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

几乎在所有中国人的印象中,周总理不论何时何地,都是一副风度翩翩的样子,“儒雅随和”这个词,可以说是为周总理量身打造的。不过,只要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几种情绪,有着良好修养的周总理也不例外。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1)

周总理生气的次数屈指可数,其中一次,便是在1971年5月2日,这一天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追悼会举行的日子。在李四光的追悼会上,周总理罕见的大发雷霆,这令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噤若寒蝉.

那么,在李四光先生的追悼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使得气质儒雅的周总理怒发冲冠呢?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张家湾村,一个贫苦人家,其父为其取名为“李仲揆”,他自幼在父亲李卓候执教的私塾就读,一直到14岁那年,才独自一人外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在填报名单的时候,由于他误把姓名栏当成年龄栏,所以写下了“十四”两字。发现之后,他将灵机一动,一顿添补,改名为李四光,从此便以“李四光”这个名字行走于世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2)

李四光

1905年,李四光前往日本留学,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民主革命家,比如宋教仁。此时的李四光,已经接受了许多民主革命的思想,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时光荏苒,到了1913年,李四光又前往英国留学。

而正是在英国留学的这段时间,李四光接触到了地质学,他对这一学科十分感兴趣。人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李四光学得特别用功,他拼命汲取着地质学知识,以期有一天为国家做出贡献。

可以说,在以后的岁月里,李四光一直都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报国心愿在奋斗,为此,他几乎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而李四光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实际上少不了周总理的亲切帮助。对李四光来说,周总理就是他最好的伯乐。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3)

李四光和周总理相识于抗战年代,当时李四光正从贵阳来到重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李四光的身体非常孱弱,因此一到重庆就病倒了。当时在重庆展开党组织工作的周总理,知道这件事以后,他不顾个人危险,秘密前去看望李四光。

尽管两人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李四光却对,周总理有了一种信任感。在交谈时,周总理除了叮嘱李四光注意自己的身体,还对李四光说出了自己希望得到他帮助,在战争结束之后,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愿望。

接着,周总理又讲了许多,关于我党的理念,一番谈话下来,李四光被周总理给深深的折服了。在周总理离开后,李四光忍不住对他的夫人说:“我从周恩来先生身上产生了一个最大的感觉: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4)

1948年,全国的解放战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过即便如此,作为坚定拥护我党的李四光,也依然受到了国民党的威胁。于是,为了保护李四光,周总理决定让李四光出国避一避。

正好这时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在伦敦如期举行,因此李四光便作为中国地质学会的代表,来到了英国,在这以后,他便一直旅居在国外。虽然李四光此时在国外生活,但是他的心仍在中国。

李四光一直关注着国内的新闻,当他看到报纸上说,解放军又取得了胜利时,他总是难掩兴奋。随着国民党的节节败退,李四光也看到了,能够尽快回国的曙光。而就在这时,李四光突然得知,国民党政府,下令要求下属中央研究院的地质研究所,迅速南迁。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5)

如果地质研究所南迁了,就会被国民党控制,这是李四光不愿意看到了,于是还是地质研究所所长的李四光,立马给国内研究所的同事写信,阻止这一行为。之后,在李四光以及其他同仁的努力下,研究所最终没有南迁。

在南京解放后,地质研究所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群众的怀抱。对此,周总理曾多次称赞李四光,说他是一个有骨气、有志气的人。

到了1949年4月,解放战争基本定下了基调,周总理找到郭沫若,请他给李四光写一封信,邀请他尽可能早日回国,参与国家建设。李四光接到信之后,兴奋不已,开始着手回国的准备。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6)

1949年10月,新中国已然建立,而李四光也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新中国的成立,使得李四光越发迫切想要回到中国。正当李四光抱着美好的心愿,期待着回国时,他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

李四光从他朋友的口中得知,国民党正想方设法,阻挠他回到新中国。如果李四光想要回国,那么就必须公开发表声明,表示拒绝接受我党,为其安排的职务,否则他就很有可能,被国民党通过英国当局扣留,然后送到台湾。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四光提前转移,携带这家人秘密离开英国,辗转回国。在临行前,李四光给国民党的驻英大使,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不会让国民党如愿以偿。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7)

