝二蛮等战斗英雄和支前模范37人,榆社县一度成为太行山上著名的“出兵、出粮、出干部”的模范县。

起初,郝志全因年龄太小,只能承担一些帮忙送信、放哨的任务。1944年,郝志全年满16岁,他怀着满腔热情跟同村的薛志成、李月成、巨栓成、郝眉元、李建叶等一同参加了八路军,他被编入八路军第129师385旅14团11连2排5班,成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

在激烈的战斗中,郝志全作战勇敢,每次战斗都冲在了最前面,立下了一次次战功。此后,郝志全所在的部队多次被改编,最后被调入了榆社独立营,营长是郝三成。这里插一句,榆社独立营早在1940年冬便成立,多次参加对日作战,被上级称之为“模范营”。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4)

战壕里的八路军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榆林独立营被编为三纵队三八六旅二十二团二营。郝志全因在战斗中表现突出,成为了营长郝三成的警卫员。为了纪念抗战的胜利,有战地记者来到郝志全所在的部队给指战员拍照片。

郝志全因为是营长警卫员的缘故,便跟郝三成拍了一张合影。要知道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留下一张照片非常不容易。这张照片被郝志全视为最重要的物品,一直放在贴身的口袋里。抗战是胜利了,可战争并没有远去,郝志全很快将迎来一场恶战。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向延安方面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进行谈判。蒋介石根本无意跟中共谈判,此举完全是为了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明眼人都能看出,毛主席去重庆危险重重。

即便如此,毛主席毅然决定赴重庆同蒋介石和平谈判,此举被柳亚子称为“弥天大勇。”毛主席动身前,专门约见即将上前线的邓小平、刘伯承,对他们说:“对于蒋军的进犯,你们要狠狠地打,你们在前线打得越好,我们在重庆就越安全。”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5)

毛主席抵达重庆

1945年8月25日,邓小平、刘伯承、滕代远、陈赓、杨得志等人乘坐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一架飞机,从延安飞回太行山根据地。此前不久,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蠢蠢欲动,他指示第19军军长史泽波率第19军、第61军一部和部分伪军共1.7万人进攻晋东南。

这支部队占领了原本是八路军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人民武装包围的长治、长子等县城,其军部率3个师驻守长治(古称上党郡)。阎锡山的企图是占领了这片区域,进而打通白晋铁路,占领整个晋东南。

为了捍卫抗战胜利的果实,保证解放区安全,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军区要以雷霆手段坚决消灭进入上党地区的敌人。1945年9月10日,上党战役正式打响,郝志全所部也参与其中,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10月12日,上党战役结束,我军先后歼灭了国民党第19军、第23军、第83军等约3.5万人,其中生俘3.1万人,缴获山炮24门、机枪2000余挺,各种枪支1.6万余支,先后歼灭的阎锡山部队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对阎锡山部造成沉重打击。

更为关键的是,上党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它解除了国民党军对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直接威胁,更为重要的是有力地配合了重庆的谈判,实现了毛主席制定的“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预期目的。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6)

邓小平和刘伯承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对上党战役评价极高,他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写道:“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这场战役结束后,郝志全没有离开军队,此后又转战各地。1949年太原战役前夕,郝志全回到了山西。经过近5年的战斗,郝志全已经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老兵,拥有丰富爆破经验的他成为爆破组组长。

如果要问解放战争中,哪个城市解放战争打得最为惨烈,无疑是太原战役。解放太原成为解放战争城市攻坚战中历时最长、参战人员最多、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作为阎锡山的大本营,他在这里经营多年,使得这里易守难攻。

据资料,阎锡山在太原四周、城垣和城内街区等位置都修建了碉堡,数量超过5600多个。这些碉堡形式不一,有的是阎锡山自己“研究出来的”。当年到太原的美国记者感叹道:“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高的、低的、长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严密火网。”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7)

碉堡

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碉堡里存有粮食、水、武器弹药等物资,碉堡与碉堡之间还有地下坑道相互连通。一旦战斗打响后,碉堡里的战士既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相互支援,加上战壕、鹿砦、铁丝网、城墙,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即便这样,阎锡山还是不满足,他说:“地球转动一天,工事就要加强一天。”

在所有的防御工事中,阎锡山最看重的就是太原城外东山的四大要塞。作为太原东北的天然屏障,阎锡山深知一旦这里被解放军拿下,太原难以防御。为此,阎锡山耗费大量资源在东山修筑了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大要塞。

阎锡山曾吹嘘说:“城东四要塞是塞中塞堡中堡,足可以抵御精兵十万。”1945年10月5日,太原战役正式打响。战斗到16日,解放军在太原城外围作战告捷,歼敌1.2万多人,突破了城南阎锡山第一道防线,并占领了城南和城北的机场,这意味着切断了太原守军获取外援的重要空中通道。

