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荷花美的诗句(仲夏清新一朵莲美诗六首)

仲夏清新荷花美诗美句六首:千根池底藕,一朵火中花

农历五月仲夏,是荷花初开的季节。

比如我这居住的地方,有长江港汊缭绕平原,浅水地方,此时生长清新荷叶,而最早的荷花,带着满满元气打苞,一朵正在开放,一朵含苞欲放。只有亲自看到荷花这种圆润大气清新的美,你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钟情荷花而不是睡莲。上古就有睡莲,但是和荷花相比,那就是苹草之类,就算开着几朵白色的花,单看极其清新,但是和荷花一比,就黯然失色。

那已经半开的荷花,如同仙女白衣,临风婀娜,一种存在感分明,而含苞的菡萏,简直是孩子绷着的笑脸,只等一个风吻就绽开那种硕大欢喜。连带我看到的刹那,都忍不住喜上眉梢,眼角又多了几根皱纹,然而谁又能绷得住荷花开带来的欢喜?

诗经说“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实际这是互文,就是荷花开放的仲夏五月,荷花硕大美好,让人震撼。当然这样的心情,遇见美男子,心地也会特别的柔软。那美男子和荷花一样,高美健壮清新。爱情的发生,并无什么不同,无非男女,但是爱情的美好,在于发生的时间地点。天知道是不是那天的荷花太美,阳光正好,正好你也一起进入了我的眼帘?

农历的五月仲夏,是荷花初开的季节。以一阵雷雨为号令,第一支菡萏盛开,元气满满,时在夏至前后。有人说周朝的夏至物候为什么不选择荷花,而是木槿?

赞荷花美的诗句(仲夏清新一朵莲美诗六首)(1)

其原因有是周朝时代,北方虽然也有荷花,因为气候温润,然而平原还是占据了大量的地带,以农业为本的古老国度,更注重和农田相关的花木,所以选择了木槿而非荷花。

荷花还有一个古老的特性,就是正是它们是冰川纪的遗存,所以每个地方的荷花都很单纯,往往是古老遗存的再生和繁衍,所以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每个地区的荷花经过自身漫长的演变,都会出现有特色的颜色。比如一片地区是白莲,可能这个地区都是白莲,一个地区是红莲,可能就会出现特殊连片的红莲。

但是汉朝之后,荷产品作为商品流通,罕见的莲花花色品种,就开始走出家乡,异地安家。

到了唐朝,实际各种颜色的荷花都能看到,但是唐朝有独特的时代审美,就是钟情红色或者偏紫的花卉,独有一种饱满的色彩鲜亮。长安洛阳京城圈的审美,也多带着这种特色。

尤其荷花,以红,深红为美,红花绿叶,带着明丽奔放清新靓丽的时代审美气质。

赞荷花美的诗句(仲夏清新一朵莲美诗六首)(2)

”三敲画鼓声催急,一朵红荷(莲)出水迟。”唐 · 郑在德 柘枝舞(题拟)

柘枝舞是西域舞蹈,是西亚地区的民族舞蹈,在传到中土之后,增加了佛教色彩,开始是美女一人独舞,出场之前,安排大型莲花道具,直到鼓点音乐密集之后,舞女从荷花道具中走出,载歌载舞,热烈奔放。后来演变为两人,到了宋朝是多人,但是有一个特色,就是莲花道具,作为吸引人,先抑后扬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烘托歌舞的震撼奔放。

那么给人艺术的通感,就是鼓点如雨声,而歌舞迟来,如同红色的莲花,在激烈的雨中开放,更有鲜丽之美。

那么今天来谈的,也是还原荷花初开之美。在一大片荷叶当中,一朵红色的莲花盛开,给人的视觉比对感,是何其清新明艳。

赞荷花美的诗句(仲夏清新一朵莲美诗六首)(3)

“渌水红荷(莲)一朵开, 千花百草无颜色。”白居易《赠长安妓人阿软》

这首诗本来是绝句,但是只流传下来这两句。

白居易出生贫寒,28岁才在长安考中进士。白居易身上有一种农村出来的淳朴,正是因为中进士较晚,也没有太受到都市氛围的污染,所以他一生大抵保留着这种视觉和心理的隔差,成就诗风的清美。

也可以想见在清贫的北漂生涯里,他经受的压力。长安实际是各种外乡人在此生存奋斗的大集合,其中也不乏从各地到这里来讨生活的女孩,她们从事娱乐行业,也有很多女孩,带着家乡那种淳朴纯净。而白居易进士及第,有很多应酬时,接触到了这样一位歌女。

在进士相关的宴席上,有歌女助兴,大家写诗,这些在当时都无伤体面,反而是种风雅。

而白居易显然对这种清纯之美,有所感触,写下了,你就像清水中的红莲花,一朵盛开,和这美丽的莲花比起来,百草千花无颜色。这是赞美了歌女的才艺出类,清纯动人。

而这句诗也成了写荷花写美人的名句。

十五年后,白居易贬到江州作司马,他的朋友元稹流放通州,在通州的驿站上,看到了这两句,甚至不知道是何人写在上头,赶紧写信告诉白居易,老兄,我在驿站上看到你的诗了。

白居易很是开心,当然也有感伤。因为他的诗就是这样被人喜欢。

那么回到这句诗本身,有一种对照惊艳的清新的美。

当清水的红莲花开的时候,百草千花和它相比,都失去了颜色啊。

那么是哪些人喜欢白居易的诗呢?这是驿站,那些奔波在路上压抑的学子,官僚,还有那些籍籍无名的歌女。这句诗赞美了红色的莲花,其实也赞美了人的一种内在精神。谁都会有代入感。可以是自励,也可以是相思,是对莲花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的成全。

