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林特产林檎(樟林林檎番味浓)

从前,樟林老厝边,常常栽有一树林檎木。

阔别家乡多年,广东省潮人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潮人海外联谊会潮乐社社长郑凤娜还会梦见,那时年幼,每逢中秋,和哥哥姐姐一同摘林檎的时光。

林檎,也称“番荔枝”相传为泰国华侨带回故土,栽种繁殖至今。潮汕建筑中,也有以林檎形象出现的灰塑、木雕、壁画,代替传统的石榴,寓意子孙多且贤

樟林特产林檎(樟林林檎番味浓)(1)

林檎,也称“番荔枝”,相传为泰国华侨带回故土,栽种繁殖至今。

如今,林檎已成一抹乡愁,为许多海外华人华侨所魂牵梦萦。

9月27日,汕头市澄海区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樟林林檎文化旅游节在樟林古港举行,林檎首次与文创、书法相结合,点点侨心诉古今。

从泰国而来扎根樟林

乾隆版《澄海县志》中,有关于林檎的最早记录。“林檎,树似柰,有水林檎、蜜林檎二种,南方无苹果,林檎足以代之”

郑凤娜告诉记者,当地人比较流行的说法是,200多年前,樟林乡东社(现东和村委会)旅泰华侨叶明泰从泰国带回林檎种子,植于樟林“后沟内”,见证了一段中泰文化交流的历史。

郑凤娜回忆,小时候,每家每户有点地,就在自己地里种一两棵林檎。每年清明前后,林檎木生新叶,然后开花,“那花好看极了,花是淡黄绿色的,又有点像鹰爪”。郑凤娜一放学就看看那些花,也不知道如何栽种,就是上心要给他们浇水。

秋季是林檎成熟的季节,成熟果子果实呈心脏形,果皮由30-40个瘤状鳞片组成。林檎刚采摘下来的时候,青翠而较为坚硬。

“很多外地朋友不懂得怎么吃,以为要拿来蒸煮!”郑凤娜笑称,每每给好友赠去,总得担心,就赶紧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告知,“要等林檎转化为熟果,外皮有些黑色,变软了,才能开吃。”

樟林特产林檎(樟林林檎番味浓)(2)

果农采摘林檎。

在午后日光里,轻轻掰开,果肉甜糯,温润如膏脂,籽实黑色如漆,一般1个果含籽30-60颗。“小时候调皮,我们常常拿这些果籽,变化着玩游戏。”郑凤娜还记得,那时候厝边头尾孩童多,大家就聚集在一起,吃完林檎,把果籽洗干净,撒在地上,接着每个人拿一个硬纸板折叠成“小簸箕”样式,数“三二一”,看看谁一次性铲的籽多,就算谁赢了。

那时候时光很长,孩童们天真无邪暇,就这样耍着,不知不觉就这样长大。后来,郑凤娜离开了故乡,去澄海潮剧团工作,尔后又离家更远了,那些记忆就远去了。

为当地带来丰厚经济价值

樟林的林檎产出质量最好。

当日,记者来到樟林井仔泉旁,象鼻山上一带,走访汕头市首家专业樟林林檎种植的农民合作社——汕头市澄海区荣杰林檎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负责人吴绍荣告诉记者,这里最老的树龄都有上百年。

东里镇农口分管领导告诉记者,澄海区东里镇樟林片位于韩江三角洲,土壤中积聚了贝壳多种微量元素,独特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林檎生长,产出的林檎品质上乘,为其他产地所不具。

此外,当地的果农也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林檎种植技术。吴绍荣告诉记者,当林檎开花的时候,要人工用毛笔,把雄花的花粉传到雌花上去,这样结出的果实比较大。“这是由于雌雄花开时间相差不过24小时,多数花粉无法通过自然媒介传播,需要依赖人工的科学辅助。”吴绍荣说。

“我们还会给每个林檎都包裹上薄沙袋,既能透气又能防虫。”吴绍荣说。

中秋节前,每年林檎成熟期,不少果农都会自主聚集在东里镇樟林三角点的道路两旁,形成林檎批发集市,新鲜的林檎一篮一篮的,摆满道路两旁,吆喝声、喇叭声不断,人流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林檎的市场价格在今年持续走高,记者在现场看到,林檎市场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0元到20元。“中秋前价格最高,售价可达35元/斤,单果最大的一粒都可达一公斤左右。”东里镇农业水利服务中心副主任林澈佳说。

目前,东里镇林檎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分布在樟林片区的山坡地及园地,北联、河美、新陇、东和、南社、塘西等村为主产区,年产量超过5000吨,产值超亿元。

每逢中秋前后,吴绍荣一家就更忙了。除了忙着丰收,还得将林檎打包成盒,以便于运输出去。东里镇农口分管领导介绍,自1994年开始,每年樟林约有70%林檎销珠江三角洲、香港一带,30%销往潮汕地区一带。

“如今依托电商平台,加上运输技术的成熟,解决了林檎不耐运输保存的难题。”林澈佳告诉记者,目前通过全国空运,广州、深圳等地1天可送达,北京、上海等地2天到达,也加速林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成为华侨寻根之凭证

林檎的学名为“番荔枝”,这和潮汕华侨文化密不可分。

国际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潮汕方言研究与传播著名学者林伦伦教授在其《“番”字头的词语谈趣》一文中提到,以前潮汕人到国外去谋生叫“过番”,“过”字大概就是“漂洋过海”的“过”,一段九死一生的风狂浪急、日晒雨淋的艰苦历程就这样给轻描淡写地一字带“过”了。从外国进口来的东西,基本上都被冠以“番”字。

在另一位潮汕文化研究者蔡金河的《略论华侨对潮汕文化的影响》一文中提到,有不少农作物是从国外引进,林檎学名“番荔枝”,是从泰国引进的。该文也提到,像菠萝,俗名“番梨”,也是潮汕华侨从泰国引进。这些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大部分要加入“番”字进行命名,例如番薯、番木瓜、番茄、番石榴等。

东里镇委委员、妇联主席谢琼英坦言,此次举办樟林林檎文化旅游节,就是为了将林檎中的华侨文化传承和传播。

“这也难怪林檎承载着太多的故事。林檎的味道里氤氲着独一无二的故乡、童年,乃至勾起细微或深邃的生命事件的印迹。”郑凤娜说。

樟林著名散文大师秦牧,生前家中只挂了两幅画,其中一幅便是蔡仰颜先生所画林檎图《硕果累累》。画上的林檎,那莹莹的绿与鹅黄相间,真正是水灵得可爱,并散发出诱人的芬芳,格外生动。常挂家中,深埋心底的是那格外深沉而无法割舍的感情。

谢琼英告诉记者,多年来,林檎作为乡愁的承载,多次出现在诗歌创作中。例如:“欲尝佳果何处寻,莲花山下出林檎,肉芽瓣瓣甘如蜜,清香独具动乡心。”“高田一望接青岑,绿玉含脂白露侵,树下盟心分手后,乡思日日到林檎。”

“在诗人的笔下,赋诗林檎,只为聊解乡愁。如今随着科技发达,林檎文化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可以为更多人所知,也期盼着,未来可以成为更多海内外潮人寻根的标记。”郑凤娜说。

【记者】沈丛升

【摄影】沈丹扬

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作者】 沈丛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