紧接着,徐向前把攻击的目标投向了东山四大要塞。打下四大要塞的战斗首先在牛驼寨打响,很快郝志全所在的部队接到战斗命令,上级要求他们去负责炸掉一处坚固的碉堡,帮助后续部队攻下庙碉。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8)

解放军发起冲锋

庙碉是牛驼寨的核心阵地,要想攻克牛驼寨必须要攻克这里,它由石块和钢筋水泥构筑而成,其厚度超过一米,普通炮弹对其根本造成不了多大的破坏。加上四周还有几个小碉堡,易守难攻,这是解放军在进攻过程中最难拿下的一个地方。

10月17日深夜,西北野战军7纵负责攻打牛驼寨,双方僵持了10多天依旧没有被攻克,第一次进攻解放军就伤亡700多人。不过,随着淖马,小窑头、山头等要塞被解放军攻克,牛驼寨上的庙碉成为一座孤岛,拿下这里只是时间问题。时间来到第17天,郝志全参与了最后的总攻,跟随大部队先后对庙碉进行了5次攻击,以及连续9次爆破,这才将这座坚固的堡垒拿下。

然而,为了拿下牛驼寨解放军的伤亡是惊人的,此战消灭敌军2.2万人,而我军牺牲了16500多人,连事先准备的棺材都不够用了。郝志全在战斗中也身负重伤,躺在后方医院里昏迷了三天三夜。

原来,郝志全在朝庙碉发起进攻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在医生看来,郝志全能生还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他的营长郝三成也牺牲在这里。郝志全晚年对当时的激烈战斗依旧如数家珍,每当提及牺牲的战友,他的眼泪总是止不住地流下来。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9)

庙碉

太原解放后,郝志全又在部队中服役一年,之后选择复员。回到家乡后,郝志全隐瞒了在战场上的经历,跟普通人一样,结婚生子,过着平淡的生活。郝志全先是来到榆次木材公司,1960年回到家乡务农。

劳作之余,郝志全也会回想在战场上的瞬间,总会拿出那张跟营长合影的照片。另外,郝志全为了让档案、证件等能得到妥善保护,便送这些证明身份材料送到县档案馆里保管。再后来,就出现了本文开始的一幕,一场大火将郝志全等人的身份材料烧得干干净净。

1983年7月,山西省唯一一座县级化石专题博物馆成立,当时对外称榆社县古脊椎动物化石博物馆,2006年改称榆社化石博物馆。后来,当地政府为向游客全面展现榆社县人民抗战、解放战争的历史,专门设置了《红色记忆—革命文物》展厅,为此向全县征集关于榆林独立营营长郝三成的资料,唯独就少了照片。

当博物馆工作人员一番打听得知郝志全有一张郝三成的照片,于是找上了门。郝志全本人是不愿意交出这张照片的,但工作人员耐心劝说,称这是一件大事,能让更多人知道榆社县老营长的英雄事迹,并告知他:“照片就保存在博物馆里,可以随时去看的。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10)

郝志全(右二)

郝志全最终同意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国家有关部门对老兵的待遇标准也逐渐提高。可郝志全因档案资料被烧毁了,其身份一直没有得到承认,这意味着他无法享受老兵优待政策。

郝志全想了很多办法,一次又一次地申诉,可惜时间过去太久了,相关部门确实无法确定他的身份。时间2018年,郝志全的事迹被寻找老兵的志愿军和记者知晓,他们来到家中了解情况。

这时郝志全已经90岁高龄了,妻子比他大1岁,两人住在50年代的土坯老屋里,一眼看去跟危房差不多。郝志全因年老多病,听力不太好,讲话也说不清楚。但是,郝志全对自己的战场经历记得很清楚。

郝志全家中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仅靠种植一些庄稼卖掉后维持基本生活,这里面包括两人吃药的费用。2017年,郝志全儿子郝爱生不幸去世,使得原本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郝志全对记者和志愿者详细介绍了自己参军的经历,希望他们能帮助证明自己的身份

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雕像(档案烧毁无法获优待)(11)

郝志全和妻子

当大家询问郝志全身边还有什么关于战场经历的物品时,他提到了曾经有一张跟营长合影的照片,可惜被县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拿走了,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了。或许是上天眷顾这位老兵,这张照片还在榆社县化石博物馆。

不久,志愿者带着郝志全来到榆社县化石博物馆,当看到自己保存多年的老照片时,他泣不成声,只见他指着照片中站立的一个士兵说:“这就是我啊,坐着的就是我们营长郝三立。”郝志全还详细描述了这张照片拍摄的经过、地点等信息。

很遗憾,因时间久远,这张老照片保存情况并不好,实在无法证明那个身穿八路军军装的警卫员就是郝志全。据媒体报道,当地民政部门也在积极协调,希望尽快落实郝志全的身份。

老兵不死,只是渐渐凋零,向老英雄郝志全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