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六要素(愚公移山故事里的)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背后的故事大家应该也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学习过今天我要讲讲我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一波三折的认识过程,以及这个故事里所蕴藏的“破圈理论”,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愚公移山六要素?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愚公移山六要素(愚公移山故事里的)

愚公移山六要素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背后的故事大家应该也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学习过。今天我要讲讲我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一波三折的认识过程,以及这个故事里所蕴藏的“破圈理论”。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出自战国时期列御寇的著作《列子·汤问》。以防大家忘记了其中的细节,现将原文摘录如下: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作为一篇文言文出现在我的初中语文课本上,老师教我学习过这个故事,以及其中表达的精神。但是说实话,老师教的内容,我很早就忘光了,只记住了故事的大概。

后来青春期悄然而至,我的反叛精神也渐渐膨胀,逐渐发展到天老大,我老二,唯我独尊,谁也不服的程度。在这个时候,我对新奇的观点,特别是反传统、反权威的观点,异常感兴趣。恰在此时,也是互联网大爆发的时候,我从互联网上看到了对愚公移山新的解读,以当时的心态认为,说得真对。这种解读是说,愚公是个不切实际而且特别爱作秀的老头,最主要的体现是,最后还是天帝派天神把山搬走的,说到底,还是靠了别人。这对于青春期追求独立自主的我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当然,现在我不会这么想了,被社会毒打过后,谁都会明白,没人配合什么事也干不成。

而愚公移山的故事再次进入我的视野,是我在读基辛格的《论中国》的时候。基辛格在《论中国》里声称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毛泽东最喜欢的古代民间寓言,并说毛泽东在一次共产党代表大会上讲过这个故事,其实触动我的是毛泽东在讲完故事后的几句话,他是这样说的,“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这最后一句忽然让我醍醐灌顶,是啊,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你就得“感动”别人,想要成就的事业越大,你需要“感动”的人就越多。毛泽东这是多大的格局啊!

从此,愚公移山的故事就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在“破圈”这个词兴起以后,我感觉愚公移山也是一个破圈的故事,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破圈,这都破到天上去了。只不过这是我的感性认知,直到看到著名商业评论家吴伯凡提出的“破圈理论”,给我提供了理性论证。

要讲“破圈”,先讲“出圈”。“出圈”原是文艺界的行话,它本来只适用于演员,意思是说某个演员有他自己的粉丝群,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影响到他的粉丝群之外的一些人,这就叫出圈了。“出圈”本是描述演员影响力扩大的一种现象,但是,人们发现在很多领域都有类似的现象,于是“出圈”这个词出圈了。“出圈”的意思也变成了,影响力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从一群小的受众到更大的受众。

研究一下就会知道,“出圈”,从一个极小范围内的人感兴趣的事情和观念逐渐地扩展,形成一个超大的规模,那它的影响力疆域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影响力的边界会不断地扩张,形成让人大出意料的影响力。这是很多人想要追求的效果。

其实人们更感兴趣的是,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也就是要研究“破圈理论”。在众多的“破圈理论”里,著名商业评论家吴伯凡的理论最合我的心意。

“破圈”这个说法其实是有点问题的。听起来好像是你破除了一层屏障,走出了你的小圈子,到了大圈子,其实它真实的过程不是这样的,不是你走出去,而是圈外的人主动地走向你。

从效果上看,你的范围扩大,好像是你的影响力突破了你的小圈子,实际上是你的这种有特色、独到,并且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就叫“破圈”。

从“破圈”的角度去看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愚公并没有变化,他只有一个单纯的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变化的是他周围的人,不断有人向他靠拢,先是家人,后有邻居小孩,再然后是智叟,最后是神仙们,这不就是个破圈的故事吗。那我们就要研究一下,愚公移山这个故事里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破圈的方法、破圈理论了。

要我说,破圈的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吸引力系统,像漩涡一样,把外部的人自外向内地吸引过来。怎么才能搭建这样一个吸引力系统呢?

首先,你要立一个宏愿。愚公的宏愿就是挖开两座大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其实,破圈是一种典型的企业成长模式,研究一下现在的大企业,它们都有各自的宏愿,这些宏远要么伟大,要么极致,比如伟大的有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通用的“使世界更光明”;极致的有柯达的“只要是图片就是我们的业务”,苹果的“让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

其次,你要建设一个场地或者说舞台。愚公的舞台就是太行和王屋两座山。

最后,你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而这件大事是为了实现你的宏愿。愚公在提出自己的计划以后,可没有闲着,他是真干了啊,“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件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就像前面说的,如果你要是真像愚公这样干了,那“破圈“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为什么呢?因为你建立了一套意义系统,可以给靠近你的人进行意义赋能。

作为个体的人,都有一种渺小感、自卑感,如果能有一种方式可以让这个渺小的个体跟某种巨大的意义连接起来,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感、荣耀感、优越感。而这种赋能就可以自于你的意义赋能体系。

