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分多少种 板仓杨的大木

杨昌济(1871-1920),著名教育家、伦理学家,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后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一生以“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明志,是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领袖的恩师因世居板仓,亦葬于板仓,人称板仓先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杨木分多少种 板仓杨的大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杨木分多少种 板仓杨的大木

杨木分多少种 板仓杨的大木

杨昌济(1871-1920),著名教育家、伦理学家,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后任教于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一生以“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明志,是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领袖的恩师。因世居板仓,亦葬于板仓,人称板仓先生。

————————————————

十几年前,一部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火遍大江南北。第一集有这样的场景,省教育局督学纪墨鸿率领都督府仪仗队,受湖南都督谭延闿委托,请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一位大学者“屈尊俯就”省教育司长。当他们抵达目的地时,只见寓所门上挂着一块一尺来长、三寸多宽的铜牌,上面镌刻着“板仓杨”三个大字。住在寓所里的学者,就是人称板仓先生的杨昌济。

不过,纪墨鸿不仅没有请动“以教育为己任”的杨昌济,还吃了闭门羹,而夹在人群中的湖南一师校长孔昭绶拿着一张简陋的聘书,走进了板仓杨的书斋。杨昌济的书房布置得大方清雅,东面的白粉墙上挂了一幅中国山水画,旁边有一副对联,字体风骨遒劲,神态天然,上面写着: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落款是“杨昌济自题并书”。这副对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主人的教育志向。

如果说,书斋内的对联是杨昌济的志向,屋外的那块铜牌则是他的“名片”。不管这块铜牌挂在哪里,都吸引着一批批学生寻迹而来、登门求教。

早在1913年,后来成为著名革命烈士的柳直荀就寄居在杨昌济家里。之后,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罗学瓒、张昆弟等,每逢星期日即相率到杨昌济家里讲学问道。他们或请杨昌济解答难题,或共同探讨人生,或纵论天下大势。1915年的一篇日记中,杨昌济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毛泽东:“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1915年7月,杨昌济举家迁往岳麓山下,专门辟了一间客房,便于毛泽东等学子前往学习讨论。吃饭时坐下来一大桌,去留十分随便,不分彼此,亲如一家。

课堂上的杨昌济常常对学生讲,破坏“习惯我”实现“理想我”是人生的高境界。要臻此完美地步,就必须“立志”,必须经受住意志的磨炼。他用自己切实的身教影响学生,常年洗冷水澡,坚持远足来锻炼身体、锤炼意志。这些做法,影响了诸多学生的一生。

杨昌济在解释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时,对学生这样讲,“人有强固之意志,始能实现高尚之理想,养成善良之习惯,造就纯正之品性”“意志之强者,对于己身,则能抑制情欲之横恣;对于社会,则能抵抗权势之压迫。道德者克己之连续,人生者不断之竞争。有不可夺之志,则无不成矣”“临难毋苟免,见危授命,乃意志之强,同于良心之强之状态也。古来殉道者,宁死而其志不可夺;反对之者,但能残虐其身体,不能羁束其灵魂。其志事虽暂挫于一时,而前仆后继,世界卒大受其影响”……正是通过言传身教,又把北京的《新青年》带给自己的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杨昌济,“欲栽大木柱长天”的理想在一天天实现。

1917年,杨昌济受密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离开长沙出任北大教授。学生毛泽东、蔡和森、陈昌等给老师送行,火车即将启动,杨昌济再三嘱咐学生:“润之,林彬(蔡和森),你们要抓紧学习,力争顺利毕业。记住,多写信,常联系,有了困难请告诉我,我是不会忘记做老师的责任的!”汽笛声中,师生互道珍重,挥手告别。

1918年4月14日,清明过后的南方春光明媚、草木生辉。岳麓山蔡和森的家里,聚集着10多位杨昌济的学生,他们抱着“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的理想,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在这里举行新民学会成立大会。除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外,尚有萧子暲、陈赞周、罗章龙、张昆弟、何叔衡、李维汉等人,外加后来加入的向警予、蔡畅。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如板仓先生所言,当年的树苗长成了大木,而杨昌济正是这群将来的大木的精神导师。即便恩师远在北方,他们也联系频繁。不过,正因为杨昌济在北大,才有了萧子升、罗章龙等一批弟子的北上。北大图书馆里也才有了一个叫毛泽东的学生。

1920年1月,北国古都依旧像往年一样处于严寒之中。杨昌济躺在了北京德国医院的病床上。他仿佛感知到生命即将结束,在病中给自己的好友、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的章士钊致信,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杨昌济笔下的“二子”,就是他在湖南一师最得意的两个学生——毛泽东和蔡和森。未几,杨昌济与世长辞。

多年后,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陕北的窑洞里,拜访了中共领袖毛泽东,问了他一个问题:谁是你最尊敬的师长?

毛泽东不假思索地答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了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的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

1949年,依旧是古都北京,金秋十月,那个叫毛泽东的学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浓重的湖南腔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啦!

板仓杨的大木,终于柱起了一片长天。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道尔顿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5月19日第13版

作者:匡双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