白居易得到这个消息,也有感伤,因为人生的命运,并非如诗一样美好。在很多人心中,都不知道白居易过着怎样大气高端的生活,而实际上他此时正是一朵漂泊的莲花,在岁月中容貌黯然。但是我想这种反馈,坚定了他精神的向上。他的心情始终如一朵初开的荷花。

白居易一生保持着乐观,这乐观并非天然,而是一次又一次在磨砺坚持中得来的。

赞荷花美的诗句(仲夏清新一朵莲美诗六首)(4)

“曾梦诸侯笑,康囚议脱枷。

千根池底藕,一朵火中花。”唐 · 陈陶

这首诗是叙事加比拟。这个叙事已经不可以找到出处。

显然是指得一个人常年关押,枷锁缠身,但是最终守到了释放。这是对其人格的赞美。

那么最后两句,就是赞美。

说此人就像荷花。

那埋在淤泥中的藕,千根万根不见天日,但是却有一朵荷花,不畏骄阳烈日,在盛夏的阳光中灼灼开放,那红花如火,如同火中之花。

而这个火中花,是有多种含义的,荷花开在盛夏,盛夏是火神统治,酷暑如火。

而世上的磨难,也是如火燃烧,让人痛苦。

而此时却和一朵荷花一样,千难万险,傲然生存,其精神的意思和荷花一样。

另外还有佛教的含义,莲花三昧火清凉花,是将一切的污秽转化成最美的花开和芬芳。

赞荷花美的诗句(仲夏清新一朵莲美诗六首)(5)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北宋 · 杜衍《咏莲 》

这首诗现在看起来非常俗气,因为用荷花比作美人出浴,已经用滥。

但是这首诗写在宋朝早年,应该算是祖本。

北宋安定之后,痛惜战乱带来的文化破坏,在文化上大力复古,包括唐朝的一些典故,在宋朝添枝加叶,扩展扩大,比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大量吟咏,多有附会,也成为一种时尚。

比如盛唐时期海棠牡丹并非那么盛行,人们爱着前朝故事,多有牵扯附会。当然最大的杜撰就是说和杨贵妃竞争的还有梅妃。正史和野史夹杂在一起。当然只能说,这是一种好意。

那么这首诗,是将荷花和杨贵妃作比。

荷花在盛夏,旺盛舒展,根茎蔓延到岸上,甚至挤占了岸上的青苔,绿荷叶层层叠叠,将一块本来不大的水面池塘,铺展成巨大的荷塘。

而荷塘的荷叶参差摇曳,好是壮观。

一朵荷花在早上的晨雾里,就开在这一片绿色的烟雾里。

那粉色的花朵,亭亭的姿态,仿佛杨贵妃温泉水滑刚出浴一样。

这首诗,有趣的一点,在于,暗写了初开荷花的肥美娇艳,清新大气。

这胖妞一样的荷花,你怎么这么可爱?

当然,这首诗用杨贵妃做比,是当时的时尚,只是今人看来,多少有点俗艳。

赞荷花美的诗句(仲夏清新一朵莲美诗六首)(6)

“老梅临沼绿阴阴,一朵荷花透入林。

不比世间红粉面,结交真有岁寒心。”南宋 · 钱时《荷花入梅阴中 》

这首荷花视角清奇。

在池塘边,梅树绿叶成荫,枝叶舒展,半遮蔽着水面,好一个池塘绿树满,夏意深浓。

但是在这无边的绿色的屏障里,靠近梅树的荷塘里,挺立了一朵傲然盛开的红色莲花。

和梅花树形成了错落照应的美。

梅花树在上面,荷花开在梅花树下。而且这朵荷花高岸,远远就可以透过梅树,看到万绿丛中一点红,这种红,在梅树的绿荫里,格外清新。

他发出了赞美。至少这朵荷花不一样,她特地开在梅树下,是想和梅树做朋友。

荷花虽然是夏花,此时仿佛是思慕梅树的高洁,愿意和梅树结交。

我羡慕过你冬天的美,也请你看看我夏天心地的纯良。

花开不同时,相依心恒久。

赞荷花美的诗句(仲夏清新一朵莲美诗六首)(7)

“绿荫松萝暑气凉,清泉泻入小池塘。

人闲昼永无聊赖,一朵荷花满院香。”明 · 吴宽《夏日 》

宋明两代,人们热爱荷花,不仅将荷花引种到庭院,而且还培养了新的庭院品种,比如碗莲,适合庭院种植的池莲。这样可以在狭小的庭院空间里,在夏天享受绿植带来的绿荫和清凉。

比如这座不大的小庭院,就有假山藤萝,引流小泉水,小池塘人工造景。

在炎热的夏天,打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经过植物过滤的绿荫和风。

而不远处的地方,一朵荷花盛开,风吹来荷花的香气,满院清香,让这个盛夏,也变得不那么难熬。

赞荷花美的诗句(仲夏清新一朵莲美诗六首)(8)

仲夏五月是荷花初开的时段,此时赏荷花,更能感受荷花向上的那种生命之美。而花不在多,更合适慢慢欣赏。看菡萏出水,蜻蜓飞过,看荷瓣舒展,开如笑靥,看风吹雨过,千姿百态,都是婀娜。而这段时间之后,会迎来更绚烂的荷花六月,那是夏天的锦绣,繁荣盛美。

初衣胜雪为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古诗四首谈谈荷花的原产地,以及佛教莲花

仲夏清新早荷美诗五首:一花一叶自相连,待得花开叶已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