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

“瞻望玉堂,如在天上”的瞻园,位于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核心区,曾经的朱元璋吴王府,徐达的官邸花园,有着“江南四大名园”之称的古典园林。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

瞻园,西至中华路,东至教敷营,北至教敷巷,南至瞻园路,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与其他园林不同的是,瞻园内的亭台楼阁,皆有匾额和楹联。

自中华路与瞻园路交汇处,沿瞻园路向东行走约120米,便可到达瞻园的南门。瞻园路的路口处,一座高大的牌坊横跨街口,迎面坊额上有“南京夫子庙”五个大字,两侧的坊柱上有两副楹联,内联为“再葺越前时崇楼绮丽一水秦淮风骨秀;重辉惟盛世古殿雄姿千年圣祀物华新”,张维撰联,章炳文题写;外联为“一代宗师德泽绵绵延后世;六朝胜地人文灿灿照中华”,陈法山撰联,陈仲明题写。坊额则为赵朴初先生(1907年至2000年)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

瞻园路128号,瞻园南大门。

南大门上悬挂的匾额有“金陵第一园”五个大字,为赵朴初先生(1907年至2000年)题写。两边门柱上有楹联,“奕奕三山,叠嶂层峦,虎跃龙腾迎晓日;盈盈一水,澄平静妙,风清籁爽泛春光”,只是这里的楹联似乎时常更换,前些时候门前的楹联为“胜地蟠龙,千秋常激英雄气;太平有象,一馆犹藏浩荡春”;有段时间曾悬挂的是一副藏头楹联,“瞻颂双春,万户同辉新气象;园呈四美,千秋共赋大文章”。瞻园西门前也有一副楹联,“瞻彼园林,凛凛虎威留胜迹;博其物象,悠悠牛笛启新春”。只不过这些楹联似乎都是应景之作,时常更换。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

清代乾隆22年(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时,曾游览瞻园,被园中秀美的景色所感染,钦赐“瞻园”匾。“高宗南巡憩跸,御书瞻园二字,以赐园之名,始与宸翰并永焉。”乾隆题写的“瞻园”两字,点画圆润,结构婉转,“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在瞻园内,随处可见乾隆御笔的“瞻园”二字。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

瞻园的东侧,有五进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西侧即是瞻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盆景的江南园林。其中亭台楼阁等建筑的名称中,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信息,而楹联、匾额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瞻园的楹联、匾额大多为当代大师和现代名家题书,名人名联,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情怀。

瞻园内的亭台楼阁,自东向西依次有醉墨山房、素心斋(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甘棠楼、景徐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三进)、延安殿(明中山王徐达文物史料展)、明志楼(江宁布政使衙署展)、钟阜来青堂、红枫院、老树斋、牡丹台、迎翠轩(刘敦桢与瞻园展)、花篮厅、海棠苑、致爽轩、籁爽风清堂、翼然亭、延晖亭、一览阁、罗尔纲史学馆、枣苑、船舫、稊生亭、抱石轩、春波亭、逐月楼、临风轩、观鱼亭、静妙堂、扇亭、岁寒亭、环碧山房、移山草堂、尚雅堂等。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

仪门前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横匾,郭沫若先生(1892年至1978年)题写。两侧的抱柱上有楹联,“僝愁对此宜舒眉,红板桥低,绿杨燕舞;萧瑟登临好送目,秦淮水软,白下风柔”,为王学仲先生(1925年至2013年)题写,据说此联原先是悬挂在“静妙堂”中。

仪门前的楹柱上,原先有单人耘先生撰写的长联,上联为“瞻顾前朝说帝胄:大明洪武,中山徐达,宫衙何显赫,但看他东突西奔,南征北战,繁荣几度过,俱皆争霸争权,不惜生灵涂炭,伤天害理,那里讲老人之老,幼人之幼。嗟夫!嗟夫!举世众生当猛省:天下为公,以古为鉴”;下联为“园林此日属黔黎,叠石峥嵘,轩廊迴复,花木自清华,一任我春温夏爽,秋肃冬馨,枝叶四时欣,所思怡人怡己,乃求心地宽宏,格物致知,端的要忧众之忧,乐众之乐。善哉!善哉!来游诸子须牢记:人民是主,惟今是珍”。联句对仗工整,上联首字“瞻”,下联首字“园”,是一副嵌字联,只是不知此联现在何处?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1)

醉墨山房,坐落在瞻园东南端,门前悬挂有“醉墨山房”匾额,两侧有一副白底黑字的楹联“兴来笔作秋澜卷,酒罢身如古岳倾”,楹联为刘斯奋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2)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3)

