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的好文章推送(上厕所这件小事)

再次提醒一下,这是篇有味道的文章,如果阁下正在吃饭,可稍后再看。

正如标题所示,愚愚今天讲的是上厕所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会想到这么重口味的话题呢?

因为好巧不巧,愚愚这些天看的电影、书籍和短文中都有上厕所的故事,索性就整理一下吧。

先是在《权力的游戏》中,看到权倾一时的兰尼斯特家族大佬泰温,上完儿子的情妇后正愉快地坐在马桶上一泻千里呢,儿子推门闯入,忍着臭味给了他两箭。

“呃,能不能换个地方,让我死得体面一点?”

“不好意思,我要跑路,赶时间。”

正能量的好文章推送(上厕所这件小事)(1)

1

权势熏天也抵不过世事无常。

于是想到中国历史上也有个类似的故事。

晋景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灭了功臣赵氏家族,只有一个幼儿幸存,电影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从这儿改编的。

为了私心灭人满门,可能晋景公自己也有愧疚之意。

据说晋景公有天做了个噩梦,梦到一披头散发的恶鬼对他穷追不舍,一边追一边骂他忘恩负义。

其实这事很简单,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人家是一国之君,哪能那么轻易直面自己的错误?晋景公硬要找巫师来解读一下梦的含义。

结果巫师是个耿直男孩,没有察言观色安慰几句,反而说:“你惨啦,怕是吃不到今年的新麦了。”

晋景公将信将疑,寻思着身体也没什么毛病啊。

请来秦国的名医一诊治,果真是病入膏肓。但这么折腾几个月,新麦也已经收割了。

正能量的好文章推送(上厕所这件小事)(2)

估计是莫名其妙就要不久于人世,晋景公有些气急败坏,临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你不说我吃不到新麦吗?我今天就吃给你看。

晋景公端着一碗新麦煮的饭,羞辱了巫师一番,来,闻闻,这新麦多香啊!你当初怎么说的?妖言惑众!来人啊,先把他给我宰了。

这边巫师的血还没凉透,晋景公正打算扒拉一口饭,突然腹如刀绞。

人有三急,尤其是拉肚子,那是八百里加急,一刻也等不得。晋景公提着裤子就冲向厕所,大概是恰好此时病发,竟失足落入粪坑淹死了。

为了让结局稍微光彩一些,有个勇敢的宦官站出来,说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飞升了。

“那感情好啊,打捞晋景公以及殉葬的光荣使命就交给你了!”

宦官献出自己一条命,显得煞有其事——晋景公死后还是成仙了,在另一个世界吃新麦呢。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过,从粪坑飞升,倒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正能量的好文章推送(上厕所这件小事)(3)

2

很多人估计难以理解,那么大活人怎么会掉下去,还淹死了?

其实,在十几二十年前,农村偏远地区的厕所都是很简陋的,基本和古时设计相同。地上挖个坑,坑里埋上一口大缸,上面搭两块石板或木板就完事。

以晋景公的身份,估计板上有稍微豪华点的小板凳当坐便器。

嗯,豪华,依然很危险,一失足就是千古恨。

基础设施简陋不说,擦屁股的善后工作也是有故事的。

我们知道,造纸术约在西汉初出现。问题来了,在纸张发明之前,拿什么清洁自己柔嫩的小屁屁呢?难道学习印度,“亲手解决”?

实际上,专门上厕所使用的草纸,要到宋元时期才流传开来,而且还是在上层社会中流传。

好,古代纸张珍贵,我理解,拿写过字的草稿纸总行吧?不擦屁股留着取暖吗?

不好意思,你不能玷污汉字的神圣。尤其是抄写了名人名言的草稿纸,擦屁股就是侮辱先贤。

何止是擦屁股,就是在厕所看书也是一大忌。

在中国民间的鬼故事中,曾提及此类。说有秀才才华横溢,偏偏屡考不中,直到祖宗神魂显灵,才道出缘由,罪魁祸首竟是他曾在茅厕读圣贤书。

幸好今人读圣贤书的已是少数,不然依着现在蹲坑必带手机的习惯,社会上全是落第秀才了。

正能量的好文章推送(上厕所这件小事)(4)

鬼故事是假,教人尊重书籍、尊重知识为真。

言归正传,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擦屁股的困难。在晋景公那个年代,善后的工具还是有的,那就是厕筹。

厕筹,说白了就是些竹签木片。想象一下,估计那时不叫擦屁股,叫刮屁股。

或许晋景公就是用力过度,刺痛了某处,继而跌落粪坑......

