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桐评价康巴诺尔(回望康巴诺尔的目光)

吴桐评价康巴诺尔(回望康巴诺尔的目光)(1)

在记忆深处,康保是高天下一片没有起伏、被西北风掠夺后缺少生机的土地,贫瘠而荒凉。

母亲曾对我说,我的姨姥姥一家就生活在那里。这句话像西风吹过,让我感受到丝丝凉意,但脑海里却没有任何具象反应。小时候,我曾与姨姥姥家的表姐见过一次,她们善良质朴的笑容带着高原特有的阳光色。之后,便再也看不到她们的身影,也找不她们的目光。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使得空间距离变得遥远,心也跟着远了。她们像断了线的风筝,飘荡在高远的天空下,鸿音杳逝。况且那里也没有吸引我们的奇葩异景,能让我们为之笃定驱进。还有什么比被人漠视与遗忘更令人揪心呢。

可是,当一阵阵洒脱婉转的二人台曲调从远处传来,当母亲也无意中哼唱着“我和我的连城哥哥去拜年”时,我们的目光又被那里牵引了。二人台,这个遗落在民间的元曲遗韵,以诙谐幽默粗犷豪放的表演风格,在高天下一遍遍被唱向白云深处。于是,一座在风中被吹奏了近千年的土城与麦田草树飞鸟碧波一起,被蓝天勾画出清晰的棱角。人们记住了一个湖泊的名字,也记住了她的美称,康巴诺尔。

春节前,在南方工作多年的朋友打来电话,对我说要回来去康保看冰雕。我惊奇于她的信息灵通。她笑道,都网络时代了,还需要你通知吗?朋友十分自豪地说,家乡申冬奥就要去冰天雪地感受冬天,不然我会忘记自己生在这里。是啊,没有瑞雪纷飞的冬天少了多少韵致呢。我被她的热情感染,欣然答应陪她一起驱车北上。

坝上高原即使得遇暖冬,那不动声色的寒冷依然不容忽视。这个季节所有的色彩和温度都被无情地掠去,空气似乎都是凝固的,只有天空蓝得令人思想骤然纯净。康巴诺尔湖已呈白茫茫一片,被寒冷夯实的冰层,像巨大的水晶,沉睡在荒寂的草原。万木萧瑟的季节,枯草、荒原、冰河,组成了被朔风掠过后最典型的景致,就连残阳在视线完整的天边也显得格外苍凉。可是,依然是这片苍凉,令人莫名地感动。顽强、悲壮,抑或是对生命法则的顿悟,就这样从心底蓦然升腾。

寒冷让这里的土地也变得顽强而坚硬,如果寻找这里百姓生存的特质,应该说他们就如脚下的大地,厚朴坚韧。把这片土地向下深挖,能挖掘出的依然是一个坚韧的驻民。可以在这样贫寒的土地上快乐地唱着歌生活的人,内心又是怎样的强大。在外地人眼中,张家口是一个整体,有着相同的群体个性。但是只有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人们才能细心体验到,那相同中的细微差别。当坝上的寒风吹向坝下的山川,风的硬度发生了变化,土地上植物也渐渐更叠,我便疑惑地想,这性情中的差别与土地的供给是否有着深刻的关系。

残阳落尽后,应是华灯璀璨的世界。汽车出了灯火通明的城区行进在黑魆魆的草原路上。没有灯火的干扰,一片茫茫的夜色中,夜空中的星星格外明亮纯净。突然惊喜地发现,道路两边散落着很多星星,细看原来是好客细心的草原主人,挂在树枝荆棘丛上的串灯,这些星星像一只只热情的眼睛,引着人们走向了黑色的草原深处。黑色的路,像一只长长的手臂,牵引着行人的脚步缓缓前行。在寂静得没有纷扰的空气中,浑然忘记了这条路到底有多长。就在汽车起伏间,蓦然,一片霓虹炫丽的水晶城堡突然出现在地平线上。五颜六色的冰墙玉柱,城门烽台,光韵流动,把草原的夜空映照得如印象派画作,如梦如幻。

天公似乎格外眷顾这片土地,这里气温虽低,但没有凛冽的西风,因而每一处冰雕都保持着干净剔透的面貌。矗立的冰城高大宏伟,脚下是凿刻冰雕遗下的冰片。银屑满地,匝地琼瑶,踩上去吱吱作响。朋友兴奋地围着一座座冰雕打转,像发疯的孩子一样一遍遍从冰梯滑下。

我轻轻抚拍着一个被遗弃的冰块,它足有一台冰箱那么大,这是康巴诺尔湖水的结晶,晶莹剔透。在阳光下看,可以望穿冰层,看到冰层另一边黑色的眼睛。我几乎看不到里面的杂质,康巴诺尔的湖水真的如此清澈吗?

曾经以为,这里的美丽早已被飒飒寒风涤荡干净,以为这里只有满目荒芜,但是当万木凋枯的时节,这汪碧波映天,鹤舞燕鸣的湖水,却以伫立的姿态,成了卧龙图草原上美丽的城堡。她在这里幻化成活泼可爱的十二生肖,她伫立成雄伟壮观的金长城,深情地向外凝望。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可以伫立成永恒的风景。

朋友说的对,你不去看世界,世界怎么会看你。康巴诺尔正用她深邃美丽的明眸笑迎着八方来客。风筝满天飞舞的光景似乎刚刚过去,连着脊骨的引线刚刚收进线轴,她又以冰雪的姿态,祈盼一场世界瞩目的冬日盛会。康保不再是一片沉默的土地。翻开《尚书·康诰》篇,“用康保民”印证了康保今日的美丽。这句话是康保县名的由来,意即使百姓生活安乐,这个美好的夙愿已成了祝福一方百姓的金玉良言。

当温暖的艳阳抚摸过这里,所有的冰雕会以水的形态重新回归大地,滋润草原。但康巴诺尔深情自信的目光会穿过广袤沧桑的草原,越过塞北每一寸底蕴丰厚的土地,投向外面的世界;当她的目光快乐地迎接每一个远方的笑脸,她一定能看到一双双深情回望的眼眸。

我也该仔细地问问母亲,那些远去的零星消息,去那里寻找血缘中依然存有相同密码的亲人们。

作者简介:吴桐, 女,河北张家口市人。张家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988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散文》、《辽宁青年》等各类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多次在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