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教育思想学习 如果想了解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爱弥儿,或论教育》,系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

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

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

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教育思想学习 如果想了解新旧教育的分水岭(1)

卢梭教育思想学习 如果想了解新旧教育的分水岭(2)

盛名之下的《爱弥儿》,究竟讲了什么?

继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

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

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

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

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

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

《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本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

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

但是应该指出,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卢梭教育思想学习 如果想了解新旧教育的分水岭(3)

卢梭教育思想学习 如果想了解新旧教育的分水岭(4)

卢梭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接受三种教育的培养

卢梭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接受三种教育的培养:或受之于自然的自然教育,或受之于人的人的教育,或受之于事物的事物的教育。

这三种教育中,自然教育是我们不能够左右的,而事物的教育,我们只能决定其中的某些部分,只有人的教育是我们所能掌控的。

只有将这三种教育完全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才能够成功,更加接近自然地目标。

首先,在卢梭看来,教育应该根据人的不同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体育、智育、德育都有各自的适合进行实施的敏感时期。

教师要据此严格实施教育,使教育不会过于超前或者滞后。

其次,卢梭认为教育应该自然地,顺应儿童的天性进行,使儿童在自然法则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要接受自然对其不良行为的矫正。

这样儿童才能自然健康的成长。

第三,卢梭认为男女的情爱欲望是可以成为性教育的手段的,应该对青少年进行性知识和适当的性道德的教育,以便使其对性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

第四,卢梭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科学的头脑,发展其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学生兴趣,从而去学习那些实用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第五,卢梭认为健康和享受人生是最美好的事情,也是最自然的事情,因此,要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以便使他学会领略生活的幸福和美丽,整个人生都更加快乐美满。

最后,卢梭认为劳动是社会的基础,是培养一个人自食其力的自然人的必要手段。

通过劳动,青少年可以了解体会到社会劳动不平等,同时能够热爱劳动人民。

卢梭教育思想学习 如果想了解新旧教育的分水岭(5)

卢梭教育思想学习 如果想了解新旧教育的分水岭(6)

在卢梭看来,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整整260年前,45岁的让-雅克·卢梭写了《爱弥儿》。

在书里,这位法国哲学家用一生的思想精华,养育了一个虚构的男孩爱弥儿。

在西方教育史上,《爱弥儿》的诞生被看做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对后世许多教育家也有巨大的启发和影响力。

歌德称《爱弥儿》是教育的福音;康德因阅读《爱弥儿》不忍释卷,疏忽了十几年雷打不动的散步习惯;

杜威教育哲学所追求的教育改进,其要点已被卢梭一语道破;

《爱弥儿》一书中,儿童与世界的互动是蒙台梭利教学的前身;

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爱弥儿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实,卢梭自己并没有养育孩子的经历。他写书那年还没有结婚,与同居的女仆此前生有5个孩子,全都寄养在孤儿院。

一则豆瓣高分评论说,“这里面50%都是过分落后的价值观”,诚然,确有育儿细节与今不符,部分观念也过于老旧。

但瑕不掩瑜,卢梭这本书能流传至今,是因为有着闪闪发光的内核——如何保存孩子的自然与自由。

这本书像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探讨个人如何在社会关系中保持天性里的善良。

如卢梭所说,“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

卢梭教育思想学习 如果想了解新旧教育的分水岭(7)

固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些并不妨碍《爱弥儿》到如今依然是教育巨著。

《爱弥儿》所推崇的自然教育思想,为后世教育带来了不可辩驳的巨大影响力,直到今天依旧是无数教育理念的理论源泉。

在提倡个性化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全人教育的今天,《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思想依旧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发人深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