厕筹一般都是循环使用,拿水冲洗一遍,比起用纸更清洁环保。但用的久了,难免有损坏,这时家里写过字又派不上用场的竹简,就必须临危受命了。

所以,现在出土的大量汉简中,说不准包括光荣退休的厕筹。

那些熟读历史的考古学者,估计在挖出零落的汉简时,都要犹豫一秒钟......

正能量的好文章推送(上厕所这件小事)(5)

3

大缸、厕筹已经从我们视野中消失,成了历史,成了故事。上厕所对很多人而言是享受的事,早晨起来少不得要嗯嗯啊啊吟唱几句。

如果吟唱之时,感到体内阻力不小,行事颇有不顺,这时可以尝试向主管厕所的神明祈祷求助。

没错,举头三尺有神明,厕所这么重要的地方,当然需要管理。

在民间传说中,厕神有紫姑厕神和戚姑厕神两种说法,但故事情节大同小异,我们就从戚姑厕神说起。

戚姑就是有名的戚夫人,刘邦的宠妃。为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她被刘邦的原配夫人吕后做成人彘,扔进厕所折磨致死。

人彘即人猪,需剁去四肢,挖去双眼,割去舌头,铜注双耳。口不能言,目不能视,在痛苦绝望中死去。

善良淳朴的普通百姓同情戚夫人的悲惨遭遇,为她找了个厕神的最终归宿。

按照古时习俗,厕所必须保持安静才能请来厕神。因此,要是有心请厕神的话,嗯嗯啊啊的吟唱最好还是免了。

正能量的好文章推送(上厕所这件小事)(6)

4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上厕所还有两个好玩的别称。

第一个叫更衣。

前面讲过,古时厕所的环境不大好。粪缸有容乃大,积累颇深,发酵的时日久了,气味可不大好。遇上阴雨连绵,辣眼睛的气体更是扑面而来。

蹲在木板上战战兢兢完事儿后,“你身上就有了它的粪坑味,是我鼻子犯的罪。”

于是,讲究的大户人家,都会在接受熏陶后换一身衣服,更衣逐渐有了另一层隐晦的意思。

所以“沐浴更衣”也可以解释为:我要洗澡洗头,顺便拉个粑粑。

第二个叫出恭。

出恭听起来就比较雅致,作为上厕所的别称,它的来源与科举考试有关。

古代科举考试的最大考场就是南京夫子庙里的江南贡院,可以同时容纳两万多考生。学子们一人一间号舍,一排排的号舍密密麻麻看不到尽头,唯独看不到茅房。

虽说这是鲤鱼跃龙门的地方,但一把屎一把尿地几日奋战也不大妥。

号舍里一般会有木桶,小便就用木桶解决,反正考生都是男的,无伤大雅。可大便也用木桶?

两万人,考试结束后,江南贡院就成江南粪坑了。

因此,大便还是要到它该到的地方去。考生要上厕所,还要有监考人员陪同,防止作弊。

问题是,在炙热的目光注视下,对考生的排泄功力也是一大挑战。

后来,就有了较为人性化的设计。从元代开始,考生要上厕所,只需领一块写着“出恭入敬”的牌子。

恭和敬自然是对出入考场时的态度要求——尊重考场秩序,不要喧哗。出去时再急请不要跑得吧嗒吧嗒响,回来时再舒畅也不能哼着小曲。

考生一举出恭牌,监考人员便心领神会,不用像以前那样押解囚犯似的了。出恭因而从牌名渐渐演变为上厕所的代名词。

好啦,关于厕所的历史故事就说到这儿。

庄子曾言,道在屎溺。上厕所这件小事,说起来也不小吧!

看完点个赞呗!

每天更新好玩的历史,说不定明天更有趣呢?

正能量的好文章推送(上厕所这件小事)(7)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