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刀人背后隐藏的真相(90年代农村赊刀人)
30年前,在我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神秘团体,他们都是一副商贩的打扮,身上背着刀具,走街串巷的大声吆喝着。
一天,一个人过来买刀,卖刀的人先是和这个人谈好了价格,但并没有直接收钱。
而是说,等到农民都不种地了,我再把钱收回来,这个做法把买刀人唬地一愣一愣的。
做生意竟然还有这样的?卖东西不收钱,而是先说一句云里雾里的所谓的预言。
这么不合常理也就罢了,关键是在当时每家每户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土地里刨食,农民怎么可能不种地,不种地拿什么养家糊口呢?
买刀人思前想后都觉得,这个卖刀人属实荒唐。
但无奈这就是这伙商贩的做法,他们也只能由他而去。
况且,他们暂时也不收钱,那个所谓的预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万一实现不了,自己还白得了一把刀,何乐而不为呢?
一时间,这伙靠“预言卖刀”的人火了,引起了周围八方百姓的注意,百姓们也将其形象地称为,赊刀人。
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讲过,存在即合理。
老百姓确实也接受了这伙赊刀人的存在,但对于他们的来源,以及为什么这么做,始终还是抱有怀疑的态度。
他们更理解不了这群人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商业交易。
再者,他们口中的那些当下看起来很荒谬的预言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为什么又会如此坚信这些预言将来一定会实现呢?这个神秘组织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对于当代人来说,赊刀人这个职业可能很陌生,也很神秘,但实际上,“赊刀人”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
关于赊刀人,最早的记录出现于宋代,接着,在光绪年间也有过赊刀人的痕迹。
相传,在1861年,浙江宁波奉化县出现了一个到处卖刀的人。
奇怪的是,这个人拿着菜刀在市场上不卖,只是赊销。
这个人给人刀的时候会说,“小麦的价格从八十文降到了十八文,他就会回来收钱。”
这也正好符合《申报》中记载的:“咸丰年间,浙江奉化来了一个赊刀人,声称米价从八十文降到十八文就来收钱。
光绪初年,米价大跌,赊刀人的预言果然应验,只是赊刀人再也没有回来。”
关于“赊刀人”的来源,民间也有很多他们的传说。
有人说他们是骗子,仗着大家不懂其中门道,靠一些江湖把戏专门欺骗一些老实人。
就拿民国时期来说,当时,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存艰难。
卖刀的人为了吸引客人买刀,他们便想出了一个噱头加预言的方式。
一来能引起大家足够的注意力,二来利用客人如果预言没有实现,这个刀可就白拿了”的投机取巧心理,让大家好接受,也好下单。
在预言的设计上,这些人认为,预言首先应该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其次,预言通常是符合一些规律的结果,否则如果预言没有实现,那他们也就收不到钱,自然没有办法盈利。
噱头加预言的商业模式选定后,赊刀人就开始选择目标客户。
大地方的人一般都见多识广,不太容易上当受骗,所以他们往往选择相对偏远的小村庄的村民。
这些村民信息更新不及时,一般比城里人想法简单,心性单纯,也更容易相信赊刀人的话。
接着就是购买刀具。
他们为了降低交易的成本,自己多赚一点,他们一般会直接从熟人那里买,这个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
至于刀具的质量,他们并不看重,更看重的是价格,能省则省。
也有人认为他们是鬼谷子的弟子,是当代的先知。
鬼谷子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传奇而神秘的人物。
据说这个人深谙纵横捭阖之术,是谋略家的鼻祖。
战国时期,大量涌现的战略家,孙膑、庞娟、苏秦、张仪、商鞅等众人,都是他的弟子。
他们以占卜生死、预知未来为己任。
每当当代有大事,大灾难要发生时,他们就像出山人一样,会先下山给世人以提示,以让大家提前知晓祸事,让大家避开灾难。
故而,这群赊刀人也以鬼谷子的传人自居,至于真的是鬼谷子的弟子,还是借着鬼谷子的名号给他们增添神秘色彩,我们也无从得知。
其中真假,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我们也根本无法考证。
同时,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话说在东北大兴安岭山脚下,有这么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子的地理位置很是偏僻。
但就是这么一个村庄,却经常会有一个神秘的人出现。
这个人从头到尾都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实,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年龄也始终是个谜。
他一直提着一个破布袋,袋子里装着一把刀。
这种刀不是农民耕种时候用的那种镰刀,而是厨房做饭时使用的菜刀。
刀刃锋利无比,当然布袋里也可能有其他的绝世神器。
这个人通常不轻易出现,一般会在很特殊的时候才现身。
即便现身也不和人交流,只是留下一句话,然后就轻飘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给人一种很神秘的隐士的感觉。
据见过他的人说,他的眼中满是沧桑,同时还夹杂着几分宿命感,陌生、疏离、又无限忧愁。
据说,有一年村里大旱,就在所有村民都以为自己会被饿死的时候,赊刀人及时出现,帮助整个村子及时解决了问题。
村民的后代也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而赊刀人很有可能是这个人的后代。
神秘的人背后往往都伴随着很多神秘的故事,由人杜撰的也好,实际存在也罢,其中真假当代人根本无从落实。
但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这个群体的雏形肯定是存在过的。
至于为什么会愈演愈烈呈现在这种带有极其神秘色彩的状况,还需要我们多翻阅历史才能得知它的答案。
