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有哪些人(明朝六大首辅盘点)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罢胡惟慵,废除宰相制度,从而行程了内阁制度,内阁是建文帝四年(1402年)设立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日益增大,“仁宣”时期地位备受推崇,至明中期成为实际的宰相。
首辅指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首揆,、,元辅。首辅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首辅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名。 今天聊聊明朝的六大首辅。
一、明初期治世贤相-杨士奇
杨士奇名寓,字士奇,号东里(1365-1444年),杨士奇出生在江西泰和县秀溪的一户普通人家,明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三杨”之首,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官,杨士奇文采出众,为人宽厚,能荐人之长,容人之短,顾大局,识大体,有非凡的气度涵养。
杨寓字士奇
“三杨”之一的杨荣遇事机敏,善于谋断,但也有县毛病如:恃才傲物,心胸狭窄,难容他人之过,生活作风比较奢靡,经常在仁宗的面前说杨士奇的坏话,而杨士奇并不在意,总是向仁宗陈述杨荣的长处,杨荣也被杨士奇宽厚大度所折服。“三杨”性格、才能上各不相同,但他们能够性格互补,精诚合作,形成著名的“三杨辅政”局面与杨士奇宽厚大度,容人之量是分不开的,所以明朝贤相首推“三杨”。
晚年杨士奇的儿子杨稷犯下杀人罪,太监王振令人弹劾杨士奇,此后卧床不起,正统九年(1444年)一代贤相杨士奇病逝,英宗追封太师,谥号文贞。
二、力挽狂澜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65]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于谦字廷益画像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
三、杰出的政治家杨廷和
杨廷和生于大明天顺三年(1459年),卒于大明嘉靖八年(1529年),十二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
杨廷和画像
可见杨廷和聪敏好学,正德二年(1507年)入阁,七年(1512年)晋首辅,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任首辅九年,为稳定正德、嘉靖权力真空时期,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杨廷和为官清正廉洁,匡扶痹症,除旧革新,实为明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杨廷和因大礼仪之争,得罪世宗皇帝,被削籍为民,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杨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有一次嘉靖皇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李时回答说:“可供数年之用,这是陛下初年下诏裁革员所致。”嘉靖皇帝感慨说:“这是杨廷和的功劳,朝廷至今仍受其惠。”隆庆初,杨廷和被平反,复原职,赠太保谥号文忠公。
四、三任三边总制杨一清
杨一清(1454年-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云南安宁人。明代名臣。
杨一清字应宁
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他一生三起三落,屡经风险,最终没有避开含冤离世的命运。
张璁等人诬陷朱继宗等入狱,并称杨一清接受张永弟张容的钱财,为张永写墓志铭等要求其连坐。杨一清大恨道:“我老了,却被这些孺子给欺凌玩弄!”之后背部疽发而死,留遗疏,死而不瞑,时为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十四日。明世宗于是下令对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数年后恢复杨一清官职。后赠太保,谥文襄。
杨一清不愧楚地三杰之一,另外两人是刘大夏、李东阳。
五、改革名臣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汉族,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隆庆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万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
张居正字叔大
张居正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扭转了明代中后期日子衰败的局面,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被誉为“中兴宰相”。
六、末世名臣叶向高
叶向高(1559年9月1日-1627年10月7日),字进卿,号台山,晚号福庐山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市)人。明朝大臣、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
叶向高字进卿
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授职庶吉士,随后提升为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京国子司业、太子左中允。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升为太子左庶子。上疏请求取消矿税、撤矿税监,被沈一贯排挤出京,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升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后,一人主持阁务达七年之久,人称“独相”。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连上六十二道奏疏请求致仕,获准回乡。天启元年(1621年),二度入阁为首辅。由于阉党势力过于强大,叶向高不甘受误国之骂名,又连上六十七道奏疏请辞。天启四年(1624年),叶向高以太子太傅致仕。
天启七年(1627年),叶向高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有德量,为政刚正廉洁,善处大事。他忍辱负重,尽力协调各派势力,苦心经营,匡弊时政,为延缓明末政局的恶化做出了贡献。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明末政局的主要影响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