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万般苦不用觉得亏)

近期,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证书挂靠的帖子。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形势下行,考证热似乎又开始抬头。但该不该考证?考什么证?怎样用证?我想业内一些人和大多数行业外人员是随波逐流的。尤其对于“挂靠”的理解上。

(考证万般苦不用觉得亏)(1)

何谓挂靠,就是为了多得利,将个人证书注册在另外的公司,而自己却在另一家公司上班。自己的社保不是由证书注册的公司购买。《建筑法》第26条明文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所以,挂靠本质上是违法行为,个别人在国家三令五申情况下,自然铤而走险,无外乎是为了“挂靠费”。

退回去大概十年左右,挂靠市场兴起,间接派生出许多挂靠中介打着咨询的旗号,行帮助挂靠挣取中介费【或回扣挂靠费】的勾当。许多证书挂靠费相当诱人,如一注建筑、注电等证书一年挂靠费破10万!一级建造师一年挂五六万,哪怕是二级建造师这一类证书一年都可以挂一两万!这对于绝大多数打工人来说,绝对是非常诱人的。说句难听的,很多人一年到手的正工资都还没有十万呢。

于是,考证挂证一度异常火爆,每年考各类注册证的人数,不夸张地说破千万。更夸张的是,这些考证一族里面,还有大量的非工程专业。比如我看到还有学播音主持、体育、新闻的报考建造师的,滑天下之大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有利益的驱动,必然会有大量的人为之头破血流。不夸张地说:甭管工程业内人员还是业外人员,考证的目的基本只有一个——挂靠挣钱。

挂靠固然可以增加收入,但挂靠真的就“躺赚”了吗?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得到利益的前提一定是等价或者不等价兑换,那么获得挂靠费的代价是什么呢?或者说需要证书的公司,想用证书实现什么价值呢?

其一、可以利用证书提升资质,以便承揽工程。

国家的大中小型项目,对应都需要有相应规模和资质的企业建设。其中,相关注册人员的数量就成为了资质的硬杠杠之一。比如施工综合资质就要求“一级建造师50人以上,对应专业不少于20人”,施工总承包资质要求“建筑专业一级建造师10人以上”,设计院甲级要求“一级注册建筑师3名,一级结构工程师3名”,设计院乙级要求“一级二级注册建筑师各一名,一级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各一名”……

二、便于出工程成果文件或参与工程必要活动。

比如设计院大量的图纸,出正式图前必须各专业盖注册章。比如施工单位参与投标活动,标书上必须有建造师、造价师等的注册证书信息。比如项目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或者工程进行中出现增项变更,需要各方负责人签字盖章等等。

回溯到根源,证书的需求其实来自于政府部门的相关行业规定。

表面上看,企业利用挂靠者实现这些目的也无可厚非。但最近我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注意到平台查处了很多违法挂靠的行为,并足以注销和限制注册处罚。其中,不乏很多违法注册后,不仅仅用证书来升资质,更用来做实际工程的情况。

那么,挂靠的风险和杀招在哪里呢?

风险一、注册公司利用证书承揽具体工程或者用来出施工图纸。挂靠者往往没有参与注册公司的项目【如果他参与了,也没必要冒险挂靠了】,这就存在一个极大的隐患:比如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证书,注册单位啪啪啪几十张几百张施工图盖章拿出去了,对于结构而言是终身负责制,也就是所有的图纸负责的主要人员反而不是画图的人,而是盖章的人。说句难听的,画图的人因为没有盖章,哪怕有电子签,也可以仿造修改图纸,出了事可以反悔。而注册章只针对唯一对象,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我注意到不少违规查处的对象,他们的注册章是应用到不少具体业绩中的。普通中型项目,结构图纸起码大几十张,虽然一般不会轻易楼塌了桥垮了堤坝溃了,但只要盖了你的章,就是一个终身责任制的“不定时炸弹”,你不知道会不会爆炸,什么时候爆炸。一旦爆炸,一辈子也就完了。

有人肯定会反驳说“设计院那么多专负、总工不也用他们的印章盖了很多图吗?怕啥?”你们别忽略了:设计院的专负、总工用他们的章,哪张图纸不进行二级或者三级校审?工程现场的项目经理,如果要用他的一级建造师证书,他会不会只是呆在活动板房喝茶呢?因为他们自己的证书在自己的公司,所以对经手的项目和成果文件起码有个数,哪怕没看太仔细,也会在建设过程的若干节点有个安全判定。