素心斋(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门前上方为“素心斋”匾额,由端木丽生先生题写;两侧门柱上有副楹联,“襟怀朗似当天月,气味清于着露兰”,为清代梁国治所撰,梁国治(1723年至1786年),字阶平,又字瑶峰、号丰山、梅塘、礼斋,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13年(1748年)戊辰科状元,授修撰。乾隆38年(1768年),擢江宁布政使。工诗文,善书法。

“素心斋”之“素心”,乃幽兰的一个品种。又称“金丝马尾”,叶质宽厚,叶尾微卷,垂叶姿,“金”指叶片线艺色泽金黄,“丝”指线艺细小而清晰,“马尾”是比喻该品的叶艺形状像马尾那样细而亮、长而直、密而多。花姿端庄,香气醇正。

“素心斋”,一明两暗三个房间,其中为“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4)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5)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6)

甘棠楼。“甘棠”语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甘棠,即为棠梨,落叶乔木,有药用价值。《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召公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后世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清代文人咏瞻园诗中多以“甘棠”喻布政使及其惠政。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7)

甘棠楼的楼门上悬挂有“甘棠楼”的匾额,为范汝寅先生题写;两侧为一副楹联,“耽文艺如嗜欲,以古人为朋曹”,清湘石道人撰联,林松年先生题写。

“清湘石道人”,石涛(1640年至约1718年),俗姓朱氏,乳名阿长,本名若极,法名原济,后为元济,号清湘老人、清湘陈人、清湘石道人、零丁老人,又号苦瓜和尚、瞎尊者、小乘客、济山僧、枝下人、枝下叟等等,广西桂林人,清代著名画家。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8)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9)

景徐堂,在明代画家李日华的存世作品中,有一幅《竹懒三绝》,有光绪末年江宁布政使李佳继昌题引首:“竹懒三绝”,并注明“题于江宁布政官舍景徐堂”。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0)

景徐堂前,门额上悬挂有匾额“景徐堂”,为季伏昆(季公)先生题写;两侧有楹联,“园中参日月,象外通古今”,为陈立言(武昌云架桥)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1)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2)

景徐堂的西侧,院落门楣之上,悬挂有“钟阜来青”的匾额。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3)

“钟阜来青堂”,取紫气东来之意。三开间,坐西面东,房屋高敞。堂前大面积的平台设计,仿自袁江《瞻园图》,平台以方砖甃地,绕以低矮石栏杆,为赏月观水,抚石问花的上佳之地。堂西侧有回廊与同样三开间的迎宾轩相连,两组建筑形成“工”字型结构,南北两侧分别为小庭院。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4)

延安殿(明中山王徐达文物史料展)。瞻园在明代称为徐达府邸,清代时曾专用于祭祀中山王徐达。现在的延安殿为2009年重建,殿前悬挂有“延安殿”匾额,尉天池先生题写;楹联为,“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相传此联为明太祖朱元璋赐予徐达以表彰其丰功伟绩,由胡小明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5)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6)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7)

明志楼,曾经是江宁布政使衙署,现在楼内为“江宁布政使衙署展”,展示瞻园作为布政使衙署200余年间的发展史。楼前立有“江宁布政使司署”的木牌坊。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8)

明志楼上,悬挂有“明志楼”匾额,为汪迎题写。楼前有楹联,“水木依然,重过名园寻往迹;沧桑屡易,几回春梦醒无痕”。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29)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0)

明志楼内,正中悬挂有匾额“清慎勤”。

据说“清慎勤”三字是康熙所书,中上方钤有“康熙御笔之宝”大印,书体挺拔。字匾左下角有钦训堂永璥收藏印两枚。据王士祯《池北偶谈》中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广西巡抚郝浴疏请颁赐御笔‘清慎勤’三大字,部议俞其请,遂遣官遍赐各直省督抚云”。

“清慎勤”可以称为“官箴”,出自《三国志·魏书·李通传》,“绪子秉,字玄胄,有俊才,为时所贵,官至泰州刺史。秉尝答司马文王问,因以为《家诫》曰:昔侍坐于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为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并受诏。”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1)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2)

枣苑,五株枣树,一座假山,竹石花木,幽静娴雅,画舫南侧的一处过渡庭院。门楣上悬挂有匾额“枣苑”,为言恭达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3)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4)

