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是怎么衰败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见过各种暴雷,没见过一个村子也会暴雷。
见过各种村子,没见过哪个村子修酒店、修机场、修长城,甚至天安门广场都仿了一个。
300多米高的五星级酒店里还放了个一吨重的金牛,比华尔街都壕,华尔街门口那个是铜的。
80 90们小时候基本都听说过华西村的神话,家家户户住别墅,开豪车,资产过千万,据说有人考上大学都舍不得离开,怕户口迁走回不来。
因为只要生是华西人,一生开销不用愁。
2017年的时候,有媒体做过报道,华西村村民挣钱就像捡钱,每年分红都要花2个多亿。
这里的村民,生下来教育是免费了,长大可以安排到华西集团下属单位,每月工资2000是零花,口粮款另算,年底还有人均10万的分红。
猛一看不多是不是,住的别墅是分的,免费,村里各种设施应有尽有,免费。
每家每年净得几十万,不是现在哦,是很多年之前就是,据说老早八早就有华西人来上海屯房了。
至于生病,保险能报保险报,保险不报村里报。体检是合作的三甲。
最近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白酒,人家早就不愁了,直接包了一条五粮液的生产线给他们做酒。
所以这华西户口的含金量非常不一般,外来户,如果不是通过嫁娶,想落户据说要有博士之类高学历,比京沪都难。
不知道别人啥样,反正我是羡慕坏了,只恨我们村没有吴书记。
牛人吴仁宝
其实华西村之前也是个穷地方,所谓“一场大雨白茫茫,半月无雨苗枯黄,人均日产半斤粮,有女不嫁华西郎”。
后来能变成富得流油的地,全靠了一个牛人——吴仁宝。
不了解吴书记的可以去找电影看,专门讲吴仁宝如何从上个世纪60年代,其他村都还在纠结责任田的时候,他带着大家开工厂、农副两手抓,最终走出华西道路的辉煌事迹。
又拍电影、又上时代周刊的村支书,大概永远只有这一个了。
看过《大江大河》的人,会对雷东宝和小雷村有印象,这吴书记大概跟雷东宝有点像,但比他成功多了。雷东宝勇气和蛮力是有的,智慧不够。
吴书记相当于雷东宝 宋运辉。
不过过于牛B的人物,往往会把周遭事物都带上个人色彩。
跟雷东宝强权一样,吴书记逐渐把华西村变成了吴家村,他去世之后,书记由四儿子接任。
村里各种企业和要害处,都是吴家人。华西村是富,但90%以上的资金量都是吴氏家族控制的。
家败如山倒
分给村民以及把华西村修得金碧辉煌的钱从哪来呢?
雷东宝办猪场、办铜厂、办电缆厂最后搞起了集团公司,吴仁宝也一样,旗下三大产业,旅游、钢铁、纺织。
早期各地领导尤其是管农村的领导大概都到华西村学习过,好奇游客也多,天下第一村自带流量,来了就有消费。
但旅游只赚名声,钱赚的在整体比例当中只有一丢丢,他们有钢铁。
2002年,华西集团旗下华西钢铁、唐山钢铁集团华西钢铁有限公司(华西北钢)、华西高速线材厂等相继建成投产。钢铁业,开始成为华西村的产业支撑。
华西村的钢铁布局,正好赶上了行业“黄金时期”。
2005年华西集团钢铁板块营业收入达到149.28亿元,占华西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57.59%。2007年,钢铁业务营收已达267.48亿元,对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贡献也提高到66.31%。
江阴那个地方,遍地服装厂,服务全球。如今在网上买的衣服,不管是正品还是高仿。出自江阴的概率都 很大。
距离华西村几公里的地方,就是男人的衣柜——海澜之家。足见当地纺织业有多发达,但这些公司,曾经在华西面前都是小弟。
这么多厂子,一个华西村显然是装不下的,他们把周边的13个村子全部兼并了。但住房、分红等待遇不一样,原住民在中间住别墅,后来并进来的周边住楼房。
至于纯粹外地来的打工人住宿舍,跟城市的结构一样一样的,鄙视链很明确。
吴书记无论如何还是干实业的,但他年纪大退出一线后,后人的眼光就长远了,金融也红红火火地干起来了。
从2005年起,华西村先后成立了融资担保公司和典当公司,2009年又成立集团财务公司,参与股权投资。目前华西集团已拥有包括投资担保、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典当等在内的金融服务企业。
后来还搞起了集团公司,总之,这么个村子,有200多家企业,既有重工业炼钢,又有金融业券商。资产遍布海内外,比如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甚至还买了大船干海运。
投资的钱哪来呢?
之前是营业利润。可惜后来钢铁黄金期过了,甚至赔起了钱。纺织吧周围都是对手。海运更是亏到飞起。
还能怎么搞钱呢?
上市,华西估计是全国唯一一家上市的村子。
发债,每年都发一堆,有华西的牌子在,好卖。
集资,华西村人的分红,发出去的只占20%,80%还在村民委员会,作为再投资使用。
额,难道人均10万是只给了20%?
那这一年年的,大家的股权分红都不知道累计了多少了。
除了自己村里,外面的人也喜欢把钱存进去。
不白存,利息比银行高。然后村里拿着钱出去投资给大家谋收益。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玩意隐约有点非法集资的意思了。
恩,大江大河里面的小雷村也搞过集资的路子,人家只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还没进化到他这个地步。而且很快就被内奸告到了乡政府。
雪球滚得好,人人欢喜,但雪球滚不好,排队挤兑。
比P2P好的是,华西破产了也有当地政府接管,所以本金都保障了,最多利息少点。
而且还真不至于破产,因为华西的企业很多已经完成了国资控股,本村的级别已经低于30%。
之前家大业大,怎么败这么快呢?两个原因:
一、吃不穷,花不穷,投资不当才会穷。
韭菜买基金如此,大企业败家也如此。
几十亿建个酒店,如今连电梯都没全开,太耗钱了。
海运更是,几艘破船买回来,就遇上了萧条期,从几千万亏到了上亿。
外地旅游的没了,800间客房长期空。村民来的也是花10块享受69的自助餐,不会多消费。
二、大环境
钢铁 纺织之前赚钱,是遇到了黄金期,但现在整个行业都不好过,所以钢铁已经赔了好多年了。
至于其他海外项目,疫情之下,大概率也赔。
一个传奇的故事,如果这么结尾了,好可惜!
还是希望能够挺过去,再度复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