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德天侗文化(深度报道阳春白雪)
古村今昔
潘上升是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能有机会让他就荆坪村的前世今生摆上一道,那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
(中方县荆坪古村的农家乐。杨林斌 摄)
“你知道杨姓和潘姓是如何成为世仇的吗?这其实是场误会,历史的误会,是宋朝宫廷政治斗争的一个产物。”潘上升娓娓道来,“古代形容男人长得漂亮,说貌比潘安宋玉,其中的潘安公就是我们的老祖宗,确实是一表人才,长得好漂亮好漂亮。”他说长期以来,荆坪村不过就是舞水河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一直默默无闻,村民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种田的种田该打工的打工,过自己的小日子,即便是当时的怀化市民,也普遍不知身边躺着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养眼景区,每逢节假日,一般也不会想到拖家带口来此游玩度假。2013年5月,荆坪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舞水河右岸顿时风生水起,风光无限。叠加3A级旅游景区挂牌,荆坪村仿佛一夜之间闻名遐迩,人气顿时直线飙升,动辄就有市域内外广大驴友成群结队来此打卡,到此一游。名声渐渐打响后,荆坪村作为一个新锐崛起的旅游景区,其升级打造开始得到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方县已经规划,在2022年-2023年间精心做好该村相关基础设施改造,然后设法将之升格为4A级旅游景区。
高级别旅游景区的官方授牌到手后,荆坪村乘势而上,干起了“文物搭台经济唱戏”的营生。在相关古建筑群等文物得到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村里搞起了农家乐,县里动员村民们大干快上,10多家农家乐一股脑儿冒出,每家都得到5000元资金补助,其中生意好的有三四家,疫情前每家年营收入几十万元。近年来,主要得益于国家发展大趋势,叠加中方县城规划建设后劲,征地拆迁安置务工,餐饮民宿特色经营等,让荆坪村的村民们很是过了一把“家门口赚钱”的瘾,两三百人被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创业。荆坪村作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建设蔬菜基地1000亩,实际已经开发600亩,村民们本来就有从事“菜篮子”生产的传统,产自当地的香葱、香芹等蔬菜一直备受佳惠超市、广大蔬菜专业经销户的青睐,后者常年主动上门收购,搭帮旅游资源及传统文化开发助长了人气,“荆坪制造”的菜蔬,更其行销各地。全村756户大小2056人当中,除百余人在外打工外,其余均在家各找门路,都与“菜篮子”或多或少“沾亲带故”,其中规模较大的蔬菜经营户约二三十户,他们此项户均年收入在5-15万元左右。
对不少村民来说,最容易“躺赚”的其实还是文化传播行业。主要在2017年前后的10年间,众多摄制组陆续进驻荆坪村,《湘西风云》《任弼时》《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新敌营十八年》《毛泽东》《恰同学少年》 《天下无毒》等一大批影视剧相继在此取景拍摄,连近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一代洪商》也未能免俗。村里因此有机会提供大量群众演员,每人每天进项50元劳务费收入。此举客观上为荆坪村进一步擦亮优质文旅品牌形象,做了可遇难求的绝佳广告。
荆坪村村口有家周继生粉店,面积大约200平方米,系店老板毛桂英利用自己住房装修后开的。58岁的毛桂英是本地人,家有粮田3亩,供应全家三代6口人的口粮不成问题,“花钱要想办法挣”。2006年开了这个店后,每年都有三四万元收入,疫情对生意有影响,但保开支不成问题,“这都是托村里搞旅游开发的福”。
(黔城寻古。罗映钦 供稿)
石头风云
芷江古称沅州,当地有一宝贝唤作“沅洲石雕”。因沅洲石取材于芷江明山,因而“沅洲石雕”又称“明山石雕”。2014年,国务院公布“沅洲石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沅洲石雕”始于宋朝、繁盛于明清,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至2012年,芷江全县共有各类从事沅洲石雕的手工作坊、艺术加工场、传习所、销售门店等几十家,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几百人。产品达上百种,成为芷江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和独特文化产品。
论及沅洲石雕今日盛况,不能不提工艺美术大师、雕刻大师胡万云(市级传承人),他创作的石雕作品《五龙砚》《高仕听松》等,累累在全省性的石雕工艺品大赛中荣获金奖。经他之手,“芷江沅洲石雕”极大地提升了芷江的知名度。近年来,沅洲石雕从业者保持在200人左右规模,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胡杨(省级传承人),堪称新时期芷江唤醒石头灵性、丰富石头魂魄的第一人,出自他手的石雕作品《荷叶笔洗》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的手工艺品”徽章,其创作的《丰收》《种子》《凤凰牡丹》等石雕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日前,胡杨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胡杨2003年学成出师,之后除自主创业、悉心传承沅洲石雕文化外,还带出了8名高足。他目前正在创作的石雕作品都是茶台、砚台、屏风等中小件作品,疫情对他的创作及生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原材料供应才让他大伤脑筋,这也是他眼下没有创作石雕大件的根本原因。他解释称,创作所需石材都在风景区内,依照现行有关规定,那里已经不准随便开采石料,他只好利用石材场地中的古代坑口留存下来的老料即边角料雕刻一些中小号的作品。他正在雕刻的屏风,已经有人开价到三四万元,他没有卖,生怕卖了就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可以再雕了。
