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

最近《八佰》太火了。很多观众冲着硬核、高燃、好哭而去,看的时候才恍然发现片中原来汇聚了那么多优秀的演员。这些优秀的演员像是被战争炮火蒙尘的钻石,隐匿着光芒,只等角色被观众擦亮。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1)

好的演员就是这样,能锋芒毕露也能收光敛华,藏身于角色之后。像一个容器,能够容纳下各种各样的角色,杜淳就是这样的演员。

在《八佰》中,杜淳是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他还原了谢晋元在四行仓库一役中精神领袖式的军官姿态。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2)

既然提到“还原”,那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历史上的谢晋元。在“八百壮士”当中,团附谢晋元1905年出生在广东梅州蕉岭县,毕业于黄埔军校,受过良好的教育与训练。这里的“良好教育”绝非夸张。进入黄埔军校四期之前,谢晋元曾在广东大学读书,那个年代能进入大学的青年人可谓凤毛麟角。谢晋元投笔从戎之后,在黄埔军校接受了由内而外的全面历练。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3)

饰演这样一个人物,演员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外形和体态上,杜淳必须要呈现一个军官应有的风姿。

在这一点上,杜淳早早进组进行的军训没有白费,军姿、步伐、端枪,杜淳在精神状态和一走一坐的姿态里呈现出与周围游兵散将完全不同的军官状态,他沉稳、敦厚,却又在关键时刻彰显了军人该有的血性。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4)

但只还原谢晋元的军人一面显然并不足够。如果有观众读过谢晋元的家书,就会发现这个人物在粗犷的军人身份之外,还有一颗士大夫般的爱国之心。与传统意义上杀伐决断的军人之心不同,谢晋元的士大夫之心,带着文人风骨和国士般的执拗忠勇。

“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今日纵死,而男之英灵必流芳千古。故此日险恶之环境,男从未顾及。如敌劫持之日,即男成仁之时。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谢晋元写给父母的信里,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是毫不犹豫,是“求仁得仁”。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5)

但说到父母妻小,纵使英雄无惧,也一样牵肠挂肚、游子思家。

“大人年高,家庭原非富有,可将产业变卖以养余年。男之子女渐长,必使其入学,平时应严格教养,使成良好习惯。幼民姊弟均富天资,除教育费得请政府补助外,大人以下应宜刻苦自励,不轻受人分毫。男尸如觅获,应归葬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在无战火的今天,再去重读谢晋元的家书,字字泣血,句句无畏。今天的大多数人,已经很难想象随时准备为国赴死的人是如何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牵挂,而坚守、战斗。

这样一个人物,他身上的军人气质与国士之风不是对立的两面,而是浑圆的一体。杜淳身上敦厚有方的气质复活了人物。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6)

面对手下的军士,他站在高台上镇定、沉稳,指挥有度。面对日本军官的挑衅,他从容不迫、身骑白马不卑不亢迎敌。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7)

面对国旗和国民,他“士”的一面浮现出来,那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满腔孤勇。面对“特派员”,他“国士”的一面再次抗争,要在疮痍国土之上唤醒民族,要在战争与政治之间求一个“道”。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8)

面对身后的“八百壮士”,杜淳脸上出现了迷茫的神色,虽然只是一个瞬间,观众却看清了这个人物内心的挣扎——进不可冲锋陷阵,退无法守护吾土吾民。杜淳跪在桥上,皱起眉头看着这一切,那一刻,他用眼神替所有国民嘶喊。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9)

如果说每个演员都像是一块等待被雕琢的璞玉,杜淳就像是一块上好的和田料。温润、细腻、坚实、柔华而不张扬。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10)

有的演员个人特点明显,优势和短板一样突出,有经验的导演打眼一看,就知道他们该用在哪儿。雕玉镯还是做玉坠儿,早已从材质已经命定了。但杜淳不是。因为他扎实、细腻、圆融,越有经验的导演遇到这样的演员越是要好好琢磨,因为没有人想要因为自己走眼,而将一块好料用错了地方。

