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1)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2)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3)

出梅在即!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

由于大气环流发生调整

我市于7月11日(明日)出梅

今年的梅雨期为期

29天

较常年略偏长

今年梅雨季特点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4)

01 入梅偏早 出梅正常

梅雨期偏长

今年我市6月13日入梅,较常年(6月18日)略偏早,7月11日出梅,与常年(7月10日)相比正常,梅雨期29天,较常年略偏长。

02 梅雨量分布不均匀

大部分地区偏少

梅雨量128.9(六合)~319.7(溧水)毫米,与常年平均梅雨量(245.8~277.1毫米)相比,溧水偏多2.5成,高淳偏少1.7成,其它地区偏少4.3~4.9成;

与常年同期(6月13日—7月11日)平均雨量比,溧水偏多3.5成,高淳接近常年,其它地区偏少3.6~4.5成。

03 区域性暴雨过程少

局地多强对流天气

梅雨期共出现4次降水过程。

6月15日—16日沿江以南地区中雨到大雨、局部暴雨,浦口及主城区出现短时强降水;

6月27日江宁、溧水局部出现暴雨;7月4日—5日浦口、主城区中雨到大雨,其它地区大雨到暴雨;

7月8日全市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大部分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溧水、江宁及主城区部分地区出现8~10级雷暴大风。

出梅后

全市将转为晴热高温天气

也意味着一大波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热浪就要袭来

接下来

↓↓↓

我们将进入一年中最热一段日子

↓↓↓

三伏天

今年的“三伏”又是“超长待机”40天

其中7月11日至20日为头伏

头伏期间不管“伏”汤蹈火

还是佛系入“伏”

总之你准备好“伏”了吗?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5)

未来晴好天气站C位 气温有所上升

受副热带高压逐渐北抬影响

未来三天全市主要以多云到晴的天气为主

气温升高

今天全市最高气温33℃到34℃左右

到了明后天

预计最高气温将有望挑战35℃线

马上就要被“副高”大Boss托管了

一言不合就升温说来就来

看来头伏这“伏”汤蹈火是在所难免了

提醒大家注意做好防晒防暑措施

及时补水!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6)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7)

7月11日入伏

2021全国头伏热力地图出炉

11日起,正式入伏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来了

今年的三伏“超长待机”40天

7月11日至20日为头伏

这期间,哪里“伏”汤蹈火?

哪里将出现持续桑拿天呢?

↓↓↓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8)

☀️ 南方“上蒸下煮” ☀️

头伏期间,在浙江江西湖南东部

安徽南部、湖北东部、福建广东等地

都将持续闷热

最高气温基本在35℃以上

且夜间最低气温也大多在26℃以上

真正进入“上蒸下煮的连续桑拿天模式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9)

☀️ 北方“水火两重天” ☀️

河北南部、山东陕西宁夏等地

头伏期间高温与降雨交替出现

“水火两重天”的节奏,体感闷热

新疆南部一带

同样是高温,却是“干热暴晒”

局地甚至会有40℃以上的极端高温出现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10)

☀️ 这些地区体感舒适 ☀️

头伏期间,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部

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云南中西部地区

最高气温基本在30℃以下

体感较为舒适

西藏部分地区

头伏期间最高气温只有20℃出头

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

小编今天跟大家

说说防暑的重要性!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11)

Vol.1

高温天,哪些人容易中暑?

1. 露天工作或高温作业者:

常见职业: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环卫工、消防员、交警、锅炉工、纺织工等。

他们往往因不重视头痛、多汗、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选择“忍一忍、等一等、挨一挨”,引发重症中暑

2. 60岁以上老年人:

独居老人常为省电费,舍不得开空调,室内通风不畅,引发中暑。严重的会导致昏迷、脱水性肝、肾功能衰竭等。

此外,若大量出汗后,立即躲进空调房,血液粘稠加之温差大,易发生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意外

3. 儿童,尤其3岁以下幼儿:

中暑原因

  • 太阳天带孩子户外活动。

  • 推车溜娃,给婴儿车加“遮阳布”“遮阳毯”:盖上毯子的婴儿车空气流通差,不仅热量越积越多,还降低了空气流动产生的散热作用,这时婴儿车里面高温闷热,堪比蒸笼。

  • 汽车内中暑:每年时有发生,不局限于夏季

Vol.2

如何区分中暑类型?

1. 中暑先兆:

即中暑早期症状,应充分重视。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低于38℃,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

2. 重症中暑:

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出现多汗、皮肤湿冷、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最严重的中暑情形,是中暑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出现以急骤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为典型症状,体温高达40℃以上,昏迷等,常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Vol.3

如果中暑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1.中暑先兆处理原则:

一移:转移到阴凉、通风、干燥处,充分休息;

二卧:仰卧,注意保持呼吸畅通;

三饮: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含盐液体(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四敷:用凉水浸湿毛巾等擦拭身体,帮助散热,若发热,采取降温措施。

密切关注有无改善,若没有改善或加重,立即送医。

2.重症中暑处理原则:

参照上述处理原则。

若出现急骤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无汗、意识障碍等疑似热射病的症状,首要措施是快速降温,如果降温延迟,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

若出现意识不清、晕倒等紧急情况,立即送医。

总之,

夏日炎炎,

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防暑,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噢!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12)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13)

来 源:南京气象、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央视新闻、南京疾控、苏州疾控

责任编辑:白茶果果

入伏是不是出梅了(官宣7月11日出梅)(14)

合作热线:025-84560361,QQ:452708174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后台私信,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