2018年8月,胡杨和妻子张小花将自己开在芷江县城的“沅洲石雕传习所”,整体搬迁至明山半山腰的十万坪侗寨,从而开启了沅洲石雕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之路。该传习基地融大师工作室、研发工作室、沅洲石雕展馆、多媒体教室、书画美术室、接待室、民宿等于一体,历经数年苦心经营,已然初见成效,不仅保护、传承了一项难能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将为振兴乡村经济走出一条特色之路。目前,“沅洲石雕传习基地”已被纳入芷江旅游线路推荐,后续经济等综合效益值得期待。
借力发力
(民宿文化节里的会同高椅古村。罗映钦 供稿)
4月29日至5月2日,怀化市第三届非遗购物节在溆浦县统溪河镇穿岩山村雁鹅界召开。本届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靖州雕花蜜饯制作技艺(国家级)等30个参展项目,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级)等5个非遗展示体验项目,以及辰河目连戏(国家级)等6个非遗民俗表演项目。
记者从市文旅广体局获悉,怀化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6项、省级39项、市级172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数均位列全省第二;另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2处、中国传统村落169处,村落数居全省第二。借助这笔丰厚的特色资源,怀化积极探索“怀化非遗﹢”模式,大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通过打造非遗购物节,创造出“非遗集市、非遗美食、非遗文创”等特色地域性文化品牌。2020年、2021年连续举办两届“非遗集市购物节”,共邀请本市和省内其他市州80多个特色非遗项目、200名传承人参展,吸引10万群众关注参与。尤其是今年正月雁鹅界非遗集市购物节,当天约有2万游客现场打卡,逾百万人通过红网时刻直播“云赏”雁鹅界非遗古村落之美、非遗文化之美。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为广大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坊搭建起展示、交流、推介和转化的平台,有效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通道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粟田梅采取“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固定员工 家庭工作室”的生产经营模式吸纳、带动当地“织娘”共同编织美好生活,后者中有的人织侗锦的年收入最高已达3万多元,村里人均增收5000多元。
(非遗购物节让寻常饮食平添了一脉文化品味。贺一帆 摄)
贵为“阳春白雪”的非遗曼妙多姿,色香味全,既“好看”又“好吃”还“好玩”。近年来,怀化通过深入开展传习基地非遗创意转化,形成创意转化产品种类累计550多个,带动8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以国家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创建了通道皇都侗文化景区、靖州地笋苗寨、山背花瑶梯田等3A级以上景区10余个,形成了“醉美瑶乡溆浦花瑶民宿之旅”等多个精品旅游线路,开辟出万佛山侗寨非遗与民俗文化研学旅游等7个省级研学旅游基地。以非遗创造性转化为重点,将非遗融入旅游全产业链,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也已重点打造出大戊梁歌会、湘黔桂三省苗侗芦笙节、鼟锣民族文化艺术节等20多项节庆文化品牌,组织近20个项目赴意大利等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非遗精品民宿、非遗美食品牌、非遗展演活力遍地开花。辰河目连戏、侗族傩戏等50余个非遗项目实现常态化、长期化进景区展演,焕发出传统项目的新活力。
(非遗之侗锦。罗映钦 供稿)
在怀化,传承“阳春白雪”端丽姿容,使之为一方山水间的一碗人间烟火注入更多物质内涵、精神元素,从来高大上、被人仰视的文物资源也不遑多让。据市文旅广体局文物保护科副科长罗映钦介绍,近年来,怀化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亮点频仍。洪江古建筑群、安江农校纪念园、芋头侗寨古建筑群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实施文物保护项目,不仅逆转成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助力,更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如洪江古建筑群汛把总署、烟馆、厘金局等建筑完成修缮并成为古商城中独具特色的打卡点;安江农校纪念园完成了修缮及消防项目,建成水稻发源地纪念馆,因其独特稻作文化成为我市独树一帜的研学基地;设计推出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通道转兵纪念地”“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地”“安江杂交水稻发源地”为代表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成为新热点。
