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的大炮(能吃能看能听的)

能吃的大炮(能吃能看能听的)(1)

外国嘉宾体验制作“三大炮”

“三大炮”是外国游客和成都市民在各种节会上常常见到的成都特色小吃,近年来,“三大炮”还走出国门,到迪拜等地参加节会活动,把成都美食传播到海外。

上个世纪初,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糍粑的成都人李洪兴,在青羊宫对面开了一家小吃店,小吃以糍粑、汤圆为主。李洪兴一手好手艺,打的糍粑又糯又好吃,可就是生意不佳。隔壁的茶铺高朋满座,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有一天,李洪兴正在犯愁,看到隔壁又进了几位茶客,茶倌将摞在手上的茶船往茶桌上挨次一扔,金属茶船子叮叮叮响着,落在几位客人面前,然后茶倌再依次摆上茶碗,沏好盖碗茶。李洪兴灵机一动,遂找来一摞茶船,一块木板,将茶船分成两排摞在木板上,糍粑团子捏好后往木板上一扔,木板震动,一叠叠金属茶船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顾客见了,都觉得好玩,一传十,十传百,李洪兴的生意就兴隆了起来,而他的糍粑从此也不叫糍粑了,改名叫作“三大炮”。

李洪兴是李刚的爷爷。李刚记得,“三大炮”的生意传到他父亲李长清手里时,相当红火。李长清4个子女,都在店里帮忙,还收了几个徒弟。李刚是家里的老幺,他记得自己读小学的时候,一放学就回家和姐姐一起推磨子、舂糯米。

每年,成都传统的灯会、花会,都少不了“三大炮”,游人如织的灯会上,新奇乐的玩意儿层出不穷,可就这“砰砰砰”三声,顿时就能把人们的目光都吸引过来。李刚记得,有一年自己还在灯会上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大红色的牛皮方鼓、黄澄澄的铜茶船;雪白的糍粑,金黄的黄豆粉。“三大炮”是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看、可以听的成都名小吃。今年4月,成都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正式公布,成都小吃“三大炮”名列其中。

卖糍粑的师傅吴小林,快50岁了,10多岁就跟着李刚的父亲学手艺。他指挥着徒弟不停地将锅里的糍粑按压揉挤,这样糍粑能始终软和。有顾客上门了,吴小林的徒弟将糍粑扯出三团,往牛皮鼓上一掷,糍粑团子砰砰砰打在牛皮鼓上,弹起来,落进盛满细细的黄豆粉的簸箕里。吴小林将糍粑团子周身裹满黄澄澄的黄豆粉,夹进碗里,浇两勺黏乎乎的红糖,撒一勺香喷喷的芝麻,一碗“三大炮”就成了。这起源于走街串巷的小吃美食,其制作过程至今仍然简单又有趣。

“‘三大炮’传统的吃法,是要配上红白茶,可以调和‘三大炮’的甜味。”李刚说。

本报记者 汪兰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