牡丹台,台由土石砌成,面积90平方米,倚南墙耸立湖石与石笋,台前有一株牡丹,名“绛沙笼玉”,为牡丹中的上品,已有百年历史。牡丹旁还植有芍药、腊梅、红枫等。每至花期,如袁枚所说“一自青溪拥绛纱,年年冷处受繁华”。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5)

老树斋,曾经的“瞻园十八景”之一,1999年复建。小楼、短廊、廊架、偏房,一株榔榆树,一处小庭院。门前有镌刻有“老树斋”三字,为明代文徵明书法集字而成。袁枚《瞻园十咏》中有一首“老树斋”的诗词,“老树得春先,亭檐遮几年。数椽移向后,万绿尽当天。叶密雨声聚,枝高日脚悬。新基即旧础,暗合古贤缘。”并称老树斋“从前树为屋掩,公拓出之,得旧础,果其地也”。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6)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7)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8)

迎翠轩,“刘敦桢与瞻园”展厅,面积53.75平方米。门前悬挂有匾额“迎翠轩”,为赵朴初先生(1907年至2000年)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39)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0)

花篮厅,面阔三间,面积54平方米,室内梁柱、檩枋细致精巧,悬空的两根垂莲柱下端,雕刻成花篮形状,即以此为厅名。花篮厅南侧为落地玻璃槅扇门,东侧与“籁爽风清堂”相通,室内空间透过玻璃与庭院景色互相渗透,游人视野开阔,置身内外均可悠然自得。

门前悬挂有匾额“花篮厅”,为陈大羽先生(1912年至2001年)题写。厅内还曾有另一块厅名匾额,为李一氓先生(1903年至1990年)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1)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2)

花篮厅内摆放着精美的明清式样桌椅案几,两侧的门额上有着分别镶嵌着“品香”和“清香”石制匾额,据说之前花篮厅内还曾有两副楹联,一副楹联为,“雨花台中种翠柏,扬子江上悬彩虹”,为赖少其先生(1915年至2000年)题写;另一副为“花低暖蕊斜窥水,竹瘦晴梢巧避山”,由钱君匋先生(1907年至1998年)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3)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4)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5)

致爽轩。入门沿游廊而行,游廊的尽头是“致爽轩”,“致爽轩”的东北是桂花院,院内植有金桂三株。门额上有匾额“致爽轩”,为费新我先生(1903年至1992年)左手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6)

籁爽风清堂,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附前后卷棚式,檐高3.91米,面积112平方米,西侧与花篮厅连接,南部为小院,面积200平方米,地面有鹅卵石组成“花阶铺地”图案。堂前有两副楹联,前面一副为,“案无俗事心常静,庭有梅花梦亦清”,为陈大羽先生(1912年至2001年)题写;后面一副为,“每当孤云招野鹤,频携樽酒对名花”,为武中奇先生(1907年至2006年)题写。堂内悬挂有“籁爽风清”匾额,为沙孟海先生(1900年至1992年)九十岁高龄时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7)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8)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49)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0)

翼然亭,位于瞻园草坪之北,为园中旧构,今按照史料记载复建。翼然亭高出地面1.35米,亭角起翘,恰似燕雀悠然自得展翅而飞。登亭远眺,园内景致尽收眼底,成为瞻园东区的最佳观景点。袁枚有诗《翼然亭》云,“山顶翼然亭,登临见杳冥。炊烟离瓦白,高树出墙青。海镜明初日,江灯落远星。台城千万雉,拱列似围屏。”

翼然亭中,悬挂有匾额“翼然亭”,为启功先生(1912年至2005年)于1988年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1)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2)

延晖亭,位于一览阁的东南方,碑廊转角处,歇山卷棚顶,面向西南,东面临水,长3.5米,宽3.5米,面积12.25平方米,八角形。每当夕阳西下时,最后一抹余晖总会在此消失,因此而得名,意为延迟太阳的光辉。亭前悬挂有匾额“延晖亭”,为沙曼翁先生(1916年至2011年)题写;亭柱上有楹联,“数声呢喃东府草堂来飞燕,一抹斜阳西园木苑延藏晖”。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3)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4)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5)

一览阁,为二层楼阁,歇山顶,坐北朝南,是瞻园内的最高建筑。登临楼阁,俯瞰园中景致,湖光山色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袁枚有诗《送托师健中丞重抚桂林》:“妙绝瞻园景,平章颇费心。一楼春雨足,三寸落花深。仙鹤迁乔木,闲鸥听好音。不知天外使,可忆旧云林?”阁下有清池一泓,湖石叠岸,呈长条形,面积150平方米。