“阳春白雪”搭台,“下里巴人”唱戏,端的是唱念做打,功夫了得。会同县高椅村古建筑群系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列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央财政由此不断加大对其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修缮前后,该村参观人数从每年15万人次左右倍增至30万人次上下,旅游业大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众多村民返乡创业和就业,积极开办民宿、餐馆。村中干牛肉、腊肉、黑泡茶、花荞粑等渐成游客最爱。全村旅游综合收入从2014年的约400万元,增长至疫情前的1000多万元。
任重道远
记者多方获悉,借力文物及非遗保护利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眼下已是“全国一盘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专业人士就此分析指出,非遗保护与利用首先要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顺利进行,防止破坏性开发;要在依法保护、定位分层、核心传承的基础上,在遗产经济学的基础上提炼文化遗产在当代可以被关注的物质及文化要素。“遗产经济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关于历史遗产再利用问题的会议上提出的,它是指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评价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研究、探讨维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本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文化经济政策。
(4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一代洪商》在洪江古商城开机拍摄时的群演集体照。资料照片)
据了解,湖南正大力推进省级非遗示范点建设。4月29日,湖南省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省级示范点建设推进会在溆浦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湖南省级非遗示范点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全省文旅系统积极参与非遗示范点建设工作,着力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会议明确,湖南将按照“示范引领、分类实施,市州自建、全省推动,以点带面、多点布局,点线联动、全面带动”的总体思路,依托各市州现有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资源,在全省遴选建设20个带动就业促进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效果明显的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20个非遗项目存续良好、保护利用合理、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省级非遗村镇示范点,10个非遗业态集聚度高、符合文旅融合发展方向、拉动文旅消费规模较大的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湖南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这对非遗资源积淀丰饶,不少亟待开发利用的怀化来说,无疑是个争抢主流赛道、力求上佳成绩的难得机遇。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文物的“古为今用”究竟是应该强调其本身保护还是注重开发利用,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专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非此即彼,还是要注重文物保护与利用同步推进。首先,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切开发利用都要以保护为前提。其次,通过文物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使文物得到必要保护,持续保持其在传播文化、服务社会和推动发展方面的“健康”状态,从而使其“活”起来。再次,应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径,建立健全活化利用体系,使其在开发、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真正枝繁叶茂,春华秋实。
市文旅广体局副局长戴英群认为,现实条件下,怀化除了不遗余力抓好非遗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外,还应花大气力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发展旅游等关联度较高的产业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为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激活更多处于“沉睡”状态的文物,使之与文化产业、旅游开发等紧密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就能更多、更好共享文物保护利用成果。现实表明,激活更多处于“沉睡”状态的文物,使之成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怀化依然任重而道远。(记者 杨林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