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皇帝地位排名(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高成儿

最近二十多年,中国大陆出现了许多优秀历史题材电视剧。比如《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之纵横》、《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他们的豆瓣评分都在9以上,让许多小鲜肉望尘莫及。如果想看清朝题材的,《康熙王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十八年来,大大小小的电视台不断重播、反复轰炸,观众也是百看不厌、频频叫好。

康熙王朝皇帝地位排名(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1)

纵观全剧,主要讲述了康熙与五大反派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五位反派分别为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尓丹、杨起隆,其中鳌拜是中央的,吴三桂、郑经、葛尓丹是地方的,杨起隆最卑微,是民间冒牌的,他们为了权力尔虞我诈、你死我活,上演出精彩绝伦的大戏。身为君主,康熙肯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边有许多帮手。戏份最多的男性帮手,莫过于五位: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大学士明珠、索额图、李光地。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些人的兴衰荣辱与电视剧有哪些不同呢?

大阿哥胤禔

说到大阿哥,首先就得提一提他的名字。

《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犯过很多低级历史错误,比如太皇太后经常说“我孝庄如何如何”,这是不可能的,孝庄,死后才有的谥号,她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就算真知道,也不会天天挂在嘴边,那不是诅咒自己嘛。

同样,大阿哥的名字也读错了,“禔”有三种读音:zhi(第一声)、zhi(第三声),ti(第二声),zhi(第三声)是“恰好”的意思,另外两种读音都有福气的含义,康熙为皇子取名,用的应该是后者,希望小孩多福。

电视剧中读shi,明显是认字认半边,实际上没有这个读音。康熙皇帝勤奋好学、熟悉儒家经典,断不会犯此读音上的错误。《雍正王朝》里面,康熙称呼大阿哥胤zhi(第一声),很有可能是正确的。

康熙王朝皇帝地位排名(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2)

在诸位皇子中,胤禔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是康熙皇帝的大阿哥。其实,这里的大阿哥并非简单指出生顺序,在胤禔出生前,康熙生下过四位皇子,如果把他们全都算上,胤禔只能排老五。为什么还称他为大阿哥呢?因为四位兄长都在一岁两岁时不幸夭折了,长大成人的皇子中,胤禔排行老大,所以是大阿哥,想不到背后还有这么一层关系吧。

《康熙王朝》说大阿哥武艺高强,年纪轻轻就被调到福建打仗,一开始取胜,后来贪功冒进,吃了败仗,还要地方官给他背黑锅。在史书中,根本就没有胤禔去福建打仗的记录,而且他出生于康熙十一年,康熙平台是在二十二年,朝中再无人,也不至于派一个十岁的小孩去前线作战。

至于征讨葛尓丹,大阿哥的确参与了,在电视剧中,大阿哥亲自走到葛尓丹面前,当着蓝齐儿的面,把葛尓丹活活捅死。事实上,葛尓丹并没有死在大阿哥的手上,他是兵败后患病而亡的。

不过胤禔的结局倒是挺符合史实。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与父皇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胤禔就上奏皇帝说:“胤礽所行卑污,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如诛胤礽,不必出皇父手。”哥哥想杀弟弟,不念手足之情,康熙闻言大怒,朕怎么生了你这个狼心狗肺的儿子。

政敌见大阿哥把皇帝惹毛了,顺便将他诅咒太子的事情也揭发出来,于是数罪并罚,褫夺爵位,幽禁终身。电视剧中,大阿哥被抓时,一直喊着“儿臣绝无悖逆之心”,这与府里查抄到的厌胜之物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人心的险恶、政治斗争的虚伪。

康熙王朝皇帝地位排名(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3)

大阿哥最后的死亡时间,《康熙王朝》没有交代,这是正常的。因为大阿哥逝世于雍正十二年,享年六十三岁。他病故后的次年,雍正皇帝也驾崩了。在人生的最后二十六年里,大阿哥的仕途的确很悲剧,既没有爵位,也没有官职,连人身自由都荡然无存了。雍正得知他的死讯,命令下属按照固山贝子的的品级安葬,算是给了点恩惠。

虽然事业上不咋地,但是在生儿育女这方面,胤禔很幸福。他一辈子共有二十九个子女,其中有二十个是在他落马后出生的。他的幼子弘屯,生于雍正十年,此时胤禔已经年过六旬了。看来过于乏味的生活,让这位昔日的大阿哥只好醉心于床笫之欢了。

