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子成婚什么时候办婚礼最合适(才是最基本的婚姻制度)

奉子成婚什么时候办婚礼最合适(才是最基本的婚姻制度)(1)

奉子成婚在这个“谈性渐自由”的中国社会已经屡见不鲜。在你周围,绝对会有这么几对,在一起没多久,突然宣布结婚了。你下意识的想法就是:肯定怀孕了。唏嘘感概一番后,背后的议论无非是:肯定不会幸福,一定会有矛盾,生出来了就知道了....

NO.1

婚姻制度怎么产生的?

奉子成婚,意味着未婚女性意外怀孕后不得不与对方结成连理,一个“奉”字,道出了被迫与无奈的心酸,也许正是这个字,让很多人产生了对这个词的负性认知。基于中国文化的逻辑底层,婚姻制度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在当下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女基于自愿(表面上看是这样)结合成为夫妻,生个孩子,将孩子抚育成人,这套活动我们将其成为生育制度。生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其中一种,是人类在性活动和种族延续中衍生的有组织的体系。组织体系既然存在着,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特定的需要,这种需要究竟是什么?

奉子成婚什么时候办婚礼最合适(才是最基本的婚姻制度)(2)

马林诺夫斯基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三种:

A 生物性需要:营养、生殖和安全;

这种生物性需要用什么来保障?需要一些手段和技术。于是产生了:

B 手段型需要:生产技术、社会组织等;

手段型需要用什么来累计和传承?需要一些文化传播。于是产生了:

C 综合性需要:道德、宗教。

NO.2

婚姻制度为什么产生?

从生物性需要出发,如果婚姻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性需求,那我们不需要通过结婚或缔结婚约,也可以实现这种需求,那婚姻制度又是为了满足什么?

就好比我们吃饭是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但是人们会聚餐、会产生有仪式感的吃饭行为,可能是为了增加团结的力量,引发结成联盟的心情,加强一致对外,那这个时候吃饭的需求可能变成了安全而不是营养。

奉子成婚什么时候办婚礼最合适(才是最基本的婚姻制度)(3)

婚姻制度也属于这种性质。之所以诞生这种制度,不只是为了使人类获得性满足,反而是为了限制人类的这一行为,为什么是限制?婚姻和生育绝不只是生物团体之间的两性结合,而是为了使种族得到绵续,产生标准化的组织求偶、婚姻、亲子关系和氏族组织。

NO.3

人类为什么要绵续种族?

为什么人类想要绵续自己的种族?除了生理机能的天然需求之外,通常对于两性生殖的人类来说,其性质和两性生殖动物的差别不大,即需要有第三者作为媒介来进行连结,比如蜜蜂的雌雄交配需要通过花粉作为媒介来进行传递,这也就是“媒婆”这个职业兴起的原因,否则不知道会有多少男性女性冤屈饥渴而死。

所以,从生殖细胞的成熟—性爱的冲动—雌雄交配—生殖细胞的结合,这是人类作为高级生物共有现象,所有的两性生物都无法逃出这样一个命中注定的循环,种族绵续就是这个循环后所产生的结果。

奉子成婚什么时候办婚礼最合适(才是最基本的婚姻制度)(4)

从概念上来说,生殖是形成新生命,而抚育是生活的供养。除了在母亲体内进行短暂的营养供给之外,还需要在生命出生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进行抚养和培育,如果没有经历这一套行为方式的养成,这个生命就无法得到健全的生活。将这套行为方式传递给孩子们的方式就叫做社会性抚育。这种社会性抚育对于种族延续来说,和生理性抚育同样重要。

NO.4

“奉子成婚”的社会学基础

抚育孩子的中心人物,自然就是父母。在中国文化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的亲骨肉,怎么可以弃之不顾?然而,在实际的抚育过程中,因为孩子最初是在母体中孕育,生理抚育完全由母体来负责。父亲即使想要分担,也没有这个机会,此时,父亲已经与孩子脱离了生理联系。所以古代常说:“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也就是说:担负起养育孩子责任的父亲,并不一定是因为孩子和自己有生理上的联系,也有可能是感情联系和社会联系来缔结的。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可以寻找各自的情人,在自家做工的情人晚上便可以在自家休息过夜,即使是丈夫也要腾挪出空间表示尊重,但这并不影响夫妻之间履行共同抚育儿女的责任。

奉子成婚什么时候办婚礼最合适(才是最基本的婚姻制度)(5)

所以,人类的情感有可能是社会制度培养出来的结果,而不一定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之所以很多人抨击和鄙夷“奉子成婚”,就是在这一点上产生了本质的混淆。

我们与其说:因为两性的爱好,所以愿意共同抚养儿女;不如说,因为要共同抚养儿女,两性间需要有能持久的感情关联。

NO.5

奉子成婚,才是最基本的婚姻制度

到这里,讲完了基础前提,我们就来说说婚姻制度这件事。每一个出生的孩子都必须得到被抚育的社会保证,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前,必须完成抚育团体的组建,这个团体相约共同担负抚育孩子的责任,就是婚姻制度。最初,婚姻形成就是社会为了给孩子确认父母的手段。

奉子成婚什么时候办婚礼最合适(才是最基本的婚姻制度)(6)

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常常被认为是两个人进入合法性生活的开始,是一种两性关系的呈现,但经过一番研究你会发现,很多民族和人群并不因为婚姻而限制自己的性生活,甚至不管性生活如何自由,也不会引发婚姻的混乱,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证明婚姻并不因两性关系而被创造,我们似乎也不应该把限制两性关系作为婚姻的基本意义。

之所以婚姻制度要限制两性关系,其功能在于社会要维持和保证对孩子抚育的长期稳定,有必要去防止发生破坏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因素。

熟悉中国大家庭的人都知道,社会关系比生理关系更重要。诸如《琅琊榜》中靖王收庭生为义子,《甄嬛传》中熹妃收弘历为义子,除了身份认同之外,他还需要对其进行抚育、保护、管教,并将各种可以给的东西给这个孩子,孩子也需要对其夫妇称之为父母,从这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决定亲子的社会关系的是婚姻关系,而不是生物关系。

而在这个过程中,婚姻被作为一种仪式而公开,被干涉和拖累,成为一件很多人关心的公事,其用意无非是在维持结婚双方长期的夫妇关系,这种长期夫妇关系是抚育子女所必须的条件,为了使这种条件不断巩固,人类便制造了各种文化下的花样和仪式。这些富有感情色彩及道德观念的仪式,都让我们由衷的佩服人类在文化上煞费的一片苦心了。

读完这篇文章,也许对于奉子成婚,你会有更多元和理性的认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