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民观点(草民与草根)
“草根”,据说从词源上可追溯到19世纪美国的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蕴藏着黄金。后来社会学领域引入“草根”一词,赋予其“基层民众”的内涵。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 roots(草根)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为: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有人据此认为,“草根”一词具有美国血统。
由此可见,“草根”根源于淘金行为,是形而下的,与经济行为密切关联,与物质直接相关的。
“草民”的词源,来自儒学宗师孔子。其在《论语·颜渊》中,季康子向孔子询问“治理国家的策略”,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意思是说,:“您主持国政,那里用得着杀戮!您用心向善,老百姓也就会跟着向善的。上位者的德行是风,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上刮风(草)必然随风倒。”
由此而后将老百姓喻为“草民”,从语境来看,此“草”是被喻指为老百姓的德行,应是一种客观状态,系中性词,只是强调君子之德似“风”,其对百姓之德如“草”具有压倒性的重塑作用,强调了儒德的教化,断无贬低意味。可见这是个地道的中国概念。
由此可见,“草民”之“草”喻指道德,是形而上的,与政治行为紧密联系,与精神融为一体。
随着全球发展融合,“草民”与“草根”语义日渐趋同,大意均是指用于自谦,自谓普通群众而已。但当今我国则强调人民至上,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如此分野大可不必,其实从法律角度来说,人人平等,何必喻“草”。
但确实可以提醒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心和爱护,要从二方面着手:一是要让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把经济搞好,解决好物质利益问题;二是要搞好精神文明,以官德带民风,使民风德化。
一个社会进步到足够发达文明,一方面肯定会物尽其用,从生态文明角度,山田林湖草是个整体,对植物概念的“草”尚且如此重视,现更强调以民为本,所以不必自称“草民”,大家都是主人。另一方面检验百姓富足程度,能否种花弄草可以作为一个维度。能够种花弄草,说明社会稳定、经济富足。“草”都已被奉为座上宾,何况人乎!再次说明断无必要自称“草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