即使经验丰富如管虎,面对杜淳这样一块“好料”也还是会左右衡量。在《八佰》中,杜淳是最后一个确定下角色的演员。而最终的结果证明,管虎的眼光没错。

片中杜淳用枪的场景不多,但每一次举枪都让人印象深刻。在最后一场暗夜撤退冲桥的戏里,杜淳饰演的谢晋元持枪干脆利落,每一个摆臂和扣动扳机的姿势都带出军官的素养,有观众形容片中杜淳的持枪表现“全方位展示了黄埔科班毕业生的专业水准”。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11)

确实,杜淳持枪的庄重感和肃穆感,让他饰演的谢晋元从动作呈现上区别于普通的保安团民兵,展示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德械师团军官应有的战场素养。

冲桥撤退那场戏中,杜淳贡献了层次丰富、细致入微的表演。从决定撤退那一刻的不甘心到为了保护身后战友而同意撤退的转变,心态上的支撑点使得杜淳的表演非常扎实可信。那个蹲守在第一位指挥大家冲桥的团附,按下了心中的五味杂陈,只为了让身后的兄弟活着,“活着,就是胜利。”杜淳血红着双眼,脸上带着无法克制的狠厉,像拼命护子般,把手下的士兵护在身后。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12)

撤退途中,谢晋元中弹跪地。看着对面冲过来的兄弟不断受伤,杜淳倚着枪杆子,脸上流露出悲悯的神色。

男演员的眼泪并不多见。一方面,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传统规训,另一方面,因为情感充沛的眼泪,总是会让人整张脸都显得扭曲、拧巴。

不靠眼泪,要把深切的悲痛传递到观众心中,这是对演员的一场考验。

在《八佰》里,看着对面接连倒地的兄弟,杜淳饰演的铁汉也不免心酸。没有眼泪,却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他半跪在地,身体飘摇,觑目望向桥的另一端,用尽全力发出全体冲桥的命令。这是一个将领的家国柔情与铁血担当。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13)

对于杜淳这样的演员来说,他们的角色可塑性极强,几乎不必担心有一天会被某一种角色类型框住。

回忆杜淳十多年表演生涯,几乎每个角色都不一样。2005年胡玫导演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他是少年天子刘彻,一双清亮亮的眼睛俘获无数少女心。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14)

2009年央视一套开年大戏《走西口》里,他是山西难民田青,当过土匪、坐过冤狱,却一直坚持祖训,诚信经商。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15)

2012年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北京青年》里,他是重走青春路的富二代小混混何北。2016年程耳导演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里,杜淳饰演了一位冷酷少言的车夫、杀手……这些角色完全不同,但是对这些作品,几乎很少人使用“杜淳颠覆了自己”的评语,因为对于演员杜淳来说,每一次,都是在颠覆以往的表演。

对于杜淳这样的演员来说,每一个角色,都是一次颠覆。千人千面是这类演员的终极目标。只要他们愿意,只要导演有心,杜淳们可以成为任何人。

当然,对于导演来说,使用这样“千人千面”的演员意味着更高的选角要求和挑选标准。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程耳用车夫一角帮助杜淳找到了表演的更多可能性。杜淳饰演的车夫,凌厉、敏捷、冷静、少言,程耳用这个角色重新雕塑了杜淳。观众也看到了一位演员更加克制、细微的表演。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16)

《八佰》中,管虎最终决定杜淳饰演谢晋元一角。细细看来,整个片子中的明星不在少数,但谢晋元一角,确实没有人比杜淳更适合。

杜淳在《八佰》中贡献了非常准确而高级的表演,大银幕上,杜淳饰演的谢晋元与小湖北分别之际,眼神幽深,似乎透过眼前这个十三岁的孩子看到了自己远在家乡的儿子,在这一刻,杜淳不仅是一位铁血柔情的军官,更是一个爱兵如子、念国思家的父亲。运筹帷幄之下的胸有成竹,到了眼前这个不足13岁的小兵娃跟前,化成了怜惜和爱护。

我喜欢这个角色怕他所有人都讨厌(这个角色让我重新认识了他)(17)

演员是“被挑选的人”,这意味着要有被挑中的能力和底气。有人选择了类型角色专业户的道路,有人选择了藏身于角色之后,过千人千面的人生。

显然,杜淳选择了第二种。或许观众会忘记他的名字,但是观众不会忘记他饰演的角色,而这,应该是一个演员最大的荣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