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的正确使用范围(液氮夏季的安全常识)
液氮是指液态的氮气。液氮是惰性,无色,无臭,无腐蚀性,不可燃,温度极低的液体,汽化时大量吸热接触造成冻伤。氮气构成了大气的大部分(体积比78.03%,重量比75.5%)。 在常压下,氮的沸点为-196.56℃,1立方米的液氮可以膨胀至696立方米的纯气态氮(21℃)。如果加压,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得到液氮。
在工业中,液态氮是由空气分馏而得。先将空气净化后,在加压、冷却的环境下液化,借由空气中各组分之沸点不同加以分离。人体皮肤直接接触液氮瞬间是没有问题的,超过2秒才会冻伤且不可逆转。
夏季液氮用于冷藏保鲜的需求量更大,为大家讲解一下液氮在夏季怎样保存的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液氮是指液态的氮气。液氮是惰性,无色,无臭,无腐蚀性,不可燃,温度极低的液体,汽化时大量吸热接触造成冻伤。氮气构成了大气的大部分(体积比78.03%,重量比75.5%)。 在常压下,氮的沸点为-196.56℃,1立方米的液氮可以膨胀至696立方米的纯气态氮(21℃)。如果加压,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得到液氮。
在工业中,液态氮是由空气分馏而得。先将空气净化后,在加压、冷却的环境下液化,借由空气中各组分之沸点不同加以分离。人体皮肤直接接触液氮瞬间是没有问题的,超过2秒才会冻伤且不可逆转。
一、液氮在夏季保存方法
1、液氮承装量不能超过容器的80%,避免在升温过程中气体膨胀导致瓶内压力过大出现危险。搬运时应保持平稳,避免震动、倾翻使瓶内压力不稳定出现危险。
2、保存的容器有特殊要求,液氮的保存只能用批准的容器,使用可以承受液氮压力温度和耐冲击性能好的容器。同时保证容器的密封效果。
3、液氮应保存在通风良好的空间,避免阳光直射和远离火源。在符合存放要求的环境内直立平稳存放,做好瓶体防护工作。
二、液氮在夏季使用注意事项
1、注意液氮罐的密封性能及液氮含量,以及罐体是否经过相关质检,购买合格产品进行使用。
2、定期检修,避免出现设备未经评估擅自延长使用期限或带病运行等情况,严重影响使用安全。
3、临时存放液氮储罐等装有液氮的装置需要有一定的储存条件,避免超量违规储存,或不按规定存放的情况。
4、存储过程中做好对储存设备的防雷、防静电、防汛、防台风、降温等安全设施安装不好的情况,做好应急处理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等。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工作,不能因为天气炎热忽略个人防护,对身体造成损伤。
在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照相关使用和存储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以及按照要求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三、储存防护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寒服,戴防寒手套。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面罩。
身体防护:穿防寒服。
手防护:戴防寒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防止冻伤。
危险性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如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极端情况下可能引起缺氧窒息。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不易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本品不燃。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氮蒸发,但不可使水枪射至液氮。
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排风机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处。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液氮外泄处理方法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设置隔离区域,严格限制出入。
2.通知消防及相关单位。
3.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戴防寒手套。
4.避免泄漏液体流入地下室或其他密闭有人工作空间,如无法避免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
5.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6.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7.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体蒸发,但不可使水枪射至液体。
8.防止气体在低凹处积聚,用排风机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处。
9.禁止人员在低洼或下风区停留。
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