说完了赊刀人的来源,我们再了解一下他背后预言的内容。
这群人预言的内容,从民间传闻来看,从天上到地下,从人间到牲畜,从我们平常的衣食住行到世界的未来,什么类型的都有。
就拿我们现在经常吃的小麦来说。
一次,一个买刀人来到赊刀人面前买刀。
然后赊刀人说,“现在我不收你的钱,你先把刀拿回去,我要等到小麦一块钱一斤的时候,玉米一块钱一斤的时候再来把钱收回。”
这些话在当时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一些激进的人眼里,甚至会认为他是在动摇社会根基。
要知道当时是一个完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粮食再怎么便宜,也不可能一下子降到那么低的价格。
这个所谓的赊刀人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必定是有所图。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当时一些所谓的赊刀人很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告发过,进而被官府抓进了监狱,遭受了牢狱之灾。
这也就有了《申报》中所记载的“只是赊刀人再也没有回来”的结局。
但是,即便有这样的结局,赊刀人也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至今,江湖上都有他们的传说。
话再回到他们的预言内容上。
这在当时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言语,从现在的角度看,都一一得到了验证。
光绪初年,大米米价竟跌落至十八文每升,老百姓一边惊讶于米价的大幅度降价,一方面折服于赊刀人的神仙预言。
这还不是最惊讶的,更意想不到的是,赊刀人竟然放话说,有田无人种,有屋没人住。人将脱衣而出,兽将穿衣而行……
有田无人住有屋,没人住,已经不是大逆不道了,甚至是逆天而行了。
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不种田人吃什么,屋子不住,人遇到住哪里。
至于不穿衣服就往外走,这和我们中国社会一直以来要求的体面是相违背的。
兽将穿衣而行,这更是超乎想象的,动物怎么能穿着衣服在街面上行走。
曾经有人讲过,不是因为看见所以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所以才能看见,其中揭示了从发展中看未来的道理。
但这个从发展中看未来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上。
很显然,当时的人们并不具备这个基础,所以在当时的人看来,这些预言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
但从现在来看,当今经济形势发生改变。
很多农村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家乡的田地基本都处于荒芜状态。
兽将穿衣而行正好印证了,各种宠物穿衣出行的现象。
现在宠物的地位完全不亚于人类。
如今有的宠物不仅穿衣服,主人还会给他们染五颜六色的毛发,恩宠倍加。
除了衣食住行,赊刀人曾经在老百姓的生死关头期间,也留下过类似的预言。
就拿我们抗日战争时期来说。
有一次,一个烧扰在村子里叫卖,一个老妇过来和他赊刀。
赊刀人给她留下的预言竟然是当鬼子彻底战败,被中国人打出中国的时候,他会再来收农妇的粮食和钱。
一时间,赊刀人的预言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来,这些言语传到了日本人的耳朵里,直接激怒了当时的最高领导者。
他们认为这些赊刀人,不过是在蛊惑民心,动摇他们的根基。
之后,日本人便数次进村逮捕赊刀人,威胁、逼迫、迫害村民,手段极其残忍。
最后赊刀人被逼现身,被日本人带走了。
至于这些赊刀人当然最后的结果,据老一辈的村民说,没有人再见过他们的身影。
这是被带走的赊刀人。
还有一部分赊刀人被日本人直接五花大绑到老百姓面前,让你纠正自己所说的所谓的预言,告诉老百姓他不过是在蛊惑人心。
但即便面对此种危机,赊刀人仍然从容镇定。
不仅如此还坚毅地对日本人说,“你们可以取我的性命,但我所许下的预言绝对不会放空,他日必定会实现。”
之后转头又对村民说,“这个刀钱我估计是收不回来了,之后会再有人过来替我收取,大家把钱交给他就可以了。”
转而,他眼睛一闭,坦然赴死。
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日本战败,新中国成立,赊刀人当时的预言成了真。
除叻那些玄之又玄的身份以外,那这些赊刀人真正可靠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呢?
据相关人推测说,这些赊刀人很有可能是粮商。
他们整日泡在粮食行业里,整个行业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了如指掌。
粮食价格上涨怎么也好说,但遇到粮食价格下跌的时候,他们为了赚取更高的利润,于是便想出这种喧头的方式。
他们会在米价即将要下跌的时候,放出类似的预言。
以不符合常态的反差来吸引老百姓的好奇心,使得老百姓下注,他们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
不懂门道的人以为他们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但略懂这个行业的人,两眼便识出了他们的技巧。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捅破,大概也是怕坏了行里的规矩吧。
照此推断下来,赊刀人放出的预言很有可能就对应着他们的职业。
每一种现象的存在都是当时社会下的产物,赊刀人也不例外。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透明度大大增加,再加上政府的严格管控,预言类的说辞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赊刀人这个职业自然也就被淘汰出了江湖,只留下一地的传说,任后人在闲余饭后谈论。
相对来说,最后一种赊刀人的身份,会更令人信服些许,但终究离百分之百的真实性还是差一点。
不过也不重要了,我们只需知道他们存在过就足矣。
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自己亲自去翻阅史书,了解一下他们的整个过程,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