很快,李四光离开英国的消息,便传回了国内,周总理十分关注李四光的行程安全,他特别致电新华社驻外分社社长,让其安排保护李四光回国。由于李四光是绕道几个国家回国,因此有一段时间,便与国内失去了联系。

于是,便有传言说,李四光去了台湾。对此,周总理并不认可,他打从心底相信李四光,不会去台湾,并表示一定要等李四光回来后,再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底子会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1950年,李四光终于回到了祖国,当他听闻周总理为自己做的一切时,不禁感动万分。

李四光回国后,周总理立马前去看望了他。两人见面后,便回忆起过往种种,随后又谈了许多关于地质工作的内容。周总理的亲切与信任,使得李四光充满了力量,他决心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加倍努力。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8)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石油资源稀少,明显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于是,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专门邀请李四光来探讨这一问题,并征询他的看法。而李四光也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地质学的研究,给出了专业的意见。

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随后表示,我国幅员辽阔,石油资源的储藏量,一定是很多的,现在稀少是因为没有做好地质勘探工作,目前只要做好勘探工作,就一定能够发现的石油资源。

周总理十分赞成李四光的看法,而后来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也证实了李四光的科学论断。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9)

1952年,李四光被任命为地质部部长,在周总理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主持建立了地质研究所。研究所建成那天,李四光不禁红了眼眶,感慨地说:“我不再是单干户了,我的伙伴正在逐渐增加。”

在之后的岁月里,为了不辜负党的信任,李四光兢兢业业工作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也为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预报地震方面也多有建树,开创了新的途径。李四光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不过,虽然李四光还想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但他的年龄毕竟大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1957年,在组织批准后,李四光来到了杭州疗养。在李四光疗养期间,周总理时不时便会打电话慰问,有时间还会亲自来到杭州看望李老。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10)

周总理去看望李老时,除了询问他的疗养情况,还让他加入我党。原本,李四光是有顾虑的,因为他认为自己年轻时,思想觉悟不高,现在也离共产党员的标准远,再加上自己年龄也大了,即便入了党,也可能起不到先锋的作用。

但周总理却认为没什么,他极力鼓励李四光加入我党,在总理的支持与鼓励下,李四光向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1958年,李四光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感慨地说:“我活了70岁,到现在,才终于找到了归宿。”

到了1969年,李四光的身体便愈发不好了,他的病情逐渐加重。李四光十分伤心,他还想要多活几年,因为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觉得如果自己不能在生前完成,这将会辜负周总理,以及党组织的信任。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11)

但这个愿望终究是无法实现了,李四光一直牵挂着这件事,在他逝世的前一天,他无不遗憾地对自己的女儿表示:他唯一放不下的一件事,就是地震预报工作还没有过关。

李四光病逝之后,他的家人悲痛不已,周总理也十分伤心,他决定前往参加李四光的追悼会。李老的家人们知道后,非常感动。为此,李四光的女儿,专门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包括李四光生前的期望,他想对周总理说的一些话,以及近些年来,李四光一直思考的地震预报、海洋地质等方面的问题。在周总理来到追悼会之后,李四光的女儿便将这封信,交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12)

看完信的内容,发现李四光至死都想着,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周总理面露哀伤。不久之后,周总理便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去询问追悼会的准备工作。

一番询问之下,周总理得知,李四光的追悼会并没有准备悼词。周总理心中十分生气,但他还是压制着自己的怒火,询问工作人员原因。

于是,总理这才得知,出现纰漏的原因在于,当时在中央组织部,担任主要责任的代表,表示中央决定追悼会,一律不再致悼词,因此工作人员便默认周总理也是知情的,但实际上这一点,周总理并不知情。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13)

听了工作人员的解释,周总理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当即大发雷霆,这种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够默认呢?但现在追悼会就要开始了,再怎么生气也无济于事。

周总理静默了一会儿,突然想到李四光女儿,给自己的一封信,思来想去之下,便决定把这封信当做悼词。追悼会开始后,周总理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说自己工作没有做好,没来得及为李四光同志写悼词。

周总理出席追悼会(周总理出席追悼会)(14)

随后,周总理又表示,自己和一些同志进行了商量,他们都同意用李四光同志女儿写的一封信做悼词。接着,在一片哀伤的氛围中,周总理缓缓念出了信的内容,听着周总理那沉痛的语调,以及信的内容,在场所有人无不失声痛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