楼前悬挂有“一览阁”匾额,为张爱萍先生(1910年至2003年)题写。门前的楹联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这副楹联似乎是清代书画家赵之谦题苏州拙政园梧竹幽居亭的楹联,此联为萧娴先生(1902年至1997年)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6)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7)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8)

罗尔纲史学馆,是为纪念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先生而建。

罗尔纲(1901年至1997年),广西贵港市人,1930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

“罗尔纲史学馆”的匾额为集林散之字题,两旁的楹联为,“哲人未萎,蕴含瞻博,考辨岂止太平天国史料,前车之鉴;治政常新,去伪存真,阐扬关乎中华民族精神,后学之师”。单人耘先生撰联,胡小明(金陵心佛)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59)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0)

船舫,三面临水,舫首东侧仿跳板之意,设平桥与岸相连。舫首开敞,筑一小月台,可品茗赏景。船舫上“盈盈一水间”的匾额由清代书法家杨沂孙(1812年至1884年,江苏常熟人,道光年间举人,官至凤阳知府,工于钟鼎文、篆书、隶书)题写,落款处有“月溪七兄大人雅属/滨石杨沂孙”字样。“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选自南朝萧统编《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佚名的《迢迢牵牛星》一诗。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1)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2)

原先,船舫前的亭柱上也有一副楹联,内容为,“半池春水好煮茶,一窗秋月伴读书”,只是如今已经没有了……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3)

临风轩。北宋时期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云:“登斯楼也,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置身此轩,或许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临风轩中悬挂有匾额“临风”,为向守志先生(1917年至2017年)2009年时题写。两旁的楹联为,“头上明月曾照,墙左秦淮百代风流;窗外红花尽染,襟前瞻园十分春色”,为莫静坡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4)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5)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6)

稊生亭,位于“抱石轩”的东侧,亭为六角单檐攒尖顶,亭阁建在假山之上。稊,为新生的柳芽或嫩柳条,因为此处曾有古树枯而复生而得名。袁枚的《瞻园十咏》中有“稊生亭”一诗,“黍谷阳和转,枯阳竞长稊。春风如隔世,去鸟复来栖。树解轮回义,亭留瑞事题。知公多雨露,沟壑起烝黎。”

稊生亭内,悬挂有写有“稊生亭”三个大字的匾额,为孙晓云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7)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8)

抱石轩,小三开间卷棚屋顶之敞轩,置于水池以北假山的山腰处,登抱石轩南眺,碧水奇石,亭台廊榭历历在目。袁枚《瞻园十咏》中有“抱石轩”一诗,“一轩当石起,紧抱丈人峰。花月分窗入,烟萝合户封。坐怜红日瘦,行觉绿阴浓。鸟问幽栖客,人间隔几重?”表达了“抱石轩”的含义。檐下悬挂有“抱石轩”匾额,为庄希祖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69)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0)

抱石轩内北墙上辟有一框景窗,窗外的竹林恍若一幅水墨画。框景窗两旁有楹联,“奇石叠含千古秀,碧水池蕴万年春”,正中玄关有匾额“一亭秋月啸松风”,为清代文人查士标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1)

春波亭,位于逐月楼东南方,临水而建,四角攥尖顶挑檐飞翘,四柱用美人靠相连,四面通透。人们坐在亭中,可隔水欣赏对面戏台上的精彩表演。亭中悬挂有匾额“春波亭”。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2)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3)

春波亭前的亭柱上,曾经有楹联一副,“绕亭曲水恋云影,抱院回廊流雨声”,只是如今已经没有了……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4)

逐月楼,为两层五开间歇山式建筑。楼阁位于园林的正北端,为清代文人袁枚《瞻园十咏》所咏之北楼,当年袁枚曾写下了“北斗挂高楼,江山一望收。白云檐外宿,清露槛前流。远树深藏寺,风窗易得秋。飞花杂松子,终日打帘钩”的诗句。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5)

逐月楼上,悬挂有匾额“逐月楼”,为胡小明(金陵心佛)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6)

逐月楼一楼正门上的楹联为,“南士渊源承北学,秋曹门馆坐春风”,这是林则徐所撰的“赠王楷堂”联,联旁还有小字注释云,“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晚清著名政治家禁烟派代表人物道光年间曾两任江宁布政使/兹书其联语以应瞻园之约也时在庚寅立秋后三日爱莲居住人戈父萧平并识”,此联为萧平先生题写。