但,挂靠者就完全是被蒙在鼓里。

(考证万般苦不用觉得亏)(2)

风险二、证书挂出去易,收回来难。我也持有证书,这么多年,我看到太多太多人考证挂证,找中介挂出去一两年后,中介都找不到,或者联系到中介别人压证书,再不就是挂靠费开始给了部分,尾款始终拿不到,不了了之的。不是有一个真实案例吗?一哥们通过中介挂注电出去,一挂就是五年,因为尾款迟迟没收到,而且证书别人不退,于是他把中介告上法庭,但因为挂靠本身是违法行为,法庭不但没有支持他的诉求,反而勒令他归还预付款,同时还注销其证书并几年内不予再注册处理。

风险三、小心萝卜章。很多人耍小聪明,说我“挂证不挂章”,这样不就没风险了吗?首先,如果只是挂证,一般仅用于企业升资质,升完资质往往就不再用证书了。即使有收益也很少。另外,不知朋友们了解不【我专门打电话问过住建部门】,目前住建部门不再发注册章了,电子注册证书生成后,可自行在指定店铺刻章。比如你用自己的证书挂资质,想着风险小些。实际上,你注册的公司很可能自己去刻了“萝卜章”,然后用你的章各种啪啪啪干项目,风险可想而知,举个例子,把你搞成喝茶项目经理,然后工地出了安全事故,如果还有较大伤亡,作为项目经理的你,可能某天还在吃肯德基,突然一通电话就进了班房。注册勘察证是一个道理。

目前,四库一平台建立,查挂靠变得更简单。2020年,通过平台查到许多地方的挂靠竟达到惊人的90%以上,可想而知建筑市场有多乱。同时,目前证书注册要求社保唯一,想要挂靠挣钱,变得越来越难。

但是,还是有些人铤而走险,各种钻空子的。比如国家不是规定了证书注册要社保唯一吗?这些人怎么做的呢?有两套办法:

  • 一、跨省注册。虽然国家2022年1月明确将逐步实现全国联保。但截止目前,实际上全国实现还需要时间。这帮人就抓住这个空子,将自己的证书跨省挂靠在外地。比如他在四川工作,把证书挂在重庆,自己在上海工作,把证书挂在新疆……五花八门,好不热闹。
  • 二、兼职 挂靠。也有些人先将自己证书挂靠在某公司,也由注册公司买了社保,自己另外自由职业做兼职。这种模式虽然形式上合法,但和法律的本质精神也有出入。

不管是采用办法一还是二,其实,对于挂靠者前面所讲的风险终究是无法规避的。虽然貌似多得了一定的利益,但也给自己埋下了很多“不定时炸弹”。

所以,说到这里,我想即使是外行人,对于证书挂靠这件事也有所了解了。

那么,既然挂靠不靠谱,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完全没必要考证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是这么看的:

  • 一、如果你是业内工程人员,持有含金量高的证书,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一种佐证。哪怕是去应聘,有证没证被录用的几率和入职的起薪肯定是不同的。
  • 二、证书依然会带来效益。比如很多施工单位,对自有员工考过注册证都有奖励补贴,少的一个月补贴一两千,多的一个月补贴三五千都有。考过了证书,许多地方也规定证书可以等同职称,比如二级建造师等同助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同中级工程师。有的地方申请评标专家入库,有一级证书也有优先条件。我还看到许多考过证书的人,利用自媒体平台做考证培训,粉丝一度超过百万,也挣得挺多。
  • 三、给自己留有退路。目前大多数人大多数工作都不敢说一干一辈子,哪怕目前证书没用。今后呢?如果有一天你再找工作,甚至说失业了。有证书在手,说难听的注册出去买个社保,挣点生活费还是没问题的。
  • 四、增加职业信心。虽然说目前土建行业跟拉胯。但我依然看到很多人在考证,考了一注结构接着考岩土,考了一级建造接着考增项……我想,学能让人更加充实。自己证书多了,起码给公司和别人的感觉是:这个人专业比较扎实,学习能力不错。对于自己在行业内站稳脚跟是有帮助的。

所以,回到题目:考证万般苦,不用觉得亏。证书要用起来,但要合理合法。挣钱人之常情,但要取之有道。为了挂靠那点钱,给自己各种埋地雷并非明智之举,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合法地把钱挣了,而且挣得心安理得,睡得安稳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