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在四川的日子 陆游在四川7

陆游在四川(6)|陆游家世⑥:陆游祖父陆佃一生最爱做学问、藏书

陆佃有陆宦、陆字、陆寘、陆宰、陆宲、陆宥、陆邃7个儿子。陆宰,字元浚(又作符钧),号千岩,南宋著名的藏书家。

陆宰没有中过进士,靠父荫入仕,曾任淮西提举常平、淮南东路转运判官、京西路转运副使、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等。陆游出生那年,陆宰时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进京述职因受主和派排挤,在第二年落职回家,专心于藏书和读书。

绍兴元年(1131),陆宰起任为临安府(府治在今浙江杭州市)知府。绍兴十八年(1148),陆宰去世,享年61岁,被追赠为少师。著有《春秋后传补遗》。

陆游在四川的日子 陆游在四川7(1)

陆游故居遗址,亦称“三山故居遗址”(资料图片)

陆宰藏书数万卷

建中靖国元年(1101),陆佃出任尚书左丞后,宋徽宗在越州城里的文通坊斜川桥赐了一座宅第给陆佃。宋徽宗认为重臣居住的地方不宜叫“斜”,将“文通坊斜川桥”改名为“中正坊中正里”。所以,陆宰后来就住在了这里。

陆佃还在城南镜湖的小隐山买了一座别院,作为“别墅”。陆游十三四岁时,曾陪伴陆佃住在小隐山。

当时越州城区为山阴县和会稽县两县同城而治,以贯通城区南北的河道为界,东边为会稽县,西边为山阴县,中正坊中正里在界河东边,属于会稽县。所以,如今有学者认为,尽管陆游言必称自己是山阴人,但按现在通行的看法,其实他是会稽人。

陆宰在靖康元年(1126)落职后,回到越州城里中正坊家中,修建了藏书楼“双清堂”,藏书数万卷。陆宰为了收存一本《京本家语》,但该书“虫啮鼠伤,殆无全幅。缀缉累日,仅能成帙。乃命工裁去四周所损者,别以纸装背之,遂成全书”。其爱书、惜书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越州有三大藏书家族,为首的是陆宰的陆家,其次是曾任兵部尚书的石公弼石家,再次为进士诸葛行仁诸葛家。后来,石家和诸葛家藏书渐渐减少,唯有陆家仍藏书众多。

据《嘉泰会稽志·藏书》中记载,绍兴十三年(1143),南宋朝廷在临安府修建皇室内府书库,但藏书缺得较多,宋高宗遂下诏寻找天下遗书,首先就命令绍兴府将陆家所藏书的名单上报。陆宰呈上藏书单,上面记有13000多卷书,可见陆家藏书之丰富。

陆家拥有如此多的藏书,是从陆佃开始的,然后代代相传,都爱好收藏书籍,并以此作为家族的一大传统。尤其是陆宰,进一步壮大了藏书数量和规模,对陆游产生了巨大影响,陆游甚至把藏书是否丰富作为家族是否兴盛的基业来看待。

自然,陆游在家族的影响下,自幼就爱书,也以藏书著名,曾建有“高斋”、“书巢”藏书楼。他在四川时,四川图书出版业非常发达,有很多好书,他也买了很多书籍。离开四川时,他随身携带的,全是书。

陆宰强烈的爱国思想深刻地影响了陆游

除了藏书,陆宰更以强烈的爱国思想闻名。陆宰生活在两宋之交,亲历了靖康之耻,家仇国恨,念念不忘。陆宰交往的朋友,大多是正义之士,他们以国仇为念,不忘抗金,对陆游爱国思想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陆宰的这些朋友,也都精通诗文,聚在一起常常论诗说文,也为陆游后来的诗文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陆游在《书叹》中写道:“大驾初渡江,中原皆避胡。吾犹及故老,清夜陪坐隅。论文有脉胳。千古著不诬。”讲述的就是年少的陆游坐在角落里,细心地聆听父亲与前辈们谈论国事时的场景。

陆游在《跋傅给事帖》中还写道:“绍兴初,某(即陆游)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微不足道也。”父辈们这种痛心疾首、至死抗金的言行,深深地影响了陆游。

自幼年开始的国难意识及父辈爱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奠定了陆游以“扫胡尘、清中原”为一生志向的坚实基础,也构成了其诗歌反复咏唱的主题:北伐、灭胡、恢复中原。直到弥留之际,陆游仍以收复大业告示子孙。

陆宰两个儿子陆淞、陆濬都有政声

陆宰有3个儿子:陆淞、陆濬、陆游。但据《山阴陆氏谱系》记载,陆宰有5个儿子,另外两个排行四、五,叫陆涭、陆泂。

陆淞,官至会稽县知县。陆淞在任天台县知县时,勤政爱民,颇得民心和朝廷赏识。清朝嘉庆版《陆氏宗谱》中记载:“(陆淞)任满,朝廷以公非百里材,升授江西广信府知府。时将赴命,百姓遮道泣留者以万数,不啻河内之祝宋均,车辙之攀刘宠也。事闻于朝,深加奖励,令食知府俸,留任于台。士民乃惬所望焉……”后来,陆淞将家安在了天台县。

陆浚,官至岳州知州,曾任泉州通判,是一位办实事的笃厚君子。时任绍兴府签判的王十朋在《送陆通判诗》中,以“弟兄不减云间陆”,赞誉陆浚、陆游弟兄二人。

陆游,一生经历丰富且坎坷,即使在爱情不如意、官场不得意、仕途不达意的情况下,其爱国情怀仍矢志不移,造就了爱国诗人的千古声名。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陆游在四川(8)”。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