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除是大手术么(发现肠息肉 一定要切除吗)

大约有超过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当很多人在做肠镜检查时发现有肠息肉后会感到恐慌不安,一般医生会建议择机切掉,或者当时就顺便切掉,以绝后患。但是大家都会有疑问:切掉就不会得肠癌了吗?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肠息肉切除是大手术么(发现肠息肉 一定要切除吗)(1)

一 什么是肠息肉

肠道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

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

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息肉有单发或者多发,也有遗传性或者非遗传性,其发病率在总人群中占1.6%~12.0%。

肠息肉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会癌变。

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100%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肠息肉切除是大手术么(发现肠息肉 一定要切除吗)(2)

二 为什么会得肠息肉

1.年龄、饮食因素与生活习惯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

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发病率就会显著降低。

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

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较大的腺瘤。

2.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实验显示胆汁酸以及胆汁酸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均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癌变的作用。

3.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27%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另外,曾经患过其他部位癌肿,如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宫癌以及膀胱癌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4.肠道炎性刺激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也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另外,大便中粗渣、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形成肠息肉。

长期便秘患者,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5.基因异常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6.肠道微生态失衡

目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结肠息肉发生的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保持平衡状态。如果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加,则可能导致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继而发生结肠息肉。

7.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腺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8.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

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

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肠息肉切除是大手术么(发现肠息肉 一定要切除吗)(3)

三 得了肠息肉会有什么表现

小息肉的症状常不明显,因此往往不容易被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当息肉长大后可能有以下表现: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肠梗阻及肠套叠,以盲肠息肉多见。

肠息肉切除是大手术么(发现肠息肉 一定要切除吗)(4)

四 肠息肉究竟要不要切除,如何治疗?

1.如果是炎症性息肉等所谓“好的”息肉,也可以不处理,进行药物治疗,炎症好了大部分会自行消除。

2.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按照大小和病人情况,择期内镜下切除。

3.如果息肉有癌变可能或者已经癌变,那就需要马上治疗,不要拖延。

根据肠镜活检的病理结果,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者,不需要特殊治疗。腺瘤性息肉,则建议进行治疗。

五 如何预防

1. 要从“管住嘴、迈开腿”着手,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2. 减肥,有家族史的及早进行筛查等,就能有效预防;

3. 做肠镜检查是阻断肠息肉癌变进程的最有用方法,一旦发现息肉就切除它,不给它癌变的机会。

杨大夫提醒:

即使没有任何肠道的不适,如果到了40岁,也应该尽早做一次肠镜,

此时,如果有息肉,大多都还是良性的,及时切除掉,就能防止演变成肠癌。

特别是有胃肠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提前到30岁左右做一次肠镜,这样更为保险。

@头条小助手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有问题可留言,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