逐月楼二楼的门上也有一副楹联,只是无法登楼,只能远眺。此联为,“王府耶庙祀耶可泣可歌亦悲亦壮,慷慨吊天朝惜孤城困守十载东南余涕泪;胜迹也名园也如诗如画有声有色,经营逢哲匠喜众美交臻四时风月足清娱”,郭荦先生撰联,孙晓云先生题写。

观鱼亭,瞻园内临水长廊中的凸出处,建有一座水榭,与“岁寒亭”隔池水相望,成为对景。水边垂丝拂波,芳草萋萋;池中锦鳞戏水,怡然遨游。亭长约5米,宽约2.5米,面积约12平方米左右,四角形,清幽典雅,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观鱼亭内,悬挂有萧娴先生(1902年至1997年)题写的“观鱼”匾额,此亭因而得名为“观鱼亭”。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7)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8)

静妙堂,位于瞻园西南,坐北朝南,面对南假山,西靠西假山,北望北假山,是瞻园的主体历史建筑之一。静妙堂建于明代,是一座两面临池,附有前廊的三开间硬山式建筑,檐口高3.82米,面积195.75平方米。东西山墙均开小窗,南北皆为落地隔扇门。厅南有月台与坐栏,可观水池游鱼与南假山景色。静妙堂明代时曾名为“止鉴堂”;清代乾隆年间改名“绿野堂”,袁枚的《赠江宁方伯梁瑶峰先生》诗中有“暂领中山府,权开绿野堂。风花争舞蹈,竹木尽轩昂”之句;同治年间江宁布政使李宗羲修葺瞻园后,改名为“静妙堂”,取“妙境静观殊有味,良游重继又何年”(清代黄云鹄诗《宿朝阳洞晓望》之句)之意,并曾亲题“静妙堂”匾额。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79)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0)

林散之先生(1898年至1989年)题写的“静妙堂”匾额悬挂在南门正中,两侧有楹联云,“噫!石本多情,不言何憾,萦丘壑,绘烟霞,镇日静观同啸傲;嘻!水能益智,其乐无穷,潜蛟龙,藏宇宙,毕生妙想此淹留”,为单人耘先生撰联并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1)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2)

静妙堂的内部为大通间,以隔扇将厅分为南北两部分,即所谓“鸳鸯厅”。南厅格调清新淡雅,小巧玲珑;北厅格调粗犷豪放,古色古香。中间有一副楹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传此联为中山王徐达晚年所撰,现由张爱萍先生(1910年至2003年)题写。

清代《楹联丛话》卷六《胜迹上》中记载,“金陵藩属,本明中山王故邸,西偏瞻园,极树石之胜,闻当时多从艮岳移来。余曾信宿其中,记得一长联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一作唐陵汉寝);小苑春回(一作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相传中山王自作上半联,而属对不就,悬金于门,有能对者酬之。越数月,有诸生某对成,王大喜,遂镌于柱。是此联在胜国时已有之,今人以为黄仲则(景仁)所作者,误也。彭春农云:‘或又传此联为钱牧斋句。上联怀胜朝,下联颂本朝也。’未知是否。”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3)

静妙堂的北门悬挂有“大观园”的牌匾,门前的楹联为,“垒石石岭峰,潭清影静,妙在自然,千载匠心岩壑趣;仰天天浩荡,云退翳消,安之若素,万家盂尝太平羹”,为单人耘先生撰联,齐枝三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4)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5)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6)

静妙堂西北处的小山上有一座亭阁,名为扇亭,曾名铜亭,因其形同折扇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此亭由铜铸成,亭子下方有一山洞,天寒时洞内可燃烧炭火,这种利用建筑构件作散热器的方法在我国园林建筑中实属罕见。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3回中有段描述,“……陈木南道:‘尊府虽比外面不同,怎么如此太暖?’徐九公子道:‘四哥,你不见亭子外面一丈之内,雪所不到?这亭子却是先国公在时造的,全是白铜铸成,内中烧了煤火,所以这般温暖,外边怎么有这样所在!’……”

扇亭的一侧,悬挂有匾额“扇亭”,为赖少其先生(1915年至2000年)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7)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8)

沿山间幽径继续向北行走,山坡上有岁寒亭,亭前遍植松、竹、梅“岁寒三友”,此亭由此而得名。瞻园自明代开始植梅,入清鼎革,瞻园更以梅花取胜,清代诗人袁枚在《瞻园十咏》中写道,“环植寒梅处,横斜画阁东。一轮明月照,满树白云空。春到孤亭上,香闻大雪中。要他花掩映,新制石屏风”。

