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为啥又牛起来了 微软不再34

| 责编:王迪

作为一家以Windows操作系统起家的软件公司,微软一直致力于其软件帝国的发展,其IE浏览器和Office软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近年以来,特别是新CEO纳德拉上任之后,微软给人的印象是它不再满足于现状,开始谋求更高更广层次上的蜕变和发展。

微软为啥又牛起来了 微软不再34(1)

微软CEO纳德拉(图:微软)

一年一度的微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WPC 2014)即将于北京时间7月14号晚上8:45开幕,有消息预计微软会在主题演讲期间公布该公司的2015财年计划。在这场大会开幕之前,刚刚上任半年的微软掌门人纳德拉给微软全体员工发送了内部邮件,阐述其未来的愿景和野心。

微软为啥又牛起来了 微软不再34(2)

WPC 2014(图:Neowin)

在邮件中,纳德拉依然坚持了专注于移动和云计算的战略。在接受访谈时,纳德拉也表示,虽然前任CEO鲍尔默提出了“设备与服务”的理念有助于微软,但是现在的微软仍然需要更加旗帜鲜明的战略,来帮助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事实上,包括微软的死敌苹果和谷歌都在可以模糊软硬件之间的界限。谷歌除了专注于搜索,还发展并壮大了安卓系统,研究谷歌研究和谷歌汽车等新型项目。而苹果更是依靠苹果手机和平板等硬件业务实现了复兴之路,其iOS系统也是其软件的独门绝技。

微软为啥又牛起来了 微软不再34(3)

纳德拉演讲现场(图:微软)

微软想要染指硬件之心可以说也是路人皆知,上图为纳德拉演讲现场照片,可以看到很多微软员工在用nokia1020、nokia920等lumia手机拍照。收购诺基亚手机部门,既为其WP系统的落地提供了坚固的后盾,也开始自己掌管硬件业务。在邮件中,纳德拉也强调其对于Xbox业务的看好,并认为在数字生活时代,微软的Xbox具有大胆的创新精神,也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微软愿意继续发展并加大创新力度以取悦于游戏玩家。

此前,微软提出了“cloud first”和“mobile first”的理念,如今,纳德拉将其继续扩充,增加了“ubiquitous computing”和“ambient intelligence”的思想,也标志了微软更加重视计算能力,并开始展望未来的新技术。

在纳德拉手下的微软重新焕发生机,逐渐由“软”变“硬”的同时,它也面临着一些外部的挑战和限制。虽然纳德拉认为,微软既提供计算机,又提供软件和操作系统,所以一切都可以基于微软的产品来完成。但是在现实世界,其竞争对手,如苹果和谷歌的产品似乎更加有市场,在传统PC行业逐渐日薄西山之际,这一点变得更加明显。

据国外媒体报道,微软将在7月22日发布财报之时,同时宣布公司的裁员计划,而本次的裁员比例预计将是5%至10%之间。而裁员的主要对象正是新收购的诺基亚手机部门的员工,通过裁剪25%的诺基亚员工,微软每年节约近10亿美元。此举也是简化组织结构流程,调整业务流程的需要。如果传言为真,这次裁员将是微软5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

微软为啥又牛起来了 微软不再34(4)

泄露的截图出现菜单(图:Winbeta)

与此同时,全新开始菜单已经现身在下一代Windows系统的泄露图中。在版本号为9788的最新版中,我们又看到了开始菜单的身影,对于某些强迫症用户来说这不啻是一种福音。

微软为啥又牛起来了 微软不再34(5)

微软办公环境图(图:微软)

和以往一样,纳德拉还大谈文化和理念,并列举了其引以为傲的好产品,如Skype、OneDrive、OneNote,Outlook、Word、Excel、PowerPoint、Bing和Dynamics等。笔者掐手一算,微软真的诞生过太多优秀的极客和优秀的产品。作为数字生活的先行者,微软高度重视其云计算操作系统,Azure云是为数不多的基于hyper-scale技术运行的云平台。Azure和Windows Server的结合使其成为唯一一家拥有公共、私人和混合云平台的云服务商。

7月13日,微软收购业务连续性服务InMage以提升Azure服务对企业客户吸引力,InMage可以帮助企业将数据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迁移,将内部资产保存到云端,同时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恢复数据。在硬件市场,微软认为Surface Pro 3依然是市面上最好的平板电脑,不管怎样,软硬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外界的赞誉或者批评都不会妨碍微软前进的脚步。

作为软件巨头微软,自从新CEO纳德拉上任以来在移动和云计算领域开始谋求更高发展战略。微软也在更加重视计算能力,并开始展望未来的新技术同时,兼顾软硬共同发展。

王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