大学士李光地

在整部剧中,李光地的戏份非常多,从平定台湾到大结局,都有他的身影。年轻时,他并没有走出书房、报效朝廷的打算,后来在蓝齐儿的点拨下,逐渐走上仕途。

平定台湾后,他被调入中央,与明珠、索额图斗来斗去,最终帮助康熙扳倒他们。就在成功之时,康熙突然对李光地说:台澎缺一个知县。宦海沉浮多年的李光地瞬间秒懂,皇帝想要他去台澎做知县。于是向皇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有生之年,不想再回大陆了。康熙也道出了内心的真实意图:李光地为人过于歹毒,不能留着他,祸害后继之君。

蓝齐儿这个角色是虚构的,李光地并没有得到过公主的芳心,甚至互通情书什么的。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光地的年龄并非和康熙的女儿一样大,相反,他比康熙本人还要大个十几岁。他生于崇祯十五年,福建人,康熙三年乡试中举,康熙九年中进士。康熙十二年授翰林院编修。所以李光地的年龄、为官时间都要比电视剧里早得多。

康熙王朝皇帝地位排名(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4)

那么他有没有参与平定台湾的事情呢?有的,但没有扮演主要角色。李光地是福建人,当时福建正好是抵御台湾的前线。三藩之乱时,台湾派人劝说李光地投靠他们,被李光地断然拒绝,此举受到朝廷认可。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上奏朝廷,认为攻台时机已至,且施琅为不二人选:“郑经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和电视剧不同,李光地的结局其实相当之好。康熙非常喜欢他,好几次犯了错,都不予追究,曾评价道:“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将李光地视为人生知己。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光地被皇帝如此赏识,不可避免地引起他人的嫉妒,政敌经常弹劾他,或者举报他推荐上来的人。同僚的排挤,使李光地变得更加谨慎,康熙经过查证,发现这些举报信并不属实。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康熙屡屡收到李光地的辞职报告,请皇帝允许他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但朝廷就是不批准。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终于挺不住了,因病逝世。康熙派恒亲王祭奠,赐金千两,谥号文贞,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李光地是被皇帝充分肯定的人物,并不是一个歹毒的形象,更没有贬往台湾做知县的经历。

康熙王朝皇帝地位排名(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5)

废太子胤礽

胤礽曾是康熙皇帝寄予厚望的老太子,说他“老”一点都不为过,从古至今,又有几个人,当过三十多年的太子?

康熙十三年,胤礽含着金钥匙,来到了这个家庭,她是母亲赫舍里皇后的第二个儿子,第一个是承祜,长胤礽五岁,不幸夭折。因为难产,在分娩后的两个时辰,皇后便撒手人寰。

在电视剧中,康熙为了不让赫舍里带着遗憾离开,当场决定封胤礽为太子。在史实中,康熙册立胤礽是在一年后,康熙十四年的六月初三。

《康熙王朝》后期的剧情里,胤礽与索额图捆绑在一起,索额图是赫舍里的父亲,太子的亲外公,当他的几十款罪状被揭发出来,胤礽的太子也做到头了。

在史实中,索额图并非胤礽外公,也不是皇后的父亲,赫舍里其实是索额图大哥噶布喇的女儿。而且在倒台后好几年,胤礽才落马,两人的命运并非完全亦步亦趋。

康熙曾对胤礽两立两废,伤透了脑筋,也伤透了感情。电视剧中只有一废,第二次册立、废黜并没有体现出来。可能是《雍正王朝》已经有过大篇幅的演绎,《康熙王朝》的导演就没有把重点放在这里了。

雍正二年,五十一岁的胤礽死于咸安宫,新皇帝追封他为和硕理亲王,葬黄花山。2003年,马景涛、刘德凯联合主演电视剧《皇太子秘史》登上荧屏,讲的也是胤礽的故事,但这部电视剧显然没有《孝庄秘史》那么有名。

康熙王朝皇帝地位排名(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6)

很多人说《康熙王朝》符合历史,指的应该是大致的框架吧。比如康熙的确擒过鳌拜、收过台湾、平定三藩,像明珠、索额图、陈廷敬、杨起隆这些人物,历史上的确是存在过的。如果要深究细节,那么距离史实就非常遥远了。把它当电视剧看,挺好;把它和历史等同起来,那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END

图片来自网络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作者高成,一个热爱历史的孤寡“老人”,喜欢创新,擅长搞怪。今日头条ID:麦园居士

康熙王朝皇帝地位排名(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7)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