岁寒亭为方形,长约4.50米,宽约4.50米,面积约20平方米左右。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89)

岁寒亭前,悬挂有匾额“岁寒亭”,为武中奇先生(1907年至2006年)题写;亭柱上有楹联,“青松翠柏后凋有志,绿竹红梅先发为荣”,为俞律先生撰联并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0)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1)

环碧山房,坐西面东。其主体屋顶为单檐式,而前后檐廊则为卷棚顶。楼台前有临水平台,矮石阑槛,坐于此可观鱼赏景,满眼风光。

环碧山房,雕花排门,门前有楹联,“嵌壁书留十全老;累石屏张九叠云”,为冯仲华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2)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3)

环碧山房室内悬挂有“环碧山房”匾额,抱柱上有一副楹联,“飞雪暗天云拂地,清风弄水月衔山”,楹联取自苏轼的两首诗中“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和“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两句,清代书画家赵之谦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4)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5)

薇亭,取“微停”之意,一座界分南北瞻园的亭阁,游人可在此略微驻足观赏北园的景致。亭前悬挂有匾额“薇亭”,亭柱上有一副楹联,“道德为原本,知识极诚明”,是清代教育家李瑞清先生(1867年至1920年)所撰之联。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6)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7)

移山草堂,三开间,两层小楼。草堂之名源于袁江的《瞻园图》。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8)

移山草堂二楼正中悬挂着匾额“移山草堂”,由徐纯原题写;一楼门前有一副楹联,“诗笔离骚亦时用,文章尔雅称吾宗”,这是一副集句联,清代陈继昌(1791年至1849年,嘉庆25年状元,道光23年任江宁布政使)撰联,上下联分别取自苏轼的诗词,“春秋古史乃家法,诗笔《离骚》亦时用”和“悃愊无华真汉吏,文章尔雅称吾宗”中的两句。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99)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0)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1)

瞻园艺舍,是瞻园成立的艺术沙龙,上世纪七十年代,赵朴初先生(1907年至2000年)亲笔题名“瞻园艺舍”,1999年,瞻园艺舍特辟一处约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专门作为展出书画及各类艺术品的场所。

瞻园艺舍门前悬挂有匾额“瞻园艺舍”,赵朴初先生(1907年至2000年)题写;门前有一副楹联,“迎四海学子诗书画,援九州骚客歌辞赋”,为汪迎先生题写。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2)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3)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4)

在一览阁北侧的门额上,也悬挂有同样为赵朴初先生(1907年至2000年)题写的“瞻园艺舍”匾额,不同的只是文字的阅读顺序是自左往右。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5)

环型敞廊连接着尚雅堂,尚雅堂的门前有一副莫静坡撰联,沙黎黎题写的楹联,字迹龙飞凤舞,依稀可辨,“大江浪推浪阅尽沧桑萧萧钟山……,长干歌复歌唱澈兴废楚楚瞻园……”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6)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7)

尚雅堂内悬挂有匾额“尚雅”,为萧平先生题写;立柱上有一楹联,“竹露煎茶松风挥麈,桐云读画蕉雨谈诗”,这是林则徐的一副“八言联”。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8)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09)

瞻园仪门西侧有一小门,门额上有“西园”二字,为胡小明(金陵心佛)先生题写。瞻园曾是徐达府邸的西园,清代嘉庆《江宁府志》中记载,“魏国公第中西圃,盖出中门之外,西穿二门为堂,堂后为圃。当赐第初,皆织室、马厩,久不治。”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10)

亭台楼阁,匾额楹联,亭台楼阁皆美景,匾额楹联是文化。

清代袁江所绘的《瞻园图》,展现了当年瞻园的隽秀景色以及丰富多样的建筑样式,还能从绘画中依稀可见一些楼轩亭阁匾额上的具体名称以及所悬挂的楹联,如“籁爽风清堂”的“案无俗事心常静,庭有梅花梦亦清”、“每看孤云招野鹤,频携樽酒对名花”;“一览阁”的“秋霁闲情伴竹叶,春寒有韵守梅花”;“移山草堂”的“春秋多佳日,园林无俗事”;“钟阜来青”的“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等。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11)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12)

花木寓意,叠石寄情,匾额楹联,更是画龙点睛。楹联诗文或寄情山水,或以物言志,既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又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13)

“春风抹绿瞻园水,惠雨催红中国年”,瞻园,处处展现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即使是在关闭的边门(原来的园门)处,也张贴有一副红纸楹联。

瞻园匾额(瞻园的匾额和楹联)(1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