一个孤独的个体跟一个意义体系连接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显而易见的力量感。也就是说人虽然永远是作为个体存在,但是人永远有一种渴求,要把自己归属于某一个共同体、社区、组织。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要跟一个让我们远大于我们自己的意义体系连接起来。

作为个体,一旦跟意义的赋能系统连接起来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欢乐感。实现了这种连接,个人就破圈了。当然,实际的效果是,那个赋能的意义体系的影响力、辐射力就变大了。

再多说几句我的理解。

关于立宏愿,这是最简单,最没有异议的,只要这个愿望不是为了自己或小团体,而是为了普渡众生就没有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场地,或者说舞台呢?这就和宗教一定要有教堂一样,是为了让人们朝圣。有一种说法叫第三空间,所谓第三空间,就是在你的家和你的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场所,在古代这个第三场所就是教堂,现代人不进教堂了,他们要进的是一个替代性的场所,或者是进行世俗化、商业化的朝圣。

朝圣就是你向往一个地方,在你心目当中有那么一个被你的想象力极度完美化的场所。到了那个地方,你就好像与某种能量、力量接通了,然后你就突然觉得你已经远远大于你自己了。这与其说是一种信仰体验,不如说是一种消费体验。

关于你要做的事,这件事一定事为了你的宏远做的,而做这件事,往往意味着你做出了牺牲,愚公为什么能感动天帝,因为愚公可是打算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子子孙孙的。我们在现实世界里,当然不可能做这种事,但牺牲一定是要有的,你就是要为了用户,牺牲自己当下的利益。

其实这种牺牲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当然是牺牲很大,产生轰动效应;另一种牺牲可能比较小,但是细水长流,发挥时间的力量,积攒口碑。

是不是你建立了这套意义赋能系统就万事大吉了?不是的,还需要你日常维护,而维护方法则是建立一套筛选机制。

前面说过,“破圈”不是你走到别的圈子里,而是别的圈子的人禁不住聚集到你这儿来。你建立了一套意义赋能系统,当然会吸引别人过来,当是如果所有人都一窝蜂地涌过来,很可能就把你的系统冲散了,你为了维护你系统的稳定,就要建立秩序,而这个秩序最好是同心圆的结构。

意义赋能系统会形成一个场,这个场就把最初的发烧友吸引到其中来,也就是把这些类似于巫师的人吸引到所谓的第三空间里来,然后就会形成一种中心边缘结构,或者叫巫师麻瓜结构。麻瓜也是分为等级的,有些麻瓜是比较靠近巫师,在某种程度上跟巫师很有亲近感。然后这些高级麻瓜和中级麻瓜、低级麻瓜之间又形成了一种吸引力机制。

其实这种客户屏蔽机制,反而能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可以把它称为“汤姆·索亚经济学”。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开头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波莉姨妈为了惩罚汤姆,让他星期天粉刷栅栏。汤姆的第一反应是不想干,希望有人来帮他干,但是他刚开始使用的是一种很初级的商业原则,我帮你提水,你帮我刷栅栏,结果这个规则根本不管用。

后来他切换到另外一个模式当中,专心致志地在那刷栏杆,看上去像进入了心流状态,而准备来奚落他的小朋友看到他如此认真的时候,顿生好奇,而他仍然装着沉浸其中,完全感受不到周围的世界。

当有人来请求说:“让我刷一下。”汤姆说:“一千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才有资格刷这个栏杆,你不行。”而那个小朋友就说:“我把我的半个苹果给你。”汤姆不同意。然后他说:“我用整个苹果换你,让我刷。”汤姆很为难地答应说:“不过你只能刷两条栅栏板。”

汤姆通过这种有限准入的特权方式让对方倍感珍惜,其他的人也都眼巴巴等在那,然后用自己的玩具、零食来跟汤姆交易,换取刷栅栏的权利。一种严格的筛选机制,有限准入导致的特权感,使得大家纷纷地想加入到这个圈层里来。

所以禁忌诱惑,障碍即引力,这就是汤姆·索亚的经济学,也是很多公司的出圈逻辑。

你可能要问,人怎么会这么犯贱呢?马克·吐温说,烈日炎炎下劳动,那叫苦役,烈日炎炎下攀岩,那叫高尚的运动。你要花钱雇用人在烈日炎炎下干活,别人往往还不答应,但是为什么有人自己花钱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干一件事情?原因就是来自于我们的人性。人性当中永远有一种面对挑战、禁忌、障碍,想克服自己的渺小感、自卑感的强烈冲动。

虽然在日常生活当中,这种时刻并不多,但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冲动和渴望,关键是有没有某种场景能触发人的这种冲动和渴望。而你通过立宏愿,定场地,干大事建立起的一套意义赋能系统,就是触发人们的冲动和渴望的最佳场景。

关于愚公移山的故事,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有句话说得很对,“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坚定的人能够改变世界,事实上世界一向是由这些人所改变的”。我们不仅能从愚公移山的故事里,体会到古代先民大无畏的精神